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摘 要:我国地形十分复杂且很多的煤矿都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在进行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地震情况将十分危险。所以应该提前做好地震勘测工作,在整个勘测的过程中对于地震方面的资料整理中的静校正的难度比较大,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文章主要就是针对这些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山前地带;初至折射波;静校正;层析反演
1 近地表特征
(1)山前平地区。通过对山前平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考察,发现这部分区域有新生界地层覆盖,其厚度接近一百二十米,发生地震的概率比较高。不过地勢比较平坦,所以折射波是比较强的。(2)山坡砾石覆盖区。对于山坡砾石覆盖区一般都是分布在山坡底部或者山沟底部,通常厚度最高位五米,主要是由风化之后的砾石构成,其中还掺有砂土等。整体形状变化速度比较快,而且地震激发条件不好,折射点的起跳点不清楚,在静校正的时候容易影响结果,导致整个应用效果不好。(3)基岩出露区。这部分区域主要由于山上的基岩随着日积月累暴露出来,其基岩的性质一般是砂岩等中等颗粒或者是泥岩,风化程度比较严重,成孔不是很容易。折射的过程会存在着抖动现象,给静校正带来不利影响,校正方法也不能很好的使用。
2 存在的静校正问题
虽然静校正的方法在地震勘测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也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尽心细致的研究,进而优化校正方法,提高静校正的精度。当前静校正中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煤矿地震反射波的成像,容易在影像中出现虚假构造,进而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山前地带存在着多种地质构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且变化程度比较大,成孔效果也不一样,地震激发程度不同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静校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多加尝试,找到合适的方法。
3 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
3.1 地表一致性延迟时法初至折射波静校正
这种方法在静校正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假设地表模型主要就是水平地层构成的,初始时间可以设定为折射面传播过程中首波的起跳时间。通过这个时间来计算出一致性延迟时法中的折射速度,针对已经得出的检波点的延迟时间,就可以再次假设折射面的上波角度就是临界面角,在测算出风化层的实际速度,就可以使用延迟时间来计算出每个风化层的厚度,进而就可以建立起地表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和已知替换速度计算出校正量,建立的模型不同所产生的校正量也是不同,可以通过多次建模来选择最合理的校正量。
3.2 层析反演折射静校正
这种方法一般都建立在地表一致性到整个静校正技术过程比较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表结构反复建立速度模型,获取到最佳的校正结果。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对复杂的地表结构进行网格化分析。我们可以假设网格中的每个介质都是稳定的、不变的,然后获得表层的速度模型。当网格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准确的建立起浅层的结构模型。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利用折射时间,还能够利用直达波等物理信息,所以说这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还是非常精准的。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主要包括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和计算静校正量两个部分:
3.2.1 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层析成像技术将复杂的近地表网格微元化,假设各网格单元内速度稳定不变,利用网格法进行射线追踪,并获得表层速度模型,当网格微元很小时,即可认为反演出的速度模型与实际相当[1]。
4 应用效果分析
这两种方法在静校正原始单炮记录时都能够很好的改善最初的一致性,而且在实际的面貌上改变并不大,只是在形态上存在着比较小的差别。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在没有使用这两种方法之前原始单炮静校正时间剖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延迟时法相比没有使用这个方法之前的反射波能量方面有所收敛,不过局部的连续性变得很不好,构造信息不明显,而使用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法之后比使用这种方法之前以及使用延迟时法之后的校正时间剖面上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现地震勘探折射静校正方法有很多,不过为了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校正结果,我们可以选择一种高质量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校正结果。总之实现高质量的静校正,能够更好的进行煤田地震防护。
参考文献
[1]熊翥.复杂地区地震效据处理思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车建英.初至折射渡静校正技术在复杂探区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6(2).
[3]罗英伟.几种静校正方法的研究与比较[J].油气地球物理,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