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015-05-30 17:50谷明颖
俪人·教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交流数学教育

谷明颖

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念

在教学中,教师都喜欢通过考试等方式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以施于不同等级的教育。而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面对学业不良的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做好数学成绩不好学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二、抓住“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在学习上一直表现不突出、屡遭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不断成功,提高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如实施成功教育,创设成功教育情境,为数学学业不良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事实上,每个成绩不好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不过因各种原因冲淡而已。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在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教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从而产生自信心,进面感到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自己是完全可以学好数学的,达到转化数学难学的学生的目的。

三、以人为本,抓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这种观念不完全正确,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学生,其转化是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科学。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学业不良学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偏爱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一个笔记本的奖励,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激情,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甚至可能让他在数学的海洋中充分的遨游。

四、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优化是当今“大众数学”意义下数学教学应该致力培养的思想观念之一,实践证明:数学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感到数学难学的学生的心情大多处在厌烦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数学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劲头,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则日盛一日。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浅显易懂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常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该事物。兴趣是提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力量。数学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很少注意科学方法熏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低下,要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通过看书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看书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教材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现象中,寻找出有关信息,联系课本内容,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会使学生感到自然和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被激发,从平常的事物中得出学生前所未闻,未曾料到的结果,容易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最后:开展课堂交流,包括学生与教材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与教材交流是课堂交流的基础和关键,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导入新课后,教师出示事先编写好的自学思考题,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时间限制,辅以必要的学法指导,并尽量配以必要的实物,模型和教具后,就让学生与教材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延伸和补充,它着眼于利用学生在知识背景,认知策略,思维特点,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达到优势互补,相互激励,开发潜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通过学生与学生交流,可让每位学生反思、回顾、评议思考题,批判地听取他人意见,及时发现知识理解上的偏差,自觉的矫正错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的掌握知识,领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有益于学生共同进步。教师与学生交流是在学生完成交流后反馈信息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对浅显的学生已在前两阶段交流中掌握的思考题可以少讲或不讲,当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得出有见解的答案甚至创新解法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赞赏和鼓励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相信对于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一定可以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大的进步,实现自己的愿望。

猜你喜欢
交流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此交流,太暖!
题解教育『三问』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