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很早就知道她的名字,沈熹微。晨光熹微,是一抹温柔的亮色,有希望,有温度,不刺眼,不张扬。她年纪轻轻,却与疾病相伴数十年。经历着与其他病人一样的恐惧和忧愁,又比他们更多一份自我体察和思索。她文风沉静,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豁达,大约是因为她在病中的幽居岁月吧。但这种沉静,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每个有缘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的赤诚。
她赤诚地写自己生病的经历,一个人的张惶、焦灼、无依无靠;写对病痛的抵御、挣扎,如何与恐惧搏斗,使得它不伤害自己内心的善良和美好;写如何接受生命赐予的种种,全然地放下,从内心生出喜悦。
读她的文字,我总会生出这样的想法,生命如流水,顺着各自命运的走势起伏蔓延。有的浩浩荡荡,有的波澜壮阔,有的洇散不见。而有的人一脉清水凹在低处,聚成一景,滋养出一朵小小的花来。
【精彩书摘】
不交换的人生
我念初中的时候,故乡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沉船事故,很多人在事故中丧生。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遭遇了至为痛苦的打击,沉船带走了她五位亲人,包括十岁的儿子。我所知道的许多受难者家属从此一蹶不振,也有的花了多年时间才平息伤痛,印象很深的是这位老师,事故过后,她很快回到学校上课,面容平静哀伤,眉目坚毅。
老师那年已近四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春天她竟然怀孕了。她挺着大肚子穿过校园里人们意义各异的目光,神态温和地站在讲台上,又过不久,她拥有了命运的补偿——另一个小小的生命。不知内情的人只感慨她是个勇敢的大龄孕妇,却不知道她经历过怎样的灾难。很久之后我回忆起她的脸,才深深地被其中蕴藏的坚韧力量所打动。
或许所有的不幸都是如此,怀抱往前走的决心,就有遇见下一次幸福的可能。
【微评论】每个人的成长,都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痛苦、挫败、不如意。在风中跌倒、在爱中流泪、在无常的命运起伏中不知所措。这种经历,或许难熬,但总会过去,经历磨练,慢慢长大。之后,你会发现,这人生是独一无二、千金不换的。你将伤痕轻轻掩盖,然后继续前行。幸福,就在不远处等待。
【适用话题】面对不幸;笑对生活;坚韧的力量;幸福就在拐角处
生活没有忘记你
诗人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曾经写道:“如果有一种悲哀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从未见过的那样广大;如果有一种不安,像光和云影似的掠过你的行为和一切工作,你不要恐惧。你必须想,那是有些事在你身边发生了。那是生活没有忘记你。”
这是肯定的,生活不会忘记任何人,最巧妙的是,往往只有在逆境中,我们才能深刻地感受何谓生活。
懂得忍耐的人很坚强,懂得接受的人很豁达。这两者都不可缺少,而豁达会使我们走得更远。
我认识一个勤奋的学生,他参加过三次高考。第一次考分很高,填报的志愿过于保守,得到了一所普通重点大学的通知书,没去;第二年他再考,信心满满地填报了国内几所排名前十的学校,却因几分之差落榜;第三年他终于懂得中庸之道,各种等级的学校都填了两所,最后成绩欠佳,只得到了一所三本学校的通知书,去了。这些年来谈及往事,他始终觉得是生活戏弄了他,在校期间也多是一副纡尊降贵的样子,抱怨命运不公,这种态度自然是影响了他此后的就业,毕业后换了无数份工作,改不了的心高气傲,却不幸应了那句命比纸薄,活脱脱成了个现代祥林嫂。
局外人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这命运里最关键的点,到底是生活戏弄了他,还是他抛弃了生活。人生如行旅,生活便是身下的坐骑,载着我们一路前行,很多人刚好弄反了,以为自己是在被生活骑着走。或许有那么一些时候,你的坐骑会闹点小脾气,会跺脚停顿,它发起疯来甚至将你摔下地去,但难道因此你就凶残地鞭笞它,甚至弃它而去吗?如果那样,被虐待和抛弃的,只是你自己的人生。
【微评论】生活美好与否,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当生活晴空万里、波澜不惊时,我们微笑悦纳。当生活阴云密布、波澜骤起时,我们是否仍能保持从容达观的心境。平静面对生活给予的种种,并在平静中以不妥协的姿态继续前行,才是考量一个人勇气的时候。体谅自己的生活,并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无论在何种境地总保持积极心态,这样才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适用话题】对自己负责;态度决定一切;接纳生命的给予
你不可能适合所有人的裤子
他人的眼光,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世界上没有镜子,人类只能从他人处获得自己的映照。所以并不奇怪,为什么每当我们的自身情况发生改变,遇到突发的不幸事件,或是仅仅是就某件事情做出决定时,第一时间想到的,经常是他人的看法。
有一种例子很让人心疼。我们绝对不乏这样的听闻,某个女孩被侵犯后,因惧于他人的看法,主动放弃了寻求公正的权利。而对于病人来说,身患恶疾所带来的羞耻感也并不轻松。
一位女友在报社做美食栏目,进出各种腐败团,很多人羡慕她有好口福,有次她却苦不堪言地对我说,这些年从没有吃饱过。虽饭局中不乏精美可口的菜肴,但她顾忌着别人的眼光不多下箸,末了总是深夜家中煮泡面。
通过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从而定制严苛的生活标准,很多人一生都是如此。可有时我们是否分清,那究竟真是他人的眼光,还是自己不安的投射。
复学一年多的时间,我一直生活在“我是个丑陋的胖子”这样的自卑里,很不快乐,非常压抑,三番五次想要退学。最后虽未退学,却是倔强地随原来年级的同学参加了高考,随便拿张通知书就从高中生活中仓皇逃窜。
很久之后想起来,最嫌弃我的,其实是我自己。
在意他人的眼光有可能让我们更加完善,但正如你不可能穿上所有人的裤子那样,你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评价标准。如此在意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我们缺乏独有的那根标尺,尚未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我们没有根基。
【微评论】漫长一生,有人结伴走一段路,或短或长,但最终陪伴自己走完全程的,只有自己。与其活在别人的眼中,不如追随自己的心。诚实地面对自己,树立符合自己的标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适用话题】尊重内心的感受;悦纳自己;听从内心
学会正确地比较
一生中最坏的经历,不是总与死亡打擦边球,而是某个时期,我发疯地嫉妒他人,全盘否定自己。
复学后的那一学期,我就读的是一个重点班,班上有几个女孩子不仅成绩优秀,性情温厚,而且长得也十分可爱,据说家境还很不错。或许是自尊作祟,每次和她们擦肩而过,我都摆出一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臭脸,可是她们偏偏很有教养,不介怀地对我露出甜美笑容。而正是这样,才让我莫名窝火,气不打一处来。
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这几个女孩简直是传说中命运的宠儿,在同学中备受欢迎,也颇得老师的喜爱。相比之下我又胖又蠢又倒霉,不仅生病,家境也很是落魄,俗话说“有啥不能有病,没啥不能没钱”,我算占全了。
过去我是个性格开朗的人,那会儿变得阴郁沉闷,整天独来独往,对谁都没有好脸色。我讨厌自己,顺道迁怒于身边的世界,就像谁都欠我二五八万似的。很久之后母亲回忆当时,说我进门出门全是在摔,整天都在怄气。不喜欢自己,不喜欢他人,就像进入了世界的反面,一切都是事与愿违。
时间过去了十年,十年后我的微博和信箱偶尔会收到这样的留言,说:“兔子,我很羡慕你现在的生活,可以四处走走,写写东西,每天阅读。不像我守着一份枯燥无味的工作……”每次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都忍不住在电脑这边微笑,写留言的这些人,一定只看到我生活的A面,如果他们翻到B面,发现那里充满了疼痛,不知道还会不会对一个十年来每天都在忍受痛苦的人说出羡慕的话。
我们羡慕别人的生活,常常是因为对他们的了解不够多,而对自己的了解又太少。
【微评论】人类的天性中总会有比较的欲望,这种竞争的心态支持着人类进步。但一味的用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结果可能陷入无休止的追逐,就会忽视自己原本的幸福,最终使自己的生活黯淡无光。保持一颗平常心,身在高处不骄傲,身处低处不自怜,在际遇面前宠辱不惊,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适用话题】正确地比较;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