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红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大学生的就业与企业的需求又产生了矛盾与冲突,如何培养一批社会需求的职业化人才,是我们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同时如何指导这些大学生更快、更好的就业,使大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未来的规划,就业模式的研究就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化 大学生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民生最大的问题、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事关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校的良性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加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前途命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瞬息万变,社会岗位对毕业生质量及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岗位无缝对接,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就业指导策略,为毕业生提供科学化、系统化、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服务。经过金融危机风暴的侵袭,面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融合在职业指导的全过程之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着大学生关注的就业、创业课题逐步展开,加强毕业生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的教育指导,训练其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业能力,督促其树立吃苦耐劳的艰苦奋斗的习惯,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必须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牢固树立“服务国家建设需要,服务学生成才需求”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理念,始终把握“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程的整体战略中,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科学谋划、开拓创新,全方位保障就业。
在就业指导中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是就业指导理论发展和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结果和要求,是妥善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丰富,需要引起广大学生教育管理者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中以职业指导为载体,拓展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型、教育型的功能,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脫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使得思想教育贴近学生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各个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作出了新的阐释。在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中必须结合大学四年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不同时期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大学新生阶段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择业目标,确定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大学生专业学习阶段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把就业实际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同时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毕业阶段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灵活就业。目前,由于两种“代替论”观念的不良影响,加之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实践经验积累较少,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没有形成对各个年级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系统规划,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过于单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缺乏连续性等问题;更新观念,加强课程建设,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以及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能力训练平台等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高校整个育人的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立“就业创业”课程教学模块,以大学生涯规划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抓手,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实施全方位信息服务工程,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确保就业信息尽快上网发布。同时实施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扶助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为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择业资金支持。实施毕业生质量监控工程,面向校内,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到学院进行调研,听取学校师生对就业工作的建议,及时修正就业指导策略。
2 探索职业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是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必须建立就业指导队伍的长效机制,完善就业指导队伍选聘机制、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健全就业指导队伍管理制度、完善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在高校中设立“就业指导”专业,加强学科专业化建设。职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从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高校学生两个层面来界定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设置在国内尚属前沿理论研究,职业化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氛围,是个人由内到外,即由思想到言行举止均固定而遵守的一种职业语言,一种职业规则的现象。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应该是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人员帮助毕业生确定就业方向、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并谋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是对高校就业指导复杂结构的概括统称。就当前的就业指导队伍而言,存在有数量不足;教师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高,更谈不上专家化;队伍不稳定。针对如此,应该从观念转变入手,招聘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从源头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水平;打造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作用,巩固稳定教师队伍;以心理辅导教师为辅,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等多方面落实,以全面实现就业指导模式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从学生层面来理解职业化视野下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则主要是通过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来得以实现。
3 金融危机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点措施。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在短短几年的发展中已初具规模并蓬勃发展。但在二〇〇八年全球金融危机和高校大学生扩招的双重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俨如雪上加霜,形势更加严峻。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金融危机也为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带来了改革的新课题、新思考,开展创业教育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应时之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及经验启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若干实施途径:以金融危机为创业背景,应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为着力点,以培养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己任。现代高等教育作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致力于优化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完善和改进其教育理念与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就业,以迎接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就业市场新情况的挑战,从而提升大学生在繁杂就业过程中的创业能力,缓解就业矛盾。
参考文献:
[1]徐洁.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4(31).
[2]张建和.构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长效机制的探索[J].当代经济,2006(06).
[3]舒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鲍军.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
[5]任珊.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6).
[6]黄华勇,廖力,唐秋红.创建高校与地方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