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曦
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金融理论不断出现,在当前,金融风险不仅是各国金融发展的重要阻碍,同时,还是各国能够利用的一种重要发展资源,在利用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对资源的配置。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和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形式下,金融组织也在不断的改善其职能,从而更好的保证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在本文中,对当前的金融理论创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演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监督管理;监督体制
所谓的金融创新,指的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而制定的相关措施和手段,这也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伴随着金融创新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管制理念出现,并对各国的金融体制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金融创新理论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而金融监管体制的演进和发展则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本文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需要金融创新有序发展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有效的金融创新是保证我国金融行业持久动力的根本,同时,金融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将金融风险的出现几率大大降低,保证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1加强金融创新引领,促进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对于金融创新来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导向,实现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在进行金融创新时,必须将其发展的目标进行明确的确定,然后通过相关的监管体制对整个金融创新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其发展和经济实体脱离。对于金融创新来说,其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是金融创新的内容需要和当前的金融发展产品相适应,保证金融发展的市场导向不发生改变,另外,当前存在的金融发展模式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保证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且金融创新发展的过程,需要必要的金融监管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且不会对金融创新理论的正常发展造成影响。然后是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大对金融创新的政策支持,帮助金融行业有序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金融基础要素,其对当前的金融发展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阻碍,需要尽快对其进行理论创新,保证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中,金融发展已经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需要尽快加强对金融创新的成果运用。
1.2探索创新业务的有效监管模式
为了保证金融创新的正确运行,需要尽快制定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管。在监管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既要保证其能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还不会使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制度不完善而出现金融风险。对于一些具有较强金融创新能力的金融机构,在监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扩大其创新的自主权,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并通过这些金融机构为我国的金融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但在进行金融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金融风险的跨境渗透,防止其他势力对我国的金融行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对于金融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和监管,以下是创新发展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首先是在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容易出现利益至上的情况,另一种则是我国的金融创新发展受制度的影响非常大,导致我国各地的金融创新发展千篇一律,一些地区的金融创新理论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大的冲突,影响当地的金融创新发展。对于这些情况,我国可以推行一些金融创新试点区,对于这些地区的金融创新发展,放款制度约束,使其能够更好的将金融创新发展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1]。
1.3尽快构建我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对于监管机构的构建,不仅需要关注对金融创新影响较大的风险监管,同时,还需要金融创新理论的公正性进行有效的监管,保护消费者在金融行业中的合法权益。具体手段有加强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金融机构进行惩罚,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执行。另外,尽快制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监管制度,使消费者在金融行业中得到应有的保护。对于金融行业本身,需要监管机构加强对其自律行为的培养,使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约束自身的行为,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另外,金融监管机构还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消费教育,使其对金融消费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2.金融监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1化解金融监督行业风险
金融行业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的行业,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一些较小的问题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但金融行业又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具有较大的决定性作用,在进行金融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有效的监管,防止违背市场运行规律的情况发生,维持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而在金融风险出现后,监管机构可以进行适当的参与,帮助金融行业化解金融风险,维持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
2.2引导金融监督行业的正常发展
对于金融监管机构来说,其最终的目的不是对金融行业进行持续的监管,而是通过监管实现金融行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在我国,近年来监管部门逐渐对金融机构进行改革,主要包括股权的分置和对投资者的管理等方面,从而实现金融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到去年,我国的金融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行业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增加到了60家,而整体的证券投资金额达到了将近2.58万亿份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发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但也有一部分的金融机构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这些企业的发展,这说明我国的金融监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研究[2]。
2.3规范金融监管行业的市场秩序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其想要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发展,而对金融市场来说,金融监管机制的完善和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能够大大提高我国的市场主体规范运行。随着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国家为了建立规范的金融市场,逐渐出台了《银行法》和《公司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证金融市场正常发展的基础。
3.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创新是保证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有效的创新能够大大增加我国的金融竞争力,金融创新是保证我国金融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但目前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创新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保证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重点解决。
3.1体制机制不健全
金融行业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行业,其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改变,为了保证我国的金融创新能够不断增强我国的金融行业竞争力,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需要逐渐完善我国金融行业监管法律法规建设,从而使我国的金融市场能够保持高效的运行。另外,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金融业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很多的金融业务逐渐将银行和保险等多个领域纳入到其中,这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且由于我国的法制建设速度较慢,导致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失去了应有的约束,这种情况使我国的金融行业正常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像在进行一些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时,由于我国的证监会对交易场外的衍生品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导致其在交易时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管,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2]。
3.2金融创新进行中的风险控制需要加强
一些建设时间较短的金融机构,其为了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往往对自身的销售规模和盈利等关注较多,而对于企业自身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则缺少应有的认识,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风险管理没有正确的应对措施,在出现风险后往往会使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影响企业的发展。再加上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对这一方面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越来越多的新兴金融企业出现不正规销售现象,这一问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具有严重的影响。
4.金融监管的未来发展
4.1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制度
在最近出现的金融危机中,美国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对金融监管法案进行了改革,这为我国的金融监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启发作用,也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面对金融危机,我国需要制定系统性的金融监管体系,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能够发现,系统性的金融监管能够更好的对次贷危机等严重的金融风险进行预防,从而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另外,实现金融监管和信息共享之间的协调发展,一个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将自身的金融风险降到最低,这是我国金融市场中非常紧缺的,需要国家尽快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对信贷集中度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3]。
4.2积极开展消费者金融保护制度
我国当前对消费者的金融保护制度建设非常不完善,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这对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制约。具体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中:首先是我国的大多数金融监管机构对消费者的权益没有明确的保护责任,这种情况导致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在受到损害时没有一个有效的申诉地方和机构,另一个则是我国的金融消费者对金融风险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大部分的消费者在进行金融消费时往往不了解自身所要面临的风险有哪些,从而在出现问题后不知道如何解决,此外,由于其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导致其在进行金融消费时,容易受到某些不良金融机构的诱骗,使自身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等[4]。
5.总结
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我国的金融行业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为了实现我国金融创新的正常发展,监管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实现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
参考文献:
[1]尹龙.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J].金融研究,2005,03:7-15.
[2]林海涛.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J].现代经济信息,2014,23:381.
[3]胡向平.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督管理体制演进[J].中国证券期货,2013,03:201-202.
[4]李成.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演进及其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