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仪器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实践

2015-05-30 10:48何丽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29期

何丽敏

摘 要:大型仪器设备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衡量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文章分析了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必要性,着重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网络化信息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工作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大型公共平台;专享共用;网络信息化建设

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学校投入巨资打造的一个为教学科研提供分析测试服务的公共平台,同时是分析测试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教学和实验基地。多年来,学校和中心在平台共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管理建设方面的若干经验。

1 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学校公共研究平台水平

测试中心是学校的公共服务体系,多学科分析测试和研究平台所支撑的是全校几乎所有的理、工、农类专业和学科。所以,提升大型精密仪器档次,完善平台的功能,对于提升学校总体教学和研究设备条件,培养高水平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区域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符合大型测试设备管理的方向,大型精密仪器作为诸多学科的分析测试手段,已成为申报重大课题、完成高水平成果、发表高级别刊物论文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学校提高综合学术实力的基本保证。

1.2 科学集成,提升学校显示度

学校在各方面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是科学管理、提高效率的重要举措。学校建设多学科公共测试平台,将公用大型测试设备集成于一体,同专业学科调整一样可形成优势,避免小而全、低水平和重复建设,集中精力和财力上水平,可以极大地提高学校的显示度。通过不断地建设,我们的目标是把多学科的分析测试平台打造成具备川内和西部高校一流水平的测试服务平台。

2 仪器共享管理已有的经验

2.1 分析测试队伍建设

2.1.1 人才招聘与引进

中心的教师面向全校和社会公开招聘,应聘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中心自组建之初,即从其他学院抽调出具有较强业务与管理能力的教师加入中心的建设,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引进具有高学历的博士、博士后加入中心。我校分析测试中心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显著特点是所有人员均为教师编制,极大地提高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因而,中心具备了较强的分析测试技术力量。现有教授2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13人,职员1人。其中博士(含在读)17人,硕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占95.6%。学科涉及材料物理、凝聚态物理、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等多种学科。

2.1.2 业务能力的提升

中心采取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选派到对口院校短期培训、工作岗位自主学习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及教学、科研和分析测试能力。具体方法包括:

(1)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培训。注重对仪器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再培训,掌握相关仪器的最新技术动态,研讨改进测试条件,不断更新和拓展实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2)邀请专家讲学。中心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先进仪器设备的测试、使用和维护技术等方面的报告和讲座,不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3)鼓励合作交流。鼓励测试人员加强院际、校际合作与交流。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取长补短,有助于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和资源共享服務水平,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学习、交流、培训,使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1]。

2.1.3 仪器协管

中心的每台设备交叉配备技术考核合格的专门从事仪器操作和维护的教师1~2人,组成仪器组,同时负责该仪器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和仪器的开发研究工作等。首先,仪器协管可以避免由于仪器负责人外出学习等原因造成的仪器暂停服务的情况发生。另外,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完成也需要多人管理仪器,仪器功能的深层次开发将对高水平科研的产出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2.2 制度建设

规范制度,提升团队战斗力,完善制度,是实现平台平稳有序运行的根本保障[3]。中心领导非常重视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机制规范平台的有序运行。为此,出台了“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制度”,就人员管理、仪器管理、经费管理、奖惩办法、满意度测评、测试收费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使平台运行有章可依、有据可循[4]。

2.3 质量、计量认证

经过努力建设,2008年中心配合学校通过了军工系统管理体系质量认证;2009年配合学校通过了军工产品生产许可证评审;2010年,中心首次通过了资质认定现场审核并获得国家资质认定CMA计量认证证书,2012年通过计量认证扩项评审和中期审核,2013年通过计量认证的换证复评审,涉及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物性分析及爆破地震波测定等4大类147个参数。

3 仪器共享管理的新举措

3.1 设立仪器专项基金

为推进平台的有序运行,学校设立大型仪器开放基金以保证平台持续发展。开放基金包括维护基金和测试基金。维护基金主要用于大型仪器的维修维护,维护基金由学校划拨的大型仪器维持费与中心测试收入的30%组成。学校从2015年起设置测试基金,一方面可以支持部分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仪器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补贴中心,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测试基金的资助,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完好率,促进仪器设备的专管共用。

3.2 大型仪器培训工作常态化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与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中心定期面向全校师生组织仪器操作培训。首先中心向全校发布具体仪器的培训信息,有意参加培训的学生向中心提交申请表,经批准后由负责该仪器的教师对其进行具体的理论和操作培训,为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并给部分优秀学员颁发上机证,获得上机证的学员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该仪器,并可利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测试样品。

3.3 网络信息化管理,加入四川测试平台

为适应网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学校国资处牵头把全校价值10万元以上的设备信息均纳入学校优质仪器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于2015年1月起正式在中心试运行,各单位或个人在任一端口都可以查阅任何一台仪器的基本信息和使用状况,并可根据查阅情况,进行网上预约测试。运行几个月后,在师生中反映良好,为进一步在全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心加入了四川测试平台,实现了川内仪器的共享。

4 结束语

仪器设备的共享管理以及高效使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我们在前期的实践探索中,结合学校和中心实际,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仪器共享管理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继续更新观念,不断研究,进一步提高仪器资源的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立才,孙峰,胡小刚,等.采取有力举措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与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177-178.

[2]张玉平,徐洲,林忠钦.新时期一流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64-67.

[3]陈敬德,温光浩,周海涛.贵重仪器设备共享激励机制的系统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2-15.

[4]韩静,钱圣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