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

2015-05-30 16:57:40王远
2015年24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产业结构京津冀

王远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相互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阐述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对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展开分析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结构;回归分析;灰色关联性

引言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乃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这一区域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挑战与机遇。相较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区域海面临产业结构梯度差异、协同机制弱、行政壁垒强等问题,消除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京津冀产业结构性关联与转换规律[1]。由此可见,研究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结构特征

近些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2014年地区GDP总值为66474.5亿元,为全国GDP的10.4%。2014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9:41.3:53.8。其中,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7:21.4:77.9,主要为第三产业,表现出后工业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显著特点;天津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3:49.4:49.3,第二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过渡,现阶段处于工业化中后阶段;河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7:51.1:27.2,第一产业比重相對京津地区较高,现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2]。如表1。

1.2产业布局特征

大体上而言,京津冀产业布局呈现出点线的特征,地区内每一个行政区划相对分散,并通过便利的交通系统这一连接线将它们各自串联起来。北京与天津相互连接为干线交通体系,构成成分包括高速公路及铁路。京津高速铁路乃是我国第一条时速超过300km的城际高速铁路,为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津高速公路,北京和天津相互连接的第二条高速公路,乃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组成部分,首都放射干线公路之一。各京津交通干线分布着各式各样大型规模的产业园区,包括中关村、亦庄、武清开发区等,该京津交通干线对京津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3]。北京与河北省同样相互连接为干线交通体系,沿线亦分布着大型的化工企业、加工制造业等。

1.3产业合作现状

京津冀第一产业间合作十分普遍,现阶段京津地区所需的农副产品大多由河北省供应,且京津地区食品加工业所需的原料大多也来自河北省。以农副产品猪肉、蔬菜为例,在京津市场河北省供应所占份额超过50.0%、40.0%[4]。第二产业方面,自产品价值链形成层面而言,分工协作的行业间体系收获了一定的发展成效。北京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科研技术亦非常先进,诸多企业在北京创建了研发地,在天津、河北创建了生产地。第三产业方面,京津冀相互间合作不断展开。如交通运输内容上,京津冀开展了很有效果的合作。北京与天津达成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北京与河北一并投资开发了京唐港等。

2.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2.1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属于一类统计分析手段,用以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变数互相之间的依赖定量关系。结合2000年~2014年城市化及三次产业结构比数据构建回归模型,以就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展开分析。假定A为城市化进程,通过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份额分析城市化进程,B1、B2、B3分别表示三次产业比重,采用SPSS 13.00软件包开展数据统计处理,见表2。

结合表2数据可发现,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与城市化进程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即随着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的升高,城市化进程降低;而第三产业比重与城市化进程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升高,城市化进程亦出现提升状况。自系数绝对值而言,城市化进程受第一产业影响最为显著,表现为受劳动生产率逐步提升影响,使得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水平不断降低;而第三产业的系数还相对较小,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还不十分明显。

2.2灰色关联性

灰色关联性指的是基于对参考点、对比点相互间距离的分析,自距离内获悉不同要点因素的异同性,属于两个体系、两个要点因素相互关联性程度,其呈现体系演变期间各因素相对转变的状况。倘若两方面因素演变期间相对转变趋势存在较高的协同性,即说明了相互灰色关联性高;反之,灰色关联性就低。结合京津冀地区相关灰色关联性分析得知,第三产业作用于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进程贡献率最高,紧接着是第二产业;且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不断减弱,并不断被第三产业所代替[5]。

2.3讨论

结合回归分析、灰色关联性数据可见,应当不断优化第一产业,促进第二产业结构升级。I.深入强化京津冀地区重要区划北京、天津作用于周边城市的扩散能力,经不断的现金技术、专业信息等流入,推动周边区域的有效发展。II.关注中小型城市的发展,构建出一批具备个性、强专业性的中小型城市,有效应对劳动力富足的局面,促进乡村城市化发展。

3.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3.1推进制度与机制的改革

为了实现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突破,应当进一步推进国企制度创新,借鉴国际发达国家企业成功经验,构建起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政府应当自竞争性角色内完全退出,促进私营经济发展,促进企业真正意义上转变为满足市场需求的法人实体、竞争主体。与此同此,还应当充分创新地方政府行为基础、行为导向,开展各式各样的局面制度改革工作,构建全面系统的以市场为基准的价格机制。

3.2成就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化囊括了诸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包括区域联系、区际分工等,为了成就区域产业结构优化:I.全面利用区域特征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有效匹配。在地域分工环节区域的有利条件,分别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发展过程优势等。利用区域有利条件首要工作是对区域优势产业推行存在不良影响的相关劣势产业展开有效制约,再经区际转换,促进各个地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II.增强市场配置资源基础角色,强调消除行政区域经济开发区相互不协调面临的相关问题,积极推动建设各类一体化市场。

3.3改善区域产业发展环境

改善区域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I.改善硬件环境。发展建设一系列基础设施,向社会推广部分公共产品、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引导私营企业参与到公共服务产业中。II.改善软件环境。发展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构建起全面统一、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创设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切实消除市场经济背景下不和谐的区域利益、个人利益为主的观念,完善、理顺现行的政府各方面职能[6]。

3.4建立区域经济生态合作

建立区域经济生态合作,一并分享经济生态合作成效,一并应对经济生态合作风险:I.构建生态补偿体系,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合作的内部化,使相关方在获取经济生态合作成果的同时,输出一定的费用;采取制度改革手段,应对生态合作投资方的科学回报,提升社会大众对于经济生态合作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生态资本增值。II.转变将GDP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的政绩考核制度,构建“生态GDP”考核体系,推行生态环境污染评估机制,充分权衡经济发展成效。

3.5实现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

实现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I.产业转移式。结合产业发展转移态势,将产业发展转移态势较突出的区域,部分不适宜进一步发展的产业转移至相对弱势的区域。II.行业协调式。京津冀地区存在诸多统一类型的行业,包括电子设备制造、电器制造以及交通设备制造等,此类行业对应的产品有着近似价格、性能,面临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鉴于此,要深入扩大行业规模,推进上游研发,促进行业协调发展,达到市场竞争优势提升的目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相互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为了实现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全面分析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充分认识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推进制度与机制的改革”、“成就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改善区域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区域经济生态合作”、“实现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等,积极促进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蔡玉倩,马海燕,翟有龙.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J].科技和产业,2009,09(06):27-29.

[2]S.Findeisen,J.Südekum.Industry chu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cities:Evidence for Germany[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1,(64):326-339.

[3]刘建朝,高素英.基于城市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2):57-61.

[4]Steven Brakman,Charles van Marrewijk.Lumpy countries,urbanization,and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89):252-261.

[5]任崇強,宗跃光,王燕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3):1-5.

[6]李红锦,李胜会.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9-24.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产业结构京津冀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1:56:12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0:47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3:09
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0:21:32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2
京津冀一化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4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0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法人(2014年4期)2014-02-27 10: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