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笔清言的精明

2015-05-30 10:48:04龙之芥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观物八大山人点画

龙之芥

日光渐暗,天宇澄清。窗外渐渐寂寥,人已息下疲惫。

打开电脑,面对雅颖的书法瀚墨在屏幕上放大缩小、左右滑动,就像这静夜把自然委诸自然。思绪慢慢地带上了古韵的色泽,伴着刻刻浓郁的夜影,包围着我,只偶尔为辽远的声音所破的寂静在想像之后为我接上了平和静穆的心情。从面前一幅幅书法游目向灰暗的天际四顾,再也望不见边廓,也就因此,我仿佛有了一种无穷的感觉……

虽然夜罩着个黑漆漆茫然无稽的壳子,但是雅颖黑白世界的内里却切实不过的是“玉版十三行”的雅致和由黄道周追慕钟繇羲献的古朴,是点画周致、气定神闲、首尾相望的经心着意态度。这里存着一个人精彩而执著的全部学书过往,也存着一个阶段默默付出而不悔的全部历史。这些瀚墨是雅颖长久的耽于对传统古典书法的凝视和守候,因此处处是丰腴饱满的笔墨细节,那些关于点画、使转、结构、空间、墨气、风格、意境的细节与微处,即便偶尔败笔破锋处,汇聚起来却也是如此饱满繁密。没有它们,雅颖的人生或许都要减色三分。因这细节的丰盈和光芒,雅颖对书法的浸淫弥久和不懈追求便有了实在的落地,实处密不透风,细节无微不至。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对于雅颖的人生具有裹挟一切和呑噬一切的力量。

雅颖的书法,每幅都像是梦的片断,永远也说不清、讲不完,却又是实实在在曾经做过的梦。那些片断稀稀疏疏,浮现在记忆的底片上,故事随时变化,流光溢彩,并且永远都这样舒缓地在黑白世界里蔓延,直到把整个梦境弥漫。所有细节里,对传统的耽溺和经典的沉湎,是其中尤其唯美和意味深长的。它远远不只是传统的摹写和复制,而是携带着与传统呼吸生长,一同歌哭悲欢的力度,像昆曲,从登场那一刻,就具有了独立的意志。传统不只是演绎的背景和舞台,而已然成为现实的重要角色,处处见证着传统跨越现实的过场,参证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道理,远比对传统与经典或盲从或怀疑或背叛更有承载力,也更深邃。是以在传统上浸湎愈深,在细节上缠绵愈多,在实处愈用心,变革鼎新的征兆就在不期然时已经蛰伏下来,等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自会“云破月来花弄影”般“弄”出境界来。

记得八大山人有幅画,在纸中央正正画了一尾鱼,不画水,但观者自然知道有水,因为鱼是鲜活的,瞪着人。我觉得八大山人就是那尾鱼,在他的世界里,隔着看不见的水,和别人划清界限。雅颖也是这样,无论是“以我观物”的“有我”,还是“以物观物”的“无我”,似乎并无分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雅颖选择书法,去窥视传统文化的浩瀚无涯、纵横交错,在其“境”中感悟其“意”的深厚与曲折,并如此营营执意猛扎进去,是能在满纸淋漓的烟云里,感觉到古典书法传统深沉悠久的呼吸,这就是雅颖的精明。

于是乎,我渐渐明白雅颖的书法是这样的语言:静与动、轻与重、恒久与瞬间、沉淀与飘逸……

猜你喜欢
观物八大山人点画
建构八大山人研究的知识谱系
——评朱良志先生《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美育学刊(2023年5期)2023-10-16 04:53:40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收藏与投资(2023年9期)2023-10-05 09:44:46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6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文化产业(2020年20期)2020-09-24 05:55:12
写好点画
观物取意2018“正艺术”油画作品展
流行色(2018年2期)2018-09-01 08:33:42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0
七绝·春雪
阳光(2017年7期)2017-07-18 18:37:04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0
论邵雍思想之结构、来历与其数理论、观物说对于理学之影响(三之一)
长江学术(2016年4期)2016-03-11 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