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未婷
摘要: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口基数使其毫无疑问成为农业人口之最的国家,同时也日趋成为一个老龄化大国。考虑到国家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会对农村稳定、社会和谐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首先深入剖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法律关系的构成,然后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社会分析,就完善新农保提出自己的建言,希望能够为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进步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法律构成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构成之基本解读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关系是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和复合性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正逐渐构成我国经济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
1、农村社保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具体承担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中,国家控制下的社保职能部门代表国家起主导作用,而作为该种法律关系的受益者——农民,则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中另一方重要的法律主体。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关系的内容。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关系的内容,学界众说纷纭。在笔者看来,其意味着社保关系的主体在进入到该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及对应的责任、义务。当然,这其中不仅涉及到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包含行政管理关系,这种关系错综复杂。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中的法律客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保障全体农民在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制度”,是国家切实保障农村人口、尤其是老年人口权利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简单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指向只有一个,即养老金的给付。
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存在主要问题
(1)立法滞后,稳定性差,妨碍新农保的持续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涉及面广、关系重大、保障主体众多,这就决定应有一部专门法律来对众多部门和领域进行协调和配合”。而在现实中,我国到目前为止没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单独立法。这种立法滞后,不能适应社会对新农保更高的要求,从而有效的保证新农保基金的保资增资;由于没有法律效力保证,农保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发生变形,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2)县级统筹、新农保资金投入主要由地方财政主导的模式阻碍新农保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新农保于现阶段采取的主要是县级统筹的方式,现实中频频曝光用于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被当地有关政府挪用的新闻,此外,还存在管理手段不够成熟等一系列弊端。而且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保持不变、分税制导致的财权与事权相分离的现实下,新农保如果在全国都推行起来,对地方政府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3)有关新农保的一些规定有不足之处。根据《实施细则》的规定,“参加新农保制度的农村居民,年满60周岁后,农保中心在核定养老金待遇领取资格时必须审核子女参保情况。《实施细则》原则上规定子女不参保就暂缓办理参保老人的退休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给付的实现,违背了新农保制度制定的初衷,并且可能导致年轻的农村居民逃避参保的逆选择现象。
三、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农保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老龄村民的数量与日俱增,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相当严重,老农保制度已无法满足中国当前及以后的养老需求。因而,我们要尽早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否则养老问题将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桎梏。
同时,新农保制度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新农村的建立甚至在刺激内需增长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国家的平等主体,在城镇老年居民享受社保带来的一系列保障与福利时,从公平与和谐的角度出发,农民老年居民当然也应当享受这种福利与保障。并且,建立新农保制度对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四、笔者有关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言
虽然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也存在立法滞后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基于上述针对这些问题试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还要考虑到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缴费能力以及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
新农保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公平和效率兼顾原则。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要体现社会公平,同时还要强调其效率,忽视任何一方面其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其次是自愿为主和强制为辅的原则”。结合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村与农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个体受教育的水平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农民对新社保的认识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在是否参保、参保基金数额等问题上,应当尊重当地农民的真实意愿,以自愿为主,地方政府强制为辅的措施。最后是渐进性原则。正如前一原则所提到的,农民群体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必须立足于这个现实,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最终实现制度的优化配置。
(二)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落实离不开系统的法制,建立起完备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法规是一个国家在社会养老制度方面走向成熟的标志,鉴于我国目前在该方面还有所欠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推进立法进程,制定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等专门规定的法律文本,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村养老保险的对象、主体的法律责任、基金的管理体制等固定下来,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农村社保基金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并使之不断完善。规范对社保基金的征缴、使用、管理等,以避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出现被随意挪用、挤占的现象。
四是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争议解决机制。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法院系统中增设劳动和社会保障庭或者在社会保障机构中设立解决争议的部门,以保障农民养老保险权利的切实实现。
(三)加强政府对新农保建立健全的责任。政府作为主导,在进行相关制度的设计时,除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理念外,需要拓宽多种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而且需要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健全完善基金管理、监管制度,以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性,还能不断提高基金的收益,为制度的运行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
五、结语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关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考虑平衡上述法律关系中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及相关的权益保障。当然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非一朝一夕,笔者相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华民族的不断复兴,我国农村居民的老年生活会得到更完善的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会趋于成熟与健全。(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此篇论文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基地(开放基金)立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制度研究》(项目编号:kfjj201510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侯文若.社会保险[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2]王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2)
[3]林钰梅.当代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1)
[4]王东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刘海涛.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究[J].经济研究导论2009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