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龙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提出,教育机构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导学案这种教学方式就很好地契合了这种教学观念,本文针对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的教学应用进行下述分析。
1.导学案
(1)定义。导学案是指教师针对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和备课,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为目标来进行学习方案的制订。
(2)和学生的关系。导学案,从表面字义来看是引导学生去学习的一种方案,采用这种学习方案事实上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正确思路,指引学生去更好地掌握和研究课堂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一些原理和基本常识。但另一方面,这种方案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线,对于学习的深度、速度、广度和学习的具体细节以及策略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摸索。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正常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和发散,但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除了向学生灌输一种学习的方法和路线,导学案也为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想,通过导学案的应用,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摸索学习的方法,这样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采用自己所建立的一套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解决,这为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采用这种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如果不能理解可以向教师进行求助,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自己的老师。通过这些反馈,教师可以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可以及时地进行更改和完善。
2.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即课程开展前、课程开展中和课程开展后,针对这三个教学阶段,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侧重点都是互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为:课前的导学需要制订一个相对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以教材上的内容为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将其中的知识按照学习的目标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于初中的物理课来说,课堂上可能会涉及一些实验的内容,这就使得课中的导学在学习场所上可能会和课前的导学存在很大的区别,参与的人除了学生和老师之外,可能还涉及一些具体的实验器材,这时候,学生就需要合作探究和相互交流,同时还要做到反思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课后的导学主要涉及一些知识应用的内容,施加给学生的题量负担不是十分沉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为主。
3.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优、缺点
(1)优点。第一,课堂的效率高, 容量大。第二,通过学生的点评、质疑和展示,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思维误区,这就能让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更具有针对性。第三,通过在课堂开展过程中进行的小组之间的讨论、探究和合作,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三维教学过程和方法。
(2)缺点。第一,由于采用导学案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对于物理课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小组间的讨论,而讨论的深度经常会较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补充。第二,学生在进行讨论结构的点评时应用到的一些语言经常会出现错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纠正,否则就会使学生将错误的观念先入为主。第三,物理学科中的一些抽象问题经常会需要通过可见的形式来向学生呈现,如何合理地安排课件的插入时间是大多数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
4.案例分析
以苏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为例,采用导学案进行初三物理第11章第1节“杠杆”一课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这堂课的具体内容设立几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杠杆,能够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中清晰地分辨出杠杆,掌握杠杆知识相关的几个专有名词,学习画力臂等。接下来在预习的环节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已经制订好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一些具体的问题。在实际的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导入到实际的课堂中,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点评,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可以根据工具的演示来对杠杆知识中的五个关键要素进行总结,同时可以结合知识点布置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解答、讨论。最后,在进行课堂后的总结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体的习题来巩固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给予的反馈内容进行详细的解答。
总之,导学案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对于物理这种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验操作,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总体上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江苏丰县大沙河镇李寨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