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培 梁洁莹
摘要:近几年来,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合作博弈使得“联保互保”模式盛行一时而且双方获益,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下行,担保圈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积累的风险开始爆发。行业形势恶化使得银行必须收回贷款,而小微企业主不断扩张从而无力还款的尴尬境地使得合作破裂,两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最终造成了江浙、华南地区著名的钢贸悲剧。
关键词: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信息不对称
一、引言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2014年6月末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2700亿元,同比增长19.34%,占银行业全部小微贷款余额的比例达17.13%,而在浙江地区,联保互保模式融资占比已超过浙江企业融资比例的40%。联保互保破产之后,据2012年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数据,从2012年到2013年前8个月,涉及担保的案件比例分别为96.7%和94.3%。从数据可知,我国联保互保的规模十分庞大,而且联保一旦破产,后果十分严重。
本文将小微企业联保互保风险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尝试以企业与企业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与非合作博弈来分析其选择及后果。
二、演化过程
(一)前提假设
1. 博弈者:绩效好、风险低的良性企业A;绩效差、风险高的劣性企业B;银行C、D;均为有限理性者。
2. 信息不对称假定:银行在给企业进行贷款之前,由于对求贷企业的财务报表、道德水平及发展前景等信息掌握得不全面,因此获得的信息存在偏差,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3. 柠檬市场效应假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合格的商品或者企业会遭受淘汰,而劣等企业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导致市场萎缩恶化。
4. 机会主义行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一般是用虚假的、空洞的或非真实威胁或承诺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二)第一阶段:形成阶段
1. 企业与企业之间寻求联保互保的合作博弈。在担保圈形成之前,A型企业先与B型企业针对银行贷款进行决策。①若A型企业与A型企业联合,则形成的联合组织的偿债能力增强、风险降低,联合将会成立。②若A型企业与B型企业联合,对B型组织来说提高了其偿债能力,同时降低其风险性,B型企业选择参加互保。但是对于A型企业来说,联合将会降低了其偿债能力,同时提高其风险性,因此不会选择参保。
然而,B型企业为了获得贷款,会把自己掩饰成A型企业,而真正的A型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判断对方实质,所以只能根据所得信息判断及自身的需求决策。在考虑联保互保的时候,企业偏向于看重自身需求,因此在行业乐观的前提下,往往忽略联保企业的质量。所以在B型企业的掩饰及行业乐观的麻痹下,联保互保参与者包括了A型与B型企业。
大多例子证明,行业在尚未饱和的前期,确实有充裕的盈利空间,许多企业在这个时期都是有所获益的。因此,这个时期的博弈属于合作博弈。
2.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A、B型企业之间形成联合之后,以“集合信托”的形式向银行寻求更大的贷款利益。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在国家银根放松的形势下,个户贷款额度仍旧不能满足其扩张的需求,而以联保的形式申贷,将能获取比单个企业申贷还多的贷款。
对于银行来说,联保的企业在某个限度内申请贷款的安全性和偿债能力比单个企业更高,即使这个限度很难把握或者经常被忽视从而导致风险捆绑和积累。短期内由于行业需求旺盛及经济持续向好,银行认为联保的风险更低,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因此也积极放贷。
所以在这个时期,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属于合作博弈。
实际上,银行为了降低自身风险总是过分依赖担保,忽略了贷前审查,致使B型企业大量充斥担保圈。结果银行为了促成联保互保而降低自身风险的初衷反而使得联保互保出现了更大的集群性、捆绑性风险。
3. 银行与银行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在经济上升时期,银行之间为了拉拢联保企业,必须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毋庸置疑,这个时期银行之间的博弈属于非合作博弈。
为了争夺联保企业资源,银行普遍采取低息的模式给贷,转而使用利转费的方法,增加中间业务。虽说此做法有可能提升盈利,但同时使得银行的收益与企业的经营情况挂钩、收入来源降低了稳定性。若企业经营情况惨淡,现金业务少,财务咨询等需求低,银行收益将会减少,并且会影响其他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的银行损失将扩大。
(三)第二阶段:扩张阶段
1. 企业与企业之间寻求扩张的非合作博弈。在对全国担保圈破产的事件进行研究后可知,在行业形势好、初期市场尚未饱和的时期,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盈利颇为可观,因此A、B型企业会根据自己的企业状况二次贷款以扩张自己的企业,企业之间的非合作博弈便发生了。
A型企业初期会严格按照自身企业的经营状况、行业形势的变化状况进行理性扩张,其扩张有益于市场。而B型企业则不同, B性企业认为风险由担保圈共同承担,而利益由一家独得,所以有恃无恐地重复投资,而且不甘落后,其扩张有害于市场。
对于这种情况,A型企业一般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为了避免由于B性企业带来的风险突增,退出担保圈以保证收益与风险成合适比例,虽然自身的可贷资金降低了,但是也同时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第二种选择是A型企业选择转变为B型企业,与原有的B型企业争夺贷款与市场资源。正规扩张的A型企业由于收益与承担风险不成正比,又不愿意放弃市场蛋糕,因此也选择盲目扩张。上述两种选择都会导致市场中的A型企业越来越少,B型企业越来越多,因此担保圈风险不断膨胀。
因此,在扩张阶段,A型企业与B型企业的合作博弈转化为非合作博弈。
2.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在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在程度上有很大区别。首先,小微企业在前期的高速发展给银行带来了收益,因此银行偏向于将其贷款企业默认为A型企业。加上本来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于企业性质的甄别有一定的惰性,因此当企业再次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基本上都放开了额度与条款。而企业为了得到更多贷款,将其原材料等物资抵押给银行,而且普遍重复抵押。
虽然在扩张时期,市场趋于饱和度的速度由于B型企业的增加也不断增加,但是在达到饱和时期前还是属于市场的发展时期,尚具盈利性。因此,企业寻求更多的贷款以扩张,银行放出更多贷款以意图收取未来更多收益,两者之间仍然属于合作博弈。
(四)第三阶段:破产阶段
1. 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转移风险责任的非合作博弈。分析可知,担保圈的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种是系统风险,即小微企业普遍有经营规模小、业绩不稳定、流动资产变化快、固定资产偏少的特点,容易在发展初期破产夭折。第二种为非系统风险,即由于B型企业的过度投资及不正当的经营战略带来的道德风险。
通过担保链条的延长,系统风险由于担保圈的互助性小程度地降低了,然而因为担保圈中B型企业的占比持续升高,非系统风险不断地膨胀。
当风险加剧至均衡临界点时,某家B型企业可能出现债务危机而破产,为其担保的小微企业由于流动资产少及同为B型企业盲目投资,并不能履行担保代偿责任,因此资金链开始断裂。不能承担风险责任的企业纷纷倒闭,有能力承担风险责任的企业由于担忧资产被分割也宣布破产,因此整个担保圈开始瓦解。各家企业主为了逃避银行收贷开始落跑,并且放弃了抵押物,因此形成了颇为壮观的“跑路潮”。
2. 银行与银行之间相互转移风险责任的非合作博弈。银行提供贷款给小微企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贷款收取利率。然而一旦担保圈出现了资金链断裂,银行发放的贷款将有可能成为不良贷款。此时,每家银行都有两种选择:抽贷或者不抽贷。
假设担保链中包含两家银行C、D,两家小微企业E、F。两家银行分别对两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m。若E出现资金困难,C、D同时抽贷,能从F中各自收回m的贷款,不算利率收益将各自亏损m,若两家银行都不抽贷,则企业 E 有可能通过重组转型等方式渡过难关,重新盈利。则两家银行各自隐含的收益仍旧是m加上利率收益。因此两家银行的决策的最优方法是观察E企业重新经营的可能性P,若P>0.5,则选择不抽贷,若P<0.5,则选择抽贷。
然而现实情况是,银行与小微企业的数量远远大于上述数量,当其中一家银行开始抽贷,其他银行为了避免自己收不回贷款,也纷纷抽贷,因此基本无法形成合作博弈的局面。
3. 企业与银行之间相互转移风险责任的非合作博弈。由于破产企业与担保圈中的企业支付不起贷款成本而选择跑路,银行基于自身的利益又几乎必然选择紧急抽贷,因此企业与银行之间相互转移风险责任的非合作博弈导致了这种双输的局面出现。
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1800亿元,比当年年初增加1016亿元,不良贷款率1.49%。据上海高院统计,2013年,上海市法院受理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标的额猛增到384.86亿元,同比增长208.80%,占全上海市涉银行金融商事纠纷案件收案标的额的92.57%。究其原因,主要是涉钢贸信贷案件激增。
三、结论与建议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从来都是我国小微企业成长历程中的一个最大的烦恼。由于自身的信贷劣势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初期的高消耗性又使得企业主迫切需要来自银行的贷款,因此企业为满足银行基于风险控制与自身利益的要求成立了担保圈。实际上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这种行为只是将风险加大而且延后了,一旦爆发,产生的后果将多倍数放大。最终合作博弈破产,酿成悲剧。然而,联保互保作为一种能够合理缓解风险压力的担保方式是有其适用性及优势的,关键在于参与者要遵守担保圈中的“游戏规则”。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寻求担保圈之前应该充分了解互保企业的信息,了解担保链的长度及内部结构,同时自身应该扎实经营,避免侥幸心理,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
对于银行来说,放贷之前应该严格审核,杜绝劣性企业,对于放贷标准也不能过分宽松,越过底线。同时,在出现问题时应该认真分析圈内企业的未来前景及盈利机会,从而决定是否抽贷。
参考文献:
[1]傅白水.如何化解互保联保捆绑性风险[J].浙江经济,2012(16).
[2]俞云芳.刍议浙江中小企业互保联保困局的破解[J].中国市场,2013(21).
[3]陈少华,陈菡.我国中小企业担保圈风险演化过程分析——基于博弈论研究视角[J].开发研究,2013(02).
*本文受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度SRP课题《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创新比较研究》资助。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