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要有点波澜

2015-05-30 14:14周志宏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母女俩波澜母女

周志宏

【原作亮相】

艾恒宇

六年前,不甘贫穷的父亲狠心抛下妻女,南下淘金,从此杳无音信。一家人的生计全靠母亲打零工维持。母亲不仅要照顾多病的爷爷奶奶,还要辅导年幼的女儿。自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母亲四处打听父亲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从邻乡那里打听到父亲的下落。听说丈夫娶了个富婆,妻子毅然踏上了寻夫路程。

那天,雨雪交加,寒风刺骨。母女俩撑着一把黑伞走在寂静无人的街道上,她们每走一步都嘎吱着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脚印,随即又被飘落的风覆盖住。

雪渐渐转大,她们在一座别墅前停了下来,母亲站在门前,抬眼望了望,伸手按响了门铃。不一会儿,一个衣着朴实的中年妇女站在铁门内问她们有何事,妇女说她们是这个新姑爷的家人,特来寻他。随即小跑进去通报,母女俩在门外焦灼地等着。只见她跑出来说:“姑爷说他没有家人,不过,如果太冷你们可以先进来喝杯姜茶避避寒,等雪小些了再走。”妇女听了很失望,转身想走,可看了看女儿冻得发白的嘴唇和娇小的身躯,心中不由一紧,然后抬起头向中年人道谢并跟着进去了。

别墅内轻歌曼舞,路过走廊时,小女孩突然抛开母亲的手,边跑边叫着爸爸,母亲寻着女儿望过去,不由一愣,这个被女儿称作爸爸的男人,西装革履,谈笑风生,正和一个贵妇人跳舞。当他看到这对母女俩时,很惊恐,脸色煞白,而那位贵妇人也十分惊疑地望着他们。

片刻后,那男人厉声道:“哪来的孩子,撵出去!”语句干净利落,丝毫不留情面。母女俩都被这声音吓怔住了,小女孩涌出了泪,此时母亲感觉比寒风更让人剜心般的疼,思忖着:“呵呵,谁家孩子?有你这样的父亲,6年来不顾妻女死活,现在反而来训斥,真是无情无义。”母亲想带着孩子离开这个肮脏的地方,小女孩突然嘶哑着嗓子喊:“爸爸,你知道吗?爷爷奶奶都死了,你知道吗?”此时,男人一直苍白、板着的脸终于松了下来:“什……什么?爸爸妈妈走了……”“你走后奶奶伤心过度,摔倒了,后来就一病不起,爷爷也死了。我和妈妈生活很苦,我们不能没有你。”说着小女孩抽泣起来。男人跪在地上开始抽泣……

北风呼呼地刮着,卷起大片大片雪花……

内容:本文故事情节简短。文章开篇给读者留下悬念;接着情节延迟,转向对风雪描写;紧接着在张弛情节中,母女终于进到别墅内;最后在相认与拒认的激烈冲突中,行成了最大的一次摇摆,让读者为母女俩捏了一把汗;随后在“北风呼呼地刮着”中,故事戛然而止。但部分情节突转有些生硬,故得17分。

表达:为了使故事一咏三叹,作者在构思上别具匠心。从文首悬念的设置、风雪的渲染到文中延迟技法的运用,文章层层铺垫,步步蓄势,只为“相见”这场惊涛骇浪推波助澜。但个别语句还需多锤炼。可得19分。

发展:从成人的眼光看,本文有些老套,但小作者却把故事写得摇曳生辉。一是通过激烈的生活“横截面”集中再现了当下复杂多变的情感生活。二是起伏多变的 “圆形人物”。但缺少必要的“波澜”。故得6分。

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记事不能平铺直叙,要有点波澜。本文以第三人称视角,从失父、思父到寻父、认父,再到拒绝、争取,全文情节跌宕起伏,奇峰突起。但有几处美中不足。一是文本开头悬念不“悬”,对有关父亲故事的交代和对风雪自然场景的描写,文字冗长拖沓,可以简略。二是对母亲的心理波澜变化展现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别墅门口的母亲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过于简单,反映不出人物心理微妙的变化。三是阿姨请母女进屋情节,有些蹊跷,而不是巧合。对于这些突转的情节,作者应交代让其进去的原因。四是对父亲“跪在地上开始抽泣”态度的逆转,缺乏必要的描写与铺垫,应该有一个兴波起澜的过程。

【跳级升格】

艾恒宇

大雪漫天飞舞。一对母女撑着一把黑伞在雪中艰难前行。母亲面色苍白,形容枯槁;女孩头发散乱,脸冻得发紫。

刺骨的寒风刮得树枝呼呼作响,宽阔的街道寂静无人。这对母女在一座豪华别墅前停了下来,母亲站在门前,从荷包里拿出纸条,对照看了许久,想伸手去按门铃,手最终悬在半空。望着冻得发抖的女儿,她咬了咬唇,伸手按响了门铃。不一会儿,一个衣着朴实的阿姨站在铁门内问她们有何事,这位母亲说她们是这个新姑爷的家人。随即她小跑进去通报,母女俩在门外焦灼地等着。只见那位阿姨跑出来说:“姑父说他没有家人。”顿时,母亲面色苍白。“天太冷了,要不你们先到厨房喝杯姜茶避避寒,等雪小些了再走。”这位阿姨看着面黄肌瘦的小女孩在寒风中直跺脚,眼睛有些湿润,自言自语:“如果我的女儿不得癌症的话,也像你女儿这样大了”。这对母女连忙道谢并跟着进去了。

别墅内轻歌曼舞,在路过走廊时,小女孩突然抛开母亲的手,边跑边叫着爸爸,母亲透过客厅的窗台望去,不由一愣。只见一个男人西装革履,谈笑风生,正和一个贵妇人跳舞。听着那似曾熟悉的笑声,难道这真的是朝思暮想的丈夫?眼泪模糊了母亲的视线。六年前,不甘贫穷的他抛下妻儿,南下淘金,从此杳无音信。直到前几日,一个老乡看见他进了这座房子,好像入赘此家。此时那个曾经的丈夫满脸惊愕,脸色煞白。片刻后,那男人厉声道:“哪来的孩子,撵出去!”语句干净利落,丝毫不留情面。母女俩都被这声音吓怔住了,小女孩涌出了泪,此时母亲感觉剜心般的疼。想不到6年煎熬等来的是这样的结果。母亲没有哭,没有争辩,因为这些也无法改变丈夫这颗冰冷的心。没有他,照样活得精彩。母亲愤然牵起女孩的手,准备离开时。女孩突然嘶哑着嗓子:“爸爸,你知道吗?爷爷奶奶都死了,你知道吗?”。此时,男人一直苍白、板着的脸终于松了下来:“什……什么?爸爸妈妈走了……”“你走后奶奶伤心过度,摔倒了,后来就一病不起,爷爷也死了。我和妈妈生活很苦,我们不能没有你。”说着小女孩抽泣起来。男人突然跪在地上,开始抽泣……

北风仍旧呼呼地刮着,卷起大片大片雪花……

首先对开头进行调整,制造悬念。直接删除第一自然段有关父亲的故事,把“雪中寻父”放在首段,直接对母女进行神态与动作的描写;引发读者对母女行为的猜想,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同时,把有关父亲情况这一内容插入到父女相见情节中,这样情节在自然而然中跌宕起伏。

其次,增添有关母亲心理起伏变化的细节描写。如“她站在门前,抬头望了许久,伸手想要去按门铃,手最终悬在半空”等对人物神态、动作的刻画,让读者具体形象感知内心纠结的复杂心理状态,为下文埋下伏笔。这比原作简单的记叙,人物形象更丰盈可感。

最后,为波澜起伏的故事,进行点染与铺垫。交代了阿姨让母女俩进去缘由,扑捉父亲表情的变化,这样故事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持续推进,顺着故事内在的逻辑发展,让人感觉“故事很真”。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事要有点波澜,要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这既是源于事情的复杂多变性,又为了迎合读者审美需求。因此在叙事兴波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选取波澜起伏的典型事情。二是在叙述过程中,不能平铺直叙,应灵活运用悬念、抑扬、张弛、巧合等技法兴波澜。三是避免为了叙事曲折而胡编乱造,有悖于故事内在的逻辑联系,让读者觉得“故事很假”。四要重视点染和细节描写,使故事“波折无痕”,让故事的情与理在自然中“显示”出来。

猜你喜欢
母女俩波澜母女
모녀(母女)간의 어두운 물결
搞笑母女档
卖水果的母女(外二首)
母女小剧场
温馨母女俩——食材创意拼盘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停电那点事儿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可爱的妈妈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