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真正丰富的课堂

2015-05-30 10:48蔡琦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南沙群岛交流课文

蔡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不断更新。“把语文教学还给生活”,这句话提醒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回归生活的本真。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语文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体悟情感、积累知识。

一、充满“激情”的课堂

语文课堂如何体现“生活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教学中,我依据“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语文教材练习中经常出现口语交际,让学生先演后评,教师适时点拨、激励,然后再演。在这样的评演中,学生不断完善言行,课堂知识也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激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溶情”,置师生于课文、情景之中,此时的 “情”就犹如教与学活动中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快速而有效进入课文佳境。

二、能够“交流”的课堂

在阅读课上,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作者进行交流对话,从而理解课文的内蕴,进而学会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要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的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课文,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和“听”,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每次的“读”和“听”以及“课文对话” “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都伴随着解读课文的有价值的思考和交流。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发现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视觉去感受词语的色彩、气息,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老师、同学之间不同的真挚见解和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只有闪烁着思考光泽的“读”和“听”及相互交流,才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课文,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意、发展思维,才是有效的、厚实的语文阅读教学。

如杜甫的《登高》,诗中所描绘的苍茫凄凉的秋景,传递着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慨叹,诗人老病孤独、飘零天涯的悲苦之情,如流逝的长江水和萧萧落木一样没有尽头。这情景、诗意正可以通过低沉顿挫的吟诵予以再现,以表达对诗人异乡漂泊、体弱多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诗人处艰难之境仍忧国忧民的胸襟的真诚敬慕。

通过反复地朗读、吟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完成对作品的鉴赏。

三、完全“开放”的课堂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在教学课文《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直观性较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试着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运用新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都是不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极富个性色彩的见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

四、拥有“感悟”的课堂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美丽的南沙群岛》描写的是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南沙、热爱祖国辽阔海疆的情感呢?为了让学生对南沙群岛有所了解,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南沙群岛,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群岛密布的概况,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欲望。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仿照这段的总分写法,分别以“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为中心来说一说,不断强化了学生对南沙群岛物产丰富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感悟了南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他们的爱岛之情,爱国之情。

这样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逐渐地培养学生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尊重教学规律,更新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才能创设教学佳境,丰富语文课堂,不断促进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南沙群岛交流课文
如此交流,太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我国美济礁引种植物调查
背课文
论南沙群岛的群岛地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