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太林
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书法何尝不是如此?书法让我与任娟为群,并成为道中好友。去年任娟乔迁东城新居,居室装修一新,精致清雅,书房、茶室一应俱全。工作闲暇之余,我们三五道友,呼朋引伴,相约而至,品茶写字,谈风论雅,不亦乐乎!
任娟的书法以楷书最胜。多少年来,她始终以楷书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初学欧阳询《九成宫》,再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后追魏晋,从钟繇《宣示表》,到王羲之《黄庭经》,再及王献之《洛神赋》等等,都做过很扎实的功课,这从她的作品里可见一斑。
任娟的书法显现出的是女性的娴静清秀之美,澄澈清明,不染纤尘,让人心悦神愉,流连驻足。其代表作《老子道德经》长卷,长达八米,文字五千言,用小楷写成,笔法稳健,气韵流畅,中间的留白更使得全篇自然通透。从细处看,用笔干净爽利,起收之间流露出用笔的娴熟,结字平中见险,开合之际尽显个人才情。该卷信息量丰富,当你神游于浩浩长卷的字里行间,感受的不仅仅是一时的轻快与洒脱,更是一次灵魂在历史长河中的遨游,钟太傅的古朴、王子敬的空灵和碑志的沉厚,恍惚迷离,不知魏晋还是唐宋,亦或是明清……
艺术与生活多有相佐之处。比如说一个人在为一个没意义小事而呕心推敲、耗时劳神,我们会觉得他琐碎迂腐,而一件书法作品的产生,却需要作者花费工夫,精雕细琢,这在常人看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从作品的选材到谋篇布局,一点一画,枝节末梢,都要尽心安排,稍不留意,就会功亏一篑。在这一点上,作为女性的任娟为书法界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每件作品不论大小、长短宽窄,不仅形式上恰到好处,还要具备强烈的作品意识。所谓作品意识,即一件作品中有标题、内容、提跋、印章等等。因此,她每幅作品的问世,都能得到行里行外人士的赞许。仅2013年至2014年之间,她先后入展全国大展20余次并获奖,让同道们为之惊讶和赞叹。
作为年轻的女性书家,任娟并没有满足当前之成绩,而是谨记“功名藏于府库”之古训,朝着更高的目标在迈进。据我所知,她不仅是一位中国书协会员,还是一位全国金石学会会员。碑刻文献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其书法价值不可估量。就书法风格来看,端庄严谨者有之,浑雄刚健者有之,天真活泼者有之,加之近年石刻的不断出土,资料繁多,取之不尽。任娟研读临摹过大量的碑刻拓片,并多次为拓片标注题跋,这无疑再一次拓展了她书法研究的新领域。我相信,凭着任娟对书法事业的执着与勤奋,假以时日,她的书法艺术一定会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