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武开教授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2015-05-30 10:48李东晓马武开宁乔怡侯雷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3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李东晓 马武开 宁乔怡 侯雷 姚血明

【摘 要】 马武开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在规范、合理使用抗风湿药物的同时,应重视顾护后天之本脾胃。从调理脾胃运化功能着手,扶正祛邪、辨证施治兼顾,能够减轻抗风湿药物的毒副反应,增加患者机体的抗病御邪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辨证施治;从脾论治;马武开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3.009

马武开教授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风湿科主任,贵州省名中医,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贵州省中医特色治疗风湿病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及贵阳中医学院学术带头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所导致的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炎症性病变,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关节功能障碍。本病常累及关节、关节软骨及周围软组织,病程反复、缠绵不愈、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情顽缠难愈,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治疗均难速获全效。马武开教授认为,RA是持久性疾病,往往久治不愈,由于疾病本身或长期服用各种抗风湿药物,易伤及脾胃之气,导致患者药食难进,故临证需兼顾培护脾胃,扶正固本与祛邪酌情侧重,方可使病症痊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多,兹将马武开教授从脾论治RA的思想及临床验案总结如下。

1 脾胃虚弱、痰瘀水湿互结、痹阻经脉是RA发病的基础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脾主运化,对食物消化、吸收和输布,并化生气血以滋养人体脏腑、官窍,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故“脾为后天之本”。同时,脾通过运化水液的功能使体内的水液得以正常的输布与排泄。一旦脾胃运化功能失司,则气血化生乏源,脏腑官窍失养,难以抵御外来之风寒湿邪侵袭,从而发为痹证。正如《诸病源候论》云:“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指出痹证除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外,还与机体功能状态息息相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若脾胃俱旺,运化有节,所化生水谷精微经脾脏转运以达四肢百骸,则机体肌肉强壮丰盛,四肢灵动有力;若脾胃俱损,气血化生不足,则肌肉、四肢关节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发为痹。

从历代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看,大多认为正气不足是痹证发生之本,而正气的亏虚,多由脾胃不足所致。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渐致正气不足,故痹证发生之本,实乃脾胃所致。痹证日久不愈,碍脾胃运化,气血生化乏源,津液输布障碍,脉道不充不通,气虚血滞,血滞而为瘀,津停而为痰湿,久则酿成痰浊瘀血。痰瘀水湿亦可相互影响,兼夹转化,如痰可碍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湿互结,旧病新邪胶着,痹阻关节经络,致使RA患者病程缠绵,顽固不愈,渐致残疾。湿邪与痹证发病息息相关,湿邪重浊、黏滞是痹证关节疼痛重着及久病缠绵不愈的原因。湿有内外之分,《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脏所恶……脾恶湿也。”脾属阴脏,性喜燥而恶湿。外湿易犯脾,脾虚不运则易生湿;反之,湿盛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湿困脾”。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饮食不节,津液运化失调,亦可停为水湿,此为内湿,与雨露、雾湿等外感湿邪合而阻遏关节经络,发为痹证。此外,脾主统血,脾气旺盛可统摄控制血液的运行,使之循经脉而行。痹证患者常反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易损伤脾胃之气,脾胃气虚,不足以摄血,并发诸多出血之候如便血、呕血等。“诸病多由脾虚”,RA患者久病脏腑亏虚,亦多从脾虚开始,脾胃虚,余脏无所受益,百病易生,寿健必损。尤其对于老年痹证患者,脾胃虚弱,易受外邪侵袭,运化无力,水聚津停,化为痰湿;久病入络,脉络瘀阻,痰瘀互结,痹阻关节经络,而使病情迁延不愈,终将致残。“脾藏意”“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愧乱,四肢不举”,指出忧思伤脾,碍脾健运,影响痹证愈合。

2 久病反复用药是RA患者脾胃损伤的主要原因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仍以口服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且需要长久维持用药,方可减少复发。大多患者由于对病情了解不深,常因用药不规范,甚至自行购药治病,加上患者病久乱投医,不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苦寒或苦温中药等,久则损脾伤胃,病情愈发加重。马武开教授认为,RA是一种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慢性难治性风湿病,往往需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加之药物口服又是治疗RA的主要手段,胃肠损伤在所难免。据报道,甲氨蝶呤的胃肠道不良反应(32.3%)最多见,柳氮磺吡啶可引起上腹不适(39%)、纳差(7.3%)、恶心(7.3%)等[1]。另外,马武开教授认为,RA患者病情活动期因关节疼痛剧烈难忍,常需服用较大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症状,而这些药物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消化道黏膜损伤,故RA患者常伴消化系统病变如消化性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运动障碍,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体质量下降等。前瞻性研究发现,阿斯匹林引起胃糜烂者占50%,吲哚洛芬为40%,吲哚美辛为30%,萘普生为27%,酮基布洛芬及双氯芬酸为20%,布洛芬为17%,多种药导致糜烂者达57%,消化性溃疡占10%[2]。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胃黏液分泌,加强蛋白质分解代谢和抑制蛋白质合成,使胃黏膜失去保护和修复能力,故能诱发或加剧溃疡病变,甚至引起出血、穿孔的危险[3]。

3 治病求本,当重视脾胃

人体五脏六腑功能运行正常、相互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脾胃作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保证人体气血津液之本。若脾胃虚,饮食不下,诸药难进,则病情难治。马武开教授认为,对于RA患者,非一朝一夕能病愈,临床医生需考虑病情的特殊性,从发病之初就要制订长久的治疗方案,时刻不忘调理脾胃之本,使“四季脾旺而不受邪”。叶天士认为:“脾阳宜动则运,温补极是而守中及腻滞皆非。脾阳不主默运,胃腑不主宜达,流脾降胃,令其升降为要。”因RA患者病情缠绵日久,更易耗气伤血,气血亏虚无力推动,脉络瘀阻,而与痰浊胶粘形成痰瘀互结,使本病更加错综复杂。马武开教授认为,RA的治疗应在规范运用抗风湿药物的同时,注重培护后天之本脾胃,应以健脾祛湿通络为原则,扶正祛邪,结合辨证施治,才能有效地减轻抗风湿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御邪能力,达到有效治疗的作用[4-5]。

正如《灵枢·五阅五使》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气血充盈,正气旺盛,营卫调达,何病之有?”临床上以健脾、祛湿、通络为大法,健脾包括化湿邪、生气血,常用炒白术、白茯苓、淮山药、党参、大枣等;祛湿包括祛风湿、消痰浊,如木瓜、苍术、丝瓜络、蚕沙、薏苡仁、厚朴、土茯苓、泽泻等;通络包含通经络、化瘀血,常用药如姜黄、苏木、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牛膝、威灵仙、秦艽等。此外,由于RA患者多久病不愈,生活质量下降,常伴有情志抑郁等现象,如姚血明等[6]调查258例RA患者,其中70.16%存在抑郁状态,故临证要考虑忧思伤脾,宜酌情加用疏肝理气之品,如柴胡、香附、郁金、佛手片等。

综上所述,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RA治疗首先要顾及的脏腑,临证应时刻不忘调理脾胃,诸法合用并兼顾脾胃,则脾胃功能重建,气血充运,痰浊湿阻可消,络脉通畅,才能从根本上改善RA患者的整体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65岁,2013年3月12日就诊。患者于8年前开始出现四肢多关节对称性疼痛,双手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及膝关节反复红肿热痛,病情逐渐加重,院外查抗CCP抗体(+),RF(+),诊断为RA,先后予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羟氯喹片、醋酸泼尼松及美洛昔康片等治疗(具体用法及用量不详),病情缓解不明显,为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就诊于本院。体格检查示双手指间关节梭形改变,双腕关节、右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活动不利。血常规示WBC 7.8×109·L-1,

Hb 92 g·L-1,PLT 412×109·L-1,ESR 85 mm·h-1,

CRP 56 mg·L-1,RF 158 IU·L-1,肝肾功能正常。

恶心,不欲饮食,胃脘部隐痛,腹胀闷,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涩。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羟氯喹片每次0.2 g,每日1次,口服;吲哚美辛栓每次0.1 g,每晚1次,纳肛。中医诊断:痹证,证属脾虚湿阻型。治宜健脾化湿、疏经通络,方用健脾通络方。处方:柴胡15 g、白芍15 g、枳实20 g、炙甘草

6 g、陈皮6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

木香6 g、焦三仙各20 g、砂仁(后下)6 g、木瓜20 g、桑枝20 g。每日1剂,分3~5次服用,每次50~100 mL。服用7剂后患者饮食渐增,关节疼痛稍减。加黑骨藤10 g,白芍加至30 g,继服半个月,饮食倍增,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去焦三

仙、砂仁,加姜黄20 g、雷公藤20 g。继续服用

3个月后,患者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关节肿胀减轻,复查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CRP 6 mg·L-1,

ESR28 mm·h-1,RF 52 IU·L-1。继续巩固调治半个月,患者病情平稳,精神、睡眠、饮食可,生活起居正常。

按语:RA是一种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难治性风湿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控制。本例患者因久病体虚,加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各种抗风湿药,导致脾虚越重、饮食越差,终致药食难进,病情加重,故治疗当从健脾入手,使脾胃健运,湿邪自化,经络可通,病自可痊愈。方用四逆散健脾和胃,二陈汤加白术、木香、砂仁理气健脾化湿,焦三仙健脾消食,木瓜、桑枝舒经通络,胃气恢复后,加用针对性较强的黑骨藤、白芍、姜黄、雷公藤等祛风活血通络,是谓标本兼顾、阴平阳秘,病情逐渐得以控制。

5 参考文献

[1] 姜林娣,赵耐青,倪立青.类风湿关节炎二线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3):213-217.

[2] 孙定人,王士凡.药物不良反应[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5.

[3] 杨世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21-129.

[4] 马武开.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29-30.

[5] 曹永贺,刘健.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概

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6):65-67.

[6] 姚血明,马武开,唐芳,等.贵阳市区类风湿关节炎就诊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3):222-225.

收稿日期:2014-09-07;修回日期:2015-02-03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