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龙 张静波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後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目前在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公次于白菜,居蔬菜作物第二位,而其产值和效益则高于白菜而雄居于蔬菜作物之首,是我国人民喜食的蔬菜种类之一,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其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鲜果除含水分70~93克外,还含有淀粉4.2克,蛋白质1.2~2.0克,胡萝卜素1.56毫克,尼克酸0.33毫克,维生素C73~342毫克,是维生素含量最高的蔬菜,干辣椒还富含维生素A。辣椒具有增加食欲、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强胃健脾、驱寒除湿、活血销肿等功效.鲜椒可以炒食、生食、凉拌、腌渍、做泡菜,干燥后成辣椒干或粉碎成辣椒粉。辣椒还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这一,经加工制成的传统的辣椒制品辣椒粉、辣椒干、辣椒酱、辣椒油远销各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辣椒的深加工产品有;辣椒素、辣椒红素及其制品,含辣药品、含辣食品等。辣椒茎叶、果实均可发生疫病。辣椒疫病对产量、品质影响极大,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一、发病条件和危害
苗期染病幼苗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引起苗期猝倒或立枯状死亡;茎染病多在茎基部发生,病初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扩大后病斑绕茎一周,病部明显缢缩,呈黑褐色,引起软腐或茎枝倒折,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霉,造成病部以上枝叶逐渐枯萎;叶片发病,初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扩大后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深褐色,叶片枯萎易脱落;花蕾被害迅速变褐脱落;果实发病(以近地面的果实易发病),多从蒂部或果缝处开始,初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扩展后软腐,褐色,高湿时病部产生白色霉层,病果失水干缩挂在枝上呈暗褐色僵果。
二、发病原因及发病条件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侵染所致。该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翌年环境适宜时,病菌萌发侵染根颈和茎基部,或产生游动孢子,经灌水传播,从辣椒气孔、伤口和表皮侵入,多在积水处形成发病中心。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病菌在10℃~37℃均能生长发育,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5~30℃,尤以30℃为最适,相对湿度80%左右,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座果期。发病潜育期5~10天。在高温多雨季节或大棚中,土壤潮湿,空气湿度大,病菌生长发育快,不断产生游动孢子,并随风、水滴、土粒等传播,造成再侵染, 3天~5天即酿成病害流行。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技术
1)合理轮作。实行2年~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瓜类、茄果类蔬菜连作,前茬以十字花科、豆科蔬菜及葱、蒜、韭菜等为宜。
2)培育无病苗选用无病新土育苗,并施入腐熟(堆沤)猪、牛粪等有机肥,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及床土消毒,苗床发现病苗要及时拔除,并全面喷药,防止病菌继续扩散蔓延,培育健壮,无病苗。
3)科学灌水。避免根部浸水,切忌大水漫灌,择晴天浇水,浇水后注意降低湿度。开好排水沟系,防止雨后积水引发病害。
4)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施用腐熟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除病叶、老叶、病株等,并将其深埋或烧毁,避免或减少田间病原基数,以降低发病率。
2、药剂防治技术
1)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的使用浓度为10亳升装加水150亳升,混匀后可拌种5千克,包衣后播种。
2)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发病初期)开始施药,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劑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大棚可选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即45%百菌清烟雾剂667平方米(1亩) 用量250克~300克。喷药间隔7天~10天,连续2次~3次,尤其在5月~ 6月份雨后天晴时注意及时喷药,防治效果更好。
3)还可进行药液灌根封锁发病中心,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对病穴和周围植株灌根,每株药液量250克,灌1次~2次,间隔期5天~7天。
(作者单位:152300黑龙江省海伦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