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2015-05-30 20:07:18孙海亮
中国广播 2015年3期
关键词:融媒体变革主持人

孙海亮

【摘 要】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需要随之调整和改变。广播节目主持人不再单一存在于话筒前,而更多出现在各种媒介中,以不同角色定位,适应不同媒介特点,形成立体多面的“人格化形象”。广播节目主持人只有以更具人性化的角色定位,全面参与节目运作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赢得广播受众与网络用户的认可。

【关键词】融媒体 主持人 广播 变革 定位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融媒体时代是指媒介融合形态的社会时代。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机结合,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媒介平台传播给受众。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不再是一个专业的“播报员”,也不再是一个单一的“话语者”,甚至不只是一个采编播合一的记者+编辑+播音的综合体,而更像是一个独立、多面、人格化的社会“人”的形象,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去完成不同的媒介角色。

一、从传统主持人向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发展

中国的主持人事业发展较晚,从播音员播读稿件,到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大众媒体中,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完成的。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了《观察与思考》栏目,第一次打出了“主持人”的字幕。1981年在中央电视台“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赵忠祥被冠以“节目主持人”的称谓,开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先河。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节目《空中之友》栏目,首次设置广播节目主持人,徐曼成为广播节目中的第一位主持人。此后,主持人这一称谓逐渐普及,甚而替代了原有的报幕员、司仪等称谓。传统媒体中的主持人,开始以个性化的声音或荧屏形象,活跃于广播电视媒体。

(一)主持人的个性化与“采编播”合一,是一次角色重塑

盡管主持人的称谓已经出现,但真正从有稿播音,到允许主持人个性化发挥,再到由主持人担任一档节目的真正“主人”——参与节目的策划、采编、组稿、播音,在节目直播中独立完成操机、播音,完成推进节目进程的每一个环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技术环节上看,这一发展历程是主持人逐步掌握广播节目运作全流程并深度介入节目运营的过程。从角色定位上看,主持人通过与节目的高度融合,实现了从节目内容的代言人,到“节目主人”的角色转型。许多知名栏目,甚至达到主持人与节目合而为一,无可替代。一档广播节目完全因一位主持人而打造,成为一位主持人表达新闻态度、完成节目观点的平台。如深圳电台的《夜空不寂寞》《真情守望》等栏目,持续播出了十多年。主持人胡晓梅(《夜空不寂寞》节目主持人)、潘迪和秋生(《真情守望》节目主持人)因节目而拥有了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主持人在此过程中,完成了一次人格化角色重塑。最初以“人”的形象出现在媒体中的播音员,负责准确、完整地播读稿件,并未拥有人格化的属性,更多的是完成稿件播读。而主持人的人格化,则使主持人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表现方式、个性化地表达观点态度,真正以社会交际的方式与受众交流。

(二)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的多种角色塑造,是一次人格回归

广播节目主持人通过声音塑造形象,有声语言是广播主持人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而在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还需同时操控多个媒体界面,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以适合不同媒介不同的表现方式,将信息传播出去。同时,还要接收信息的反馈,完成信息的综合处理,有点像一台电脑的“中心处理器”。

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单一传播方式,除了依赖广播信号的传播,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还会在微博中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在微信中以网络对话的方式呈现,甚至有些广播节目采用了实时在线视频播出,主持人的形象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传播与塑造。

人作为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在不同社会关系中,人的角色定位在不断地转换。人的形象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复杂、多面的。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出现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会呈现出多面的、生动的、人性化的立体形象。

在节目中的声音形象,如何用有声语言来塑造?在微博中的语言形象,如何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去呈现?在手机微信或互联网社区里,如何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去展现一个人的不同侧面?越是介入到多种媒介中去,主持人就具有越多的社会角色,就越像一个社会生活中的鲜活的“人”的形象,而不只是传统广播节目中的那个遥远的“他 (她)”。融媒体时代,通过不同媒介的立体呈现,让主持人实现了一次人格回归。

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交通广播(下称深圳交通广播)主持人为例,他们既是话筒前的播音员,也是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上的管理员。他们连线交警局、气象局、各路记者,对通过不同渠道询问路况的受众进行反馈,对报料路况的内容进行传播。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融媒体时代是以传播媒介的技术革新为基础的时代,掌握各种传播技术,运用各种传播工具,是主持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质。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不再单一存在于话筒前,更出现在融媒体的每一个媒介平台。主持人将以不同角色形象,适应不同媒介特点,形成立体多面的“主持人人格化形象”。人格越多面、越丰富、越立体,就越接近真实的“人”——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能实现社会交往能力的“人”,而不只是广播里的声音形象。

(一)涉足节目运作的各方面

在有些电台,广播节目主持人已成为节目运营的主体,主持人相当于“制片人”,全面负责节目策划、运作、管理,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管理和维护节目延伸出的各类融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节目官方微博、线下活动品牌等)。例如,2012年深圳交通广播完成了主持人领衔制改革,每一档节目都由一位领衔主持人负责,签订节目制作协议,承诺必须完成的各项指标。

这种以主持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从制度上要求主持人不再是“说话的工具”,而是节目的灵魂人物与经营主体。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涉足节目运作的方方面面,深度介入节目的策划、采编、制作,广泛开辟各种融媒体渠道。不仅要吸引听众,更要吸纳互联网用户,建立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的听众群、微信群、粉丝群、朋友圈,将听众转化为用户,将忠实听众转化为核心用户。

(二)管理话筒之外的多种媒介

广播主持人的影响力要从广播延伸到话筒外的多种媒介,微博的互动、微信的推送、粉丝的管理、用户的维护,都是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义不容辞的工作内容。靠广播在线收听的单一渠道传播,已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每天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微博账号关注和转发的帖子、“微社区”“微信群聊”等互动平台的发言,都成为主持人塑造形象的途径。

對多种媒介的管理,实际是主持人在不同媒介中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节目之外的个人形象打造,成为融媒体时代主持人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三)以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外界联接

融媒体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使主持人可以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各界产生联接,这一发展方向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

目前,在我国广播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广播的“窄播”化定位适应了大众对各类信息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时代特点。在融媒体时代,过去的听众称谓逐渐发展成“用户”,其根本区别在于主持人面对的不再是虚拟的、模糊的、群体性的所谓大众,主持人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一对一的个体。面对个体用户,主持人必须以人际交往的方式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互动。

由“众”到“每一个人”,是融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只有以真诚、平等、人格化的传播、交流、互动方式去面对用户,才能赢得受众的欢迎和肯定。

(四)自然人与媒体人的转换

融媒体时代各种以个人名义呈现的媒介平台,打破了名人、公众人物(包括主持人)的神秘感。作为媒体从业者的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往往以自然人的身份亮相,并与广大受众亲密互动。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有利于主持人与受众的平等对话,也为主持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社会素材、信息报料和节目反馈。但在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的多维度呈现中,主持人需时刻把握界限和底线,调整好自然人与媒体人的角色定位,在不同媒介中自由转换角色。目前,对主持人的管理与约束还缺乏严谨统一的制度,主持人更多的还是依赖自律与自觉去处理自然人与媒体人角色的转换。这也亟待适应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职业规范的出台,为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更好地定位自身角色、维护媒体形象、体现职业操守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本文编辑:莫玉玲)

猜你喜欢
融媒体变革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变革开始了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1:21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34:00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17:17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 15: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