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2015-05-30 05:48王莹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政策

王莹

摘要: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是国家法定的公共权力机构,旨在稳定币值,保障国家金融稳定,维护人民利益。从世界范围看,一个独立且权威的中央银行的存在对于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的今天,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政策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必要性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学界针对央行独立性的探讨由来已久,但是观点和论述各不相同。国际中央银行研讨论会指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的货币发行权,政府财政透支不能对央行产生干扰;通货膨胀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相关工作不用报告给财政部;中央银行理事会可作重要决策;有充分的权力监督和管理金融系统。”据此,也可以将央行的独立性概括为以下三方面:政治独立性、宏观经济独立性和融资独立性。

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站在制度的层面上来分析,中央银行的性质从本质上说是为了保障货币稳定,实现政府的调控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维护经济运行秩序以及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制度安排。保障货币稳定的前提就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基于不同宏观政策目标状态下实现货币稳定的需要,也是防止政府行为短期化条件下出现通货膨胀的需要同时,它是政府经济决策的制衡力量之一。没有独立性,中央银行是很难实现让自身变成制衡和稳定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目标的。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测算

要研究央行独立性对经济的作用关系,必须科学地测算出独立性的具体数据指标。1992年,库克曼提出了“立法总指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两种指标:央行官员换任频率(TOR),其数值为一定时期央行官员平均任期的倒数,换任率高,央行官员任期小于行政机构,则央行无法实行长期的政策;政治变动指数(POL)是指政治变动即新一届政府上台后6个月内央行官员更换的比率,能更好地测度政治对央行的实际影响。

参照以上的几个指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我国TOR指数为0.30,在世界范围内51个发展中国家里面居于中间阶段。到了九十年代,这一指标变为了0.20。TOR指数计算简便,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发展中国家央行独立性状况,但无法反映一国央行独立性在立法和实际运作中的变化。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我国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有了较大的独立性,但这些变革并不能通过TOR指标值进行完整反馈。

三、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证分析

要实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仅仅有理论上的支持是不够的,以下以实证分析说明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合理性。

1、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阿莱希纳和萨默斯(1993)实证检验了部分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见表一。

注:序号含义如下:1:AS指标的平均指数;2:1955-1988年平均通货膨胀率;3:1957-1988年平均利率;4:1957-1988年平均利率方差。

由表可以看出,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关系;独立性指数与各国实际GNP增长率方面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实际利率与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就实际利率方差来说,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

总体看来,实证研究的结论基本与上文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分析的结果吻合,即中央银行独立性越高,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就越低。因此,中央银行的高度独立性是维持低通货膨胀率和保证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

2、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宏观经济增长

表2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GDP增长率与平均通货膨胀率对照表(年、%)

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率或失业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内在联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通货膨胀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也就意味着维护中央银行独立性并不是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为代价的。

四、对增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思考

1、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在我国的提出可以追溯到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始于1984年,并在此后不断加强和完善其独立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通过,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承认,对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尤其是同一年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在央行独立性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2、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1)增强中央银行的政治地位。有人认为,应该使人民银行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而在组织上独立于政府。就目前来说,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以现在的状况来看,这一目的可以借助上述的最优合约理论间接得以实现,也就是说,政府与央行之间可以通过合约或者申明的形式,由央行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将中央银行的利益与货币政策的目标关联起来。这样的做法可以给予央行更高的政治地位,独立性也得到极大的加强。(2)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交由人民银行。因为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可行性和权威性必须得到保障,这也就要求政策的制定机构必须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决策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就应该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基于此,一方面我们要将人民银行的行长负责制加以强化,做出货币政策决策的同时还相应的责任也应该由其承担;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有权否决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权责清晰,实现人民银行独立地位的强化。(3)确立授权地方分支机构货币政策的法定限度的灵活执行权。央行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与其分支机构对货币政策效果的执行情况息息相关。因为我国各省份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因此虽然央行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是各分支机构在执行的同时不能忽视各地区的实际状况,执行过程中可以依据当地现状做灵活执行,从而保障货币政策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昊.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7-89.

[2]陈平.宏观审慎视角下的中央银行地理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01).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独立性政策
政策
政策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助企政策
政策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