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燕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生态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对旅游生态化进行探究,以旅游接待人数为基础分析云南旅游发展态势;以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分析云南省旅游地层次结构和空间分布;分析人均和地均保护地面积状况以及云南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在全国的比重。
关键词:云南旅游生态化;旅游发展态势;层次结构;空间分布
旅游生态化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分不开。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这迫使人们对旧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检讨。旅游生态化植根于20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世界环境运动的大背景中,并在70、80年代初具雏形。所谓的旅游生态化是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生态文明为主要标志并做到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谋求人、文化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2]。云南省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旅游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出现,旅游生态化研究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1.云南省旅游发展态势
云南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近年来旅游业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很大进步,目前已形成3线5区的基本格局[3]。云南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自2005年至2012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呈平缓上升趋势,八年间接待游客人数22702738人次,综合经济贡献近7000亿元。2012年,云南省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578433人次,较2005年的1502817人次增加近两倍。从图1能发现两条曲线出现了一个交点,这说明2012年旅游收入增幅大于旅游接待人数,这充分体现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地方传统文化也造成破坏性影响。
2.云南旅游地层次结构及空间分布
2.1旅游地层次结构
旅游地是指包括旅游设施和服务及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供给综合体,或指具有一定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云南省旅游地层次结构本文从纵向和横向分层,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圍纵向可分为最高层次(世界级旅游区)、高级层次(国家级旅游区)、中级层次(省级旅游区)和基本层次(县级旅游区),通常在县级和省级旅游区之间还会划分出市级旅游区。云南最高层次主要有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拥有类型最多且个数最多的是国家级旅游区,包括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横向分层则是同种类型的不同等级,例如:遗产地只有一个等级即世界级;地质公园分为世界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仅有国家级层次,除此之外云南有10个历史文化名镇;自然保护区层次最多,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个层次(如图2所示)。
2.2旅游地空间分布
云南省在空间上可划分为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中、滇东北和滇东南六大区域。在旅游地层次结构基础上以六大区域为基准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旅游地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世界遗产地在滇西北和滇中各分布2个,其余1个分布于滇东南;历史文化名城在滇西北分布3个,滇中、滇东北和滇东南各分布1个;世界地质公园仅有一个即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于滇西南分布1个,滇西北分布2个,滇中分布3个。在云南国家风景名胜区共有71处,滇西北和滇中都分布有19处,滇西分布有8处,滇西南分布有11处,滇东南分布有9处,滇东北分布有4处。国家森林公园共有27处,其中7处分布于滇西北,2处分布于滇西,3处分布于滇西南,滇东南仅分布1处,滇中分布最多有8处,滇东北分布有6处。自然保护区在云南很多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滇西北三江并流流域以及各地森林覆盖山区。
从旅游地类型分析旅游地空间分布,明确了各旅游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此外分析云南不同区域的旅游地分布差异也是有必要的。在云南旅游地分布最密集的为滇西北地区,其次是滇中,接着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最稀疏的是滇西和滇东北地区,这样的分布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并掌握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地制宜的采取管理政策,更有利于实现旅游区的生态化。
3.人均和地均保护地与居民收入分析
3.1人均和地均保护地面积状况
世界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地定义为通过法律及其他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在我国,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天然林部分的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本文对云南保护地人均值和地均值进行分析,初步统计云南省保护地面积约为81036.27平方千米,人均拥有约2.64亩;按领土面积来算每平方千米的领土拥有约319.88亩的保护地面积。与全国相比,我国保护地在数量上和面积上约占陆地国土面积15%,平均每人拥有保护地面积约为1.60亩,按领土面积来算地均值约225.00亩。云南无论是人均值还是地均值都高出国家平均水平,这样的比例对于生态化保护比较有利,但是如果不注重保护,不科学规划必将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性且不可逆转的影响。
3.2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民纯收入的全国比重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云南居民收入以及在全国的比重能反映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城乡之间对比有助于抓住重点有效解决问题。据统计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约为21075元,占全国的78.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约5417元,是全国的68.42%,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云南经济发展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旅游业的发展任重道远。云南城乡经济收入同样存在差距,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25.7%。经济收入的差距对旅游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存在基础性影响。
4.结语
通过分析云南旅游发展基本态势、旅游地层次结构和空间分布、人均和地均保护地面积状况以及云南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在全国的比重,得出的结论是云南省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经济发展水平依旧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云南省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在旅游生态化过程中责任重大。
云南在实现旅游生态化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第二、要组织有力的科研团队对旅游地各方面进行保护性研究,以保障决策的科学合理。第三、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科学有力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和完善管理体制。第四、大力宣传旅游生态化知识,无论是管理和工作人员、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要大力宣传和普及旅游生态化常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实现云南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2]吕逸新,黄细嘉.旅游生态化与生态旅游建设[J]
[3]严洁.云南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