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关于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在习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央会议精神中曾多次提到,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伴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实现,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实现。但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却出现了一些严峻的问题,所以中共中央多次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特别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问题;对策
我们在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虽然城市一派盛景,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宽阔的油漆路上车水马龙,但是在这高楼林立的城市盛景背后,在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紧张等问题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出现的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国家决策者的缜密决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城市与农村相互依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可是真正在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城市出现了问题,农村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1 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出现了严重问题
1.1.1 土地闲置、撂荒现象严重
我们一直在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能动摇。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整个国家的持久繁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一般都是把土地留给夫妻双方的父母管理,一方面由于年事已高,体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很多贫困农村还保留传统的农业种植手段,所以经营起来异常艰辛,很多情况下是不得已而把土地闲置下来,最终出现土地撂荒、搁置的现象。部分地区,土地出现“空田”现象,空起10多年没有人种,这样不仅给本来就经济拮据的家庭增加负担,而且也进一步导致了农村贫穷,还直接影响这农业的稳定和粮食安全。
1.1.2 涌入城市的农民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居民
中国接近14亿的人口中,大约80%的人口都在农村,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而这些涌入城市的人们却没有真正地被城镇化,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城镇居民。他们不仅没有城镇户口,享受不到当地城镇居民的权益,而且甚至有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歧视农民工的现象。据相关资料分析,2006年以来,中国新增的数千万城镇居民当中,真正转为城镇居民的人数可谓少之又少。而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上千万青年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是以“蚁族”的身份生活,他们之中有真正市民身份的也屈指可数。一些新移民虽然已经被统计为城市人口,但因没有所在城市户籍均不能或不完全享受市民待遇。实际上,他们的境遇还不如真正的农民。想要在城市维持生计,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更多,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花钱,在异地他乡,人生地不熟,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各种人际关系都得靠自己去疏通,这样和市民比较而言,生存异常艰难,时时还要遭人白眼。还不如在农村,有土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加上农村邻里间的热情帮助和关心照顾,总要比在城市赚钱难、花钱多、人情淡漠好得多!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1]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1.1.3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大量涌现
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
一部分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一部分是和单亲生活在一起,还有一部分是被寄养在亲戚家,少部分是自己一人生活在家里。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家人的关爱教育,处在畸形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健康问题,有的甚至触犯法律,走上青少年犯罪的道路。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有的孩子根本上不起学,留守儿童大多数辍学在家,处于散养状态,没有父母的呵护,还要在年龄很小的时候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照顾年迈的老人,照顾比自己还小的兄弟姐妹,所以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即便在校上学,条件也比较艰苦,有的需要自己洗衣生火做饭,一个儿童就得完全生活自理,这对它们来说无论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是不小的挑战。在中国的农村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1.2 城镇化加快进行,占用农村土地现象严重,广大农民的利益得不到补偿
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以牺牲广大农村人口的土地为代价的。一些地方并没有树立为农民谋发展之心,而是费尽心机拆旧建新、让农民上楼、“整理倒腾”土地,眼睛紧紧盯着的是城镇发展匮乏的建设用地“指标”,打的算盘是通过“经营土地”来发展房地产事业。由于土地流转会打破原有的土地户界、村界,因此权属必须清晰,产权制度改革必须置于工作的前端。然而,在一些地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登记、颁证工作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在缺少法律保护的状况下,农民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1.3 部分农民被上楼,就地城鎮化
在新一轮城市化中,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几千万的农民失去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其中有不少人成为三无农民,还有一部分农民被上楼,或被就地城市化,而被上楼或被就地城市化的农民多数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市民待遇。即使这些人被就地城市化了,但是他们也不适应住楼房,在内心深处还是更喜欢农村的院落。我曾经问过一些因占地卖地而被就地市民化的农民,他们还是怀念乡间的小屋,有小院落,可以种些蔬菜瓜果,既可以打发闲暇时间,又可以锻炼身体,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不愿意住楼房,觉得上楼下楼行动不方面,还无聊。
我的家乡在农村,现在家里的土地基本被占没了,父母也买了楼房。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了解到村里卖地的价格非常便宜,农民们也分不到太多的钱,被村长、村主任等一些村官捞一把,再分给一些牵线搭桥卖地的人一些好处费,最后剩下的分给农民们。这种情况,在农村普遍存在。既侵犯了农民的权益,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代之而来的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地城市化的农民无法真正融入城市,而且也得不到城市的认可,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交通拥堵、房价一涨再涨、能源、资源紧缺等“城市病”。
2 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确定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我们的习总书记曾经发表重要讲话: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调节各类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始终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2013年政府工作会议特别指出工作的重点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2.1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
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2.2 强化管理制度和土地制度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什么开发商能够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在农民手里买到土地,这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本来有些农民从心底是不愿意卖掉土地的,但是一些村官以威逼利诱等手段逼着农民签字卖地,最终的结果就是想当“钉子户”的农民却没有当上“钉子户”,最后分到的卖地钱也最少,估计以后村干部还要找他们的麻烦。这就是农村的现实!鉴于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严管土地转让、买卖等,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农民的权益不受或少受侵害。
我们顺应党中央的决定,允许进行城镇化,但要适当进行,不能只追求速度,一味的造城、建城,那样会适得其反!鄂尔多斯市就是典型的例子。首先应该对城镇化进行预测,能够吸纳多少外来人口,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即使建设得再好,没有人住等于白费!
2.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在于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最起码的保障、没有后顾之忧。“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都对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一方面,应遵循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以政府为主导、村民资源参加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医疗保险的新试点。进一步考虑农村基础薄弱,要从基础做起,起步的水平可以低一些,但是措施应该全面,逐步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是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已经在各地普遍建立,形成了一套比较好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并不断向乡镇、社区延伸。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广大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全面的、切实的保障。存在的问题也很多,社会保障体系类型比较少,资金不充分,保障的制度法规还不完善,这样就使农民转移到城市后,他们的权益却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从而影响广大农民转移到城市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影响到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现。基于此,我们应该从广大农民的利益考虑,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真正使那些从农村转移過来的农民享受到市民的待遇。
参考文献
[1]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晓华(1982,1-),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就任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是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