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爷爷住的院我们习惯叫它老院,老院的房子我们就叫它老房子。爷爷的儿孙们都是出生在老院的土炕上,老院是我们的根,而老房子则是我们的摇篮,我们对它情有独钟!
在我的记忆里,老院的房子没有变过样,只记得大婶在老院前面的一片空地里盖了新房,然后就从老院搬了出去。那时候我还小,常常去大婶家串门,傍晚时分,大婶总会提醒我,抓紧回你们老院去,而此时我已意识到老院的房子已经老了。
老院老的我无从考究,但老院里最老的房子是爷爷16岁那年修建的,爷爷姊妹多,房屋少,过完春节就得把奶奶娶进门,为了给新娘子有一个体面的住处,爷爷便东挪西借修了一间当时看来很奢侈的房子,爷爷奶奶在这里面度过了十余年节衣缩食、细水长流的光景,而如今这座房子已被岁月侵蚀得狼狈不堪,爷爷却始终不愿意拆掉,就连我们做儿孙的也是不愿意让房子老去的!老院里的房子之后曾不间断地翻新过,爷爷理得却很有头绪:“南面的那几间是大伯在娶大婶的前一年,也就是二奶的大孙子出生的那一年润二月修的,厨房的那几间是马年,就是大婶家二哥出生的那年七月修的……”
老房子是爷爷的精神归宿,他就像惦记着他的儿孙们一样惦记着老房子。从老房子里走出的我们都漂泊在外,爷爷奶奶时常被父亲、叔父和姑姑接到城里,老院就被一把铁将军把守着,老房子就像一个被遗弃了的孤儿孤苦伶仃地站在风雨里,而爷爷总会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隔三岔五地去老房子看看。有一次住在姑姑家的爷爷着实跟姑姑开了一个冷玩笑——那是凌晨一点多,爷爷气喘吁吁的叫醒姑姑,说他感觉不行呢,前后心跳得厉害,赶快把他送到农村的老房子。姑姑吓得满身冒汗,急忙打电话唤来父亲,深更半夜将爷爷送回了老房子,躺在老房子土炕上的爷爷清晨便催促姑姑和父亲抓紧去城里上班,说他现在舒服多了,令姑姑哭笑不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后来叔父们都揣测到了爷爷的心病,便会时常领爷爷回老房子看看。
爷爷的每一个儿媳都是最先走进老院的老房子,这也是爷爷一生里最自豪的事情之一。他每与人闲聊时总会说:“我的几个媳妇都善良贤惠,生的孩子都聪明伶俐、有出息,这与家里的老房子有很大的关系。”八竿子都够不着的事情,被爷爷吹嘘的像神话一般,更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叔父家的哥哥结婚的时候,哥哥在外地工作,打算在外地举行婚礼,回老家接爷爷奶奶去参加婚礼,爷爷狂风暴雨般的狠批了哥哥一顿,命令哥哥就在老家结婚,而婚房就是南面的那间老房子。执拗不过爷爷的全家人只好妥协,在老院的老房子里举行了婚礼,嫂子常常因为这件事埋怨哥哥,哥哥也只有套用爷爷那句“老房子结婚后生的孩子有出息”来搪塞嫂子了。后来爷爷的每一个子孙的婚礼都是在老院的老房子举行的,因为我们深知,深受封建迷信影响而又倔强的爷爷不也是一片良苦用心吗?不也希望他的儿孙满堂,子孙们能有个好的归宿?
去年秋天,老家持续降雨十余天,老院里最老的那间老房子因年久失修,没有经得起折腾,只有胳膊粗的橼檩断了,爷爷在邻人的帮助下忍痛割爱地拆除了。受了大半辈子苦的爷爷无数次念叨着,他和奶奶曾在那间老房子里如何艰难地走出来。从此以后,爷爷再也不肯离开老院,一直看守着老院的老房子。“人是顶梁柱”,只要有人在,老房子就不会倒塌,无论子孙们如何劝阻,爷爷总是无动于衷,而且理直气壮地说:“老房子养育了我们几代人,见证了我一辈子的酸甜苦辣,我都七十多了,老房子也老了,我要躺在老房子的土炕上离开人世,这样才能心安理得。”爷爷的话是感动,是感恩,还是悲伤?在我心里五味杂陈,无法辨别。
子孙们为了让爷爷享享清福,决定将老房子推倒重建,没想到爷爷却百般阻拦,说我们都在外面有了新家,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实在不划算;还有在他的料理下老房子不是太破,还能遮风挡雨,也未曾老去。老房子都未老,爷爷还敢老吗?
老房子的确还未老,今年春节,二哥就是在老房子里举行婚礼的,我们孙子辈的还有五人未曾结婚,都打算在爷爷的主持下,在老房子里结婚生孩子的。爷爷的确年事已高,但我们都不希望爷爷变老,只要爷爷在,老房子就不会变老;老房子还未变老,就证明爷爷还健在!尽管这荒谬的论证会被岁月戳穿,但我们真心不愿老房子变老,因为有爷爷料理的老房子会让他的子孙们的根扎得更深,脊梁挺得更直,脚步迈得更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