安泽龙
【摘要】 铁路作业人员上线作业人身伤亡事故层出不穷,出台的各种安全措施看似万无一失,可是为何老是杜绝不了事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靠人来保证的,人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失误,从而产生事故。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是用机器来保证安全,也就是用科技来保证安全。
【关键词】 安全 科技 站场作业人员位置app
现在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以前不可能办到的事情现在变得很简单。第三方编制的软件可以很方便的融入到手机中,这就是 app。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缩写),指的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由于Android.iPhone等智能平台的流行,现在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并已发展到4G了,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整合,以较小的成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现在防护制度的缺点:1:驻站防护员不能看到现场作业人员的实际位置,全是听说的,信息经常不准确。以致无法提供现场需要的列车运行的信息。2:现场防护员看不到列车的运行的情况,全凭驻站的报车,无法获得实时的站场运行图,只能被动的防护,见车就下道。3:司机不知道前面有没有人在作业,由于车速较快,看到人,只能紧急制动,影响行车的安全。4:干部为了保证安全,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要求天窗点作业的办法,就是“行车不上道,上道不行车”的作业制度,在高铁线路上执行的不错。
可是普速线无法百分之百的兑现,如天窗点时间不足,日常巡视,紧急处理故障,外观清扫,需点外进行的工作,就产生了危险。所以不能单纯的去堵,还要去疏。这样就要采取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这样就需要做一个手持终端,能够提供各种丰富的信息,进行互控。我的设想是这样的:用显示屏显示站场及时信息,可以提供提供以下基本信息:列车运行情况,根据需要显示n个站;作业人员具体位置图,上道,下道的确认,可以存储,可以查询,语音提示,进行信息共享,如:车站,机务,电务,工务及其他单位。根据不同工种的需要开发不同的版本,如电务可以把微机监测的内容加进去做一个简化版的微机监测适应室外人员的需要,再加进去故障处理提示内容,以便查询与提示,进行车间,段联网,以便管理。总之功能可以做的非常强大,超出你的想象。
有两种方法成网。一,可以自成体系单独组网,用镜像的办法做一个小的站场及时信息显示图,让现场作业人员拿着,现场作业人员可以以触摸的方式标出作业具体位置,再用gps做辅助定位。司机,驻站防护员,车站值班员能看到现场有哪些作业小组在什么位置作业,是否下道避车等信息。缺点:成本高,需要研制专门的终端,建立发射接收天线,可靠性差,建设周期长等。
总而言之此方法不是最佳选择。二:现在基本上已经普及了智能手机,铁路沿线手机网络完备,那么我们只需借助手机的网络,研制第三方软件(app)来完成以上功能,每个铁路工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手机下载该软件,再进行相应的设置,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定位方式,GPS与手动设置相结合,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地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由于GPS有误差,所以进行手动设置,进行矫正,使误差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标准内。也可以选择我国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在软件的设置里选择XX线XX站,可以选择显示几个临站,以达到防护距离的要求。
数据库由路局与电务段共同提供,支持信息共享,双向交流,每日的工作人员可以像QQ或微信一样临时组成一个作业小组,现场防护员为组长,设为主机,来负责确认上道,下道按钮,修正作业坐标,并与驻站防护员电台联系,进行双重确认,做到万无一失。因为每个作业人员都可以携带,要有语音提示列车运行情况,听不见可加挂耳机,这样可以做到现场情况人人清楚,不把安全都寄托到一个人身上,真正做到自控,互控与他控。
现场有好几个手机都在同时运行能做到设备的冗余,加强其可靠性;根据要求设置防护距离语音提示,列车接近时未确认下道按钮,要进行提示,室内进行电台呼叫确认。电务可以加上微机监测功能,可以看曲线,电压,便于现场分析故障,加上公里标,便于工务标注。行车室可以弄一块大屏,便于了解现场作业情况,不同单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便于区分单位。机车也加一块大屏,便于司机了解前方站的作业情况,加强瞭望,也可知道列车运行的进路,了解站场的股道占用情况,作为安全行车的辅助手段。优点:投入少,见效快,通用性强,软件设计是关键,依托手机网络,可靠性强,通过软件升级,可以不断改进,修正BUG,因为只是软件,辅助手段,容错性好,实验性好。如果成功了,安全会有质的提升。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科技突飞猛进,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都能轻而易举的做到,铁路要抛开古板的思维模式,勇于进取,向科技要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