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逸
2015年,多個試點都在計畫擴大納入企業範圍,增加納入企業類別;同時,區域間碳市場合作也在部分試點的工作計畫中。隨著試點市場的發展,各市場也在進行發展碳市場的各項工作,其中包括成立碳基金、碳市场设计等。
展望2015,深圳、上海、北京、廣東、天津碳市場的運行將進入第3年,而湖北和重慶兩個試點也將首年履約,全大陸建立碳市場的國務院相關法令有望出台,而配套細則的建設也將繼續推進。
據了解,2015年,大陸多個碳市場試點都在計畫擴大納入範圍,增加納入企業類別。同時,區域間碳市場合作也在部分試點的工作計畫中。在碳金融方面,包括碳期貨在內的研發工作正在進行中,同時碳基金也將成為政府發展低碳產業、推動減排的重要方式。配額有償發放經過了多個試點的不同嘗試,也進入部分試點的考慮中。
試點市場探尋擴大納入範圍
2015年,試點範圍擴大將成為多個試點的工作主題。深圳市發改委碳交辦日前正在著手進行新一批符合《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中管控單位門檻的工業企業的納入工作。新一批擬將納入的企業涉及到了包括地鐵公司、公交公司等400多家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將成為首個納入交通板塊的碳市場,政府計畫在2015年將機動車納入碳交易管控體系。機動車包括個人用車與公共交通,下一步都將按照管控類別、上牌時間等指標分批次納入、分步驟實施。
廣東納入碳市場企業範圍擴大的工作也正在進行之中。據廣東省發改委方面介紹,目前發改委已組織有關機構開展新行業、新領域的方法學制定工作,包括陶瓷、有色、紡織、造紙、化工等行業,下一步將組織對這批新行業企業的排放盤查和分配,計畫在2015年將這批企業逐步納入。
據悉,目前納入企業「門檻」最高的湖北也有望擴大納入範圍,相應工作或在首年履約完成後開展。
上海也正在研究試點期結束後的第二階段規則制定,或將進一步擴大納入企業範圍。考慮到首個試點階段最後一個履約期將於2016年中旬結束,上海方面將爭取於2015年下半年出台具體的第二階段分配方案。
同時,作為試點市場與全大陸市場的承上啟下過渡之年,2015年部分試點也將繼續探索區域碳市場的建設合作,通過分享試點的先行經驗,幫助周邊區域開展碳市場能力建設,為全大陸市場做好準備。
期貨基金等各類創新可期
隨著試點市場的發展,各市場也在進行發展碳市場的各項工作,進一步拓寬碳市場的發展邊界。其中,廣東正在研究利用配額有償發放的收入設立低碳發展基金,將此前拍賣所得中的6億元人民幣成立碳基金,並將後續拍賣收入逐步納入。
目前廣東碳基金方案經過多方專家、主要控排企業的意見探討,已經基本完成,有望在2015年上半年開始運轉。碳基金成立後,首先將可以反哺控排企業,支持企業減排,同時通過吸引社會投資的方式實現循環運轉,推進低碳產業發展。
此外,廣東還將進行碳市場普惠制的探索,即通過建立相應的方法學體系,把碳減排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結合起來,將減碳量進行量化,可以形成積分或者與碳市場對接,從而鼓勵市民減排。目前,政府正在委託相應機構規劃方案,或將在廣州市內開展試點。
而上海則在進行第二階段的工作準備,即2016年後的碳市場設計。包括如何在全大陸市場進行銜接、納入範圍、分配方案、企業調研等,爭取在2015年底前給予企業一個明確預期。
大陸市場將納入萬家企業
作為前期準備階段的收官之年,2015年將決定大陸碳市能否如期順利開啟。2015年,《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將以更高的法律位階發佈,相關的一系列配額細則將出。在數據收集和統一度量衡方面,13個行業碳核算與報告指南以及核查指南將發佈,重點單位排放數據將實現首年報告與核查,核算標準也將進一步完善。
根據碳排放權交易建設的國家經驗和試點經驗,碳市納入行業將會首選高耗能的重點行業,以及數據基礎較好的行業,如電力、鋼鐵、石化、建材、有色金屬、航空等行業有望成為首批受控行業。同時,控排企業確定標準將遠高於重點單位的納入門檻,一位國家發改委官員指出,「重點單位將覆蓋全大陸十幾萬家企業,大陸碳市開市之初,會將範圍縮小至萬家左右。」
據此估計,大陸碳市覆蓋的排放量可達30億~40億噸每年,在僅考慮現貨的情況下,碳市規模可達12億~80億噸每年;在考慮現貨和期貨的情況下,碳市規模可達600億~4000億噸。
隨著大陸統一碳市規則逐漸清晰,試點與大陸統一碳市的銜接工作,以及非試點地區的能力建設工作也將被提上日程。為確保試點與全大陸統一碳市的無縫銜接,前述發改委官員指出:「大陸碳市的相關規則將選取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最大公約數。」
如何將本地的1噸碳排放轉化為全大陸統一碳市的1噸碳排放,將成為地方碳市建設及區域擴展能力的重要評價標準。在此方面,中創碳投總經理唐人虎表示:「非試點地區存在彎道超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