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2015-05-30 10:48:04李剑玲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社会经济

李剑玲

摘要: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当今,数字技术被广泛运用,并且经济、社会和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现状,分析数字化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参考国外劳动力市场的经验,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整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适应数字化经济变化的方案和策略,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转效率,进而促进就业,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经济;劳动力市场;经济;社会

数字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商务模式,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经济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字化经济带来了电子商务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所以有必要研究适应数字化经济变化和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便提升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和促进就业,进而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经济的产生

数字化经济,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在信息化和网络化下的一种经济形式。数字化经济,实质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并且在这个经济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根本变化。数字化经济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和技术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数字化经济还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是指应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设备等,来实现政府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整合与优化。电子商务是指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主要包括三种:新增劳动力、失业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如图1所示,2002年第1季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约有3320740名求职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岗位,到2010年第4季度,这一数据增加到8700720,增长了158 %,这充分说明,劳动力市场逐渐成为中国劳动力配置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传统产业诸如工业、农业的就业需求大量减少,而第三产业的就业需求却大量增加,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已成为国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近700万。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

2013年上半年中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三)新兴产业高技能岗位人才缺乏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新技术高科技人才缺乏。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劳动力供给有8.4亿左右,其中90%以上的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没有人力资本,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新兴产业人才严重欠缺,高技能岗位人才尤其匮乏。

三、数字化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变革,必将推动中国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数字化经济转变,这也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主要包括了劳动力市场结构、工作方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变化。数字化经济带来电子商务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冲击。

(一)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

数字化经济是以数字化技术大量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改变了劳动活动过程中生产工具与劳动力结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使劳动力市场在数字化经济技术下进行的,这样就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影响。

(二)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数字化经济带来了新服务和新产品需求,导致市场供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就引起了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优化,最终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四、国外劳动力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经济数字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人力资源在全球的流动。数字化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在美国经济和社会中大量普及,越来越多的经济投入和经济产出以数字化形式出现,工作实际活动场所的作用逐渐弱化,虚拟工作场景和远程作业模式却随之出现。根据世界薪酬协会统计,2001~2008年美国从事远程作业的人数迅速增大,如图2所示。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在中国经济、环境和社会领域的大量运用,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一)新的工作模式出现

数字化网络技术变革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作为21世纪的新作业模式的远程就业在中国也已经开始出现了。

(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

美国在数字化经济进程中,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远程就业,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求配置效率,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人才以保持科技竞争力,进而形成了“产出人才、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高素质人才供给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五、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整策略和建议

面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的这些新变化,只靠劳动力市场的自身调节是不能解决失业问题的,我们需要采取更加适应数字化经济的劳动力市场策略,发挥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能效。

(一)建立互联网服务就业平台

互联网可以大大降低信息技术传递的成本。为了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更加匹配,我们可以构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搭建劳动力供需信息交流平台,使求职者可以通过网络有效获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从而降低劳动力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信息技术沟通成本。我国的网络化就业平台可以包括“岗位信息网”、“技术培训网”和“工作交易所”这三个基本信息库,进而形成“岗位匹配、职业引导及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就业平台模式。

(二)实施提高技能的职业培训计划

随着网络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新岗位及新工作模式需要具有大量的知识技能,因此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知识密集型的大量高素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阻碍中国网络数字化经济及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以提高技能为重点的职业培训计划,发展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职业教育,通过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改善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加速中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训,确保网络数字化经济的稳定顺利转型。

(三)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适应数字化经济的发展,针对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状况,结合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形势,设定当代大学的使命和目标,改进和优化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制订符合国情和学校情况的人才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开发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大实训实践课的教学,产学研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际能力,办中国特色的品质大学,培养高素质的特色学生,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适应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四)制定有利于引进人才的人才发展政策

数字化经济加速了全球化经济发展,加速了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步伐。我们要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优化人才引进的机制,改善人才引进的环境,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大幅度地吸引和引进国外优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以弥补国内对STEM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匮乏。同时,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完善人才成长的职业规划,改善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快人才培养的力度和步伐,吸引和引进人才的同时留住和培养人才,促进人才的更快成长,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减小数字化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数字化经济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带来电子商务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还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带来了更加敏捷迅速的就业模式,延扩了劳动力市场匹配的虚拟空间,进而引发了劳动力产业间的流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现状,针对数字化经济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且学习了国外劳动力市场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适应网络数字化经济变化的方案和策略,进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并以此来促进就业,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数字科普环境,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开展数字科普学术交流,推进“数字北京”,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滕远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29).

[2]田大洲,田娜.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征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13(28).

[3]翁杰.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07).

[4]Samira Borouji Hojeghan,Alireza Na

zari Esfangareh.Digital economy and tourism impacts,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9).

[5]Ana C. Dammert, Jose Galdo, Virgilio Galdo. Digital labor-market intermediation and job expectations: 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J].Economics Letters,2013(120).

[6]梁晓滨.美国劳动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7]何枭吟.经济数字化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3(08).

[8]Kazuhiro Kurose. The dynamics of the labour marke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the speed of demand saturation.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13(24).

*本文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低碳投融资模式与运作模拟研究》(9132001)、北京市财政专项《专业建设—新专业建设—国际商务》项目、 京津冀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力市场社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浅析延迟退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43:15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15:41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1:55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城乡劳动力结构变迁影响因素透析
人民论坛(2016年26期)2016-10-12 11:18:04
浅谈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型的挑战
商(2016年18期)2016-06-20 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