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
《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每个学生的智力、知识、技能又参差不齐。后进生时刻影响着初中的教学,他们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长此以往,先是厌恶,而后放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一点严重地影响着后进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后进生学习和进步。因此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从这样的几个方面说说对后进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后进生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要学会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后进生交朋友。事实证明,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一般来说,后进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他们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作为老师要做到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
我班有个男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与他几次谈话中了解到,他认为自己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他。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他的特性,我提出与他交朋友,和他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他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上常对他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课余时间耐心地帮他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他和同学玩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后进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后进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对学困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班级内实行了“一帮一”制度,让一个学优生帮扶一个后进生,让优等生认识到“水涨船高的道理”。帮扶别人的同时,其实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让学优生帮助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分析学习存在问题。让他知道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科目,及时引导他,给他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帮扶有明显效果的小组,及时的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个过程中,后进生们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激,有了良好的心境,自然会重新审视自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与他人平起平坐,会奋起直追的。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好习惯可以受益终生,而后进生之所以与其他同学有了差距,源于他们一直没有良好的习惯,他们今天丢一点数学概念,明天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也就越来越厌烦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如:做事马虎的学生,拿到一个问题,粗看一遍就动手解答,常因审题不仔细或理解不深出现差错。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重视解题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努力做到不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养成及时复习巩固学过的重要知识与方法的好习惯。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慢慢培养:
1.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2.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
4.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看书、去发现问题,让他们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他们课前去做。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这些弱种子发芽的机会,我相信这些种子终将会发芽,并开出更加绚丽、更加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