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5-05-30 17:46王晓明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培育

王晓明

【摘要】儒家文化是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中最为耀眼的瑰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儿女在沧桑巨变中无悔追求的崇高志向。二者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发展形成的智慧结晶。本文将梳理儒家传承的文化精髓,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探讨如何将二者更好地培育与发展。

【关键词】儒家文化 核心价值观 培育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沉浮了几千年,曾被君王捧入神殿,也曾被学子弃之一旁。然而,终究在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儒家文化沉淀出的精髓与内核,成为传统文化中最为耀眼的部分,穿梭于几千年中国人的思想之中,并在崭新的21世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一、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

1.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

早在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令天下“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自此走入庙堂,成为国家信仰,中国自此便进入了儒家社会。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三个倡导”,24字内容精炼,详实客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诞生。

公元前500年,先贤孔子办学授徒,始创儒学。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深度钻研,儒学确定下以“仁”“礼”为核心的学说思想,至两汉时期,儒学登上官方哲学的地位。而到了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带来儒学文化的大力发展,儒学也迎来了古代最为鼎盛的时期。

2.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经过了几千年的兴衰与沉积,儒家文化得以良好的传承与发展,与不同的时代思想进行碰撞,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内容逐渐丰富,影响愈加深远。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

1)天人合一。人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与自然、社会相融合。

例:《论语·亮曰》中云:“欲而不贪”;

《礼记·礼运》中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以民为本,儒家思想以百姓为先,帝王地位次之,讲求“仁政”。

例:《孟子·尽心下》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崇尚礼治,礼仪、礼义、礼法,是儒学“礼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礼的约束,让人们遵守准则,安分守己。

例:《论语·八佾》中有云:“君使臣以礼”。

3.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共可分为三个层次:1)国家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2)社会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一个美好的、法治的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3)公民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合格的公民形象。

这简简单单的24个字,却凝练地表述了我们当下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我们应当奋斗的方向。

儒家文化在几千年间所倡导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高度的契合,与中国民族在抗战斗争中的宝贵经验完美融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价值导向,其自身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也得以涅槃与升华。

二、借鉴儒家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得以在几千年间传承,自有其精华与益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的相得益彰让我们不仅思索如何借鉴儒家经典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借鉴儒家精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倡导“大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和谐”不谋而合。人应到做到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才能达到“大同”的理想境界。

1、克己,人应当克服内心私欲,遵从礼法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人,是构成整个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人人皆有私欲,如果对私欲不加以管束,让人们凭着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这个社会将不再和谐美好。故而,儒家文化讲求“克己复礼”,人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如哲学中的让“本我”与“社会我”达到一个和谐的平衡点,即人的主观思想受道德修养、社会法理地不断滋养与约束,使自我得以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诚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皆是强调为人与自我的和谐。

2、仁者爱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论语·颜渊》中有云;“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何为仁?爱人,爱他人者为大仁。儒家文化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要用大爱之心对待他人,不藏私,不阴暗。当今社会,因为激烈的竞争与利益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在“扶不扶”“救不救”的讨论声中,我们呼吁反思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唯有人与人之间和谐了,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友善。

3、理欲统一,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风靡一时。朱熹尚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前清时期哲学家戴震对这一主张进行了抨击,提出了“理欲统一”的新理论,将儒学文化中如何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推向了更加正确、明朗的方向。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提倡恶意竞争,但我们允许正当的竞争,我们讲求“平等”,我们讲求“法治”的同时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接收国家机关的领导与管理的同时也讲求“民主”。儒家文化中不排斥冲突,而是强调“统一”,追求有约束力的“欲”,不失自我的“理”。此观念适用于当今社会中,人与自然、与社会的相处之道。

(二)拓展文化活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

所谓“知行合一”,理论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检验真理。儒家文化应当与当代社会中的一些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方便人们更好地学习与接受。

1、国学启蒙教育,普及优秀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国学大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弘扬国学经典成为了爸爸妈妈们竞相追赶的新时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学文化的高度契合则为我们普及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通过对幼儿的教育与熏陶,让孩子们学习儒家文化经典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正确的认知。那么,在其以后的成长与教育中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利用媒体网络,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近几年,一档名为《百家讲坛》的节目火了起来,网络点击率超过上亿次。2008年奥运会上歌曲《礼》得到了极高的好评与赞誉。在之后,《礼》的歌曲与手语舞得到了社会上民众的广泛认可,许多学校与社会团体进行学习与表演。可见,通过媒体与网络,能够有效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进行更好的宣传,让民众更加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学习与接受。

3、发挥模范榜样作用,引领公众行为导向。

自2014年起,全新的真人秀节目《扑通扑通的良心》《你会怎么做》在互联网的手机客户端火了起来。节目以演员设定一种有悖于和谐社会的情景,观察旁人的反映。多次的试验都得到了积极的结果。节目对在节目中有优秀表现的民众给予高度的认可与宣传,并由此宣传积极正能量,号召群众学习榜样,构建和谐社会,以此引领公众行为导向。

三、结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不应被摒弃,《论语》有云:“有教无类”,借鉴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能够带给我们许多的启示与借鉴。本文分析了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探讨了如何结合儒家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通过更多的渠道与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社会的认知与认同,并号召大家知行合一,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包虹.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迟成勇.论儒家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91-96.

[3]张晓玲.儒家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探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0-13.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培育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