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5-05-30 16:41吴学才
俪人·教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优化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吴学才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值得一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设备逐渐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使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生动地呈现数学概念、原理、定律等知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本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为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提供手段的保障。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会对一些动画信息和声光信息较为敏感,愿意接受这些信息的刺激,从而受到思维的启迪,从中感知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科学整合信息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带有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进行“认识物体和图形”和“认识钟表”等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动画课件,上课时有规律性地播放一些实物图片,让学生对比实物的图形特点和规律,从而了解什么样的物体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也学会了如何认识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等。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图片的过程中,自觉产生探究知识的渴望,通过观看素材和自我实践,很快在大脑中形成数学表象,有效启迪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突破教学难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很多知识点是抽象的,学生接受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科学解决这些教学难点,我们可以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画模拟演示,通过分层、分段展示直观、有趣的表象,刺激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准确把握数学原理、公式等常识,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时,小学生对方向和位置的认识还很模糊,基本上辨别不清具体的方向和位置。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笔者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大概了解。再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PPT课件,出示某单位的平面图,给学生提供一种直观便捷的实践平台,进而通过真实情境了解“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和意义。针对平面图中的门口、厕所、办公楼、会议中心、篮球场等位置,让学生到前边来,在白板上指出哪个建筑物在门卫的具体什么方向和位置上。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能够准确说出篮球场在门卫的西偏南40°、离门卫110米的地方。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很感兴趣,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学习效果极佳。

四、运用信息技术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为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教材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想象、探究的过程中启迪潜在的智慧,实现教学中情与景的完美结合,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全面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振海 .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J ] . 学苑教育,2011(19):58.

[2]赵祎.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神州,2013,31:152.

猜你喜欢
优化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