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强
那年刚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毕业,凭借一份盲目的自信心和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我开始在省城马不停蹄地找工作。可三个月过去了,除了身心疲惫,一无所获,而且因为一直没有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无奈之下,我只好安慰自己:“先找份工作糊口,以后遇到更好的了再跳槽! ”
因为找专业对口的工作缺少经验,我慌不擇“业”,进入一家刚成立一年的广告公司做业务员。对于这份工作,起初我很不自信,因为性格内向,并不擅长交际,说话也不够简洁精练,紧张时还会词不达意。
庆幸的是,大我七八岁的副总对我很关照,一方面让我们部门经理经常鼓励、点拨我,另一方面还主动打电话问我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受益于这些潜移默化的帮助,加上自己及时总结、领悟,经过半年的东奔西跑、摸爬滚打,我除了晒得黑一些,业务上、经验上以及心智上,都在不断地成长着。在一次业务谈判中,为了维护各自公司的利益,我和一个大我 2 0岁的对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就因为1个百分点利润,拉锯一般“拉扯 ”了近两个小时。
我知道,如果对方不作出让步,再这样脸红脖子粗、唇枪舌剑地争下去,意义也不大,而且我先前定好的机票,也会面临因谈判拖延而错过班机的可能。趁对手去洗手间的工夫,我急忙给公司副总打了一个电话,请示一下到底该如何办,可电话拨过去,却一直没人接。这时,我听到谈判对手一步一步走进会议室的声音。
无奈之时,我急中生智,走到
对手坐的位置,边郑重地给他倒了一杯水,边微笑地看着走进来的他,说:“王代表,在业务上,您是我的合作伙伴,是我的前辈,更是我学习的榜样啊!刚才见您这样据理力争为公司争取最大利润,我肃然起敬,为您倒杯水,给您润润嗓子。作为谈判席上的一个新兵,我不知深浅,也趁机静静心绪、反省一下自己! ”他看到我的“非常 ”举动,先是诧异,继而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点头称赞:“好一个小伙子,都知道在这儿给我用上‘攻心术 啊! ”
一个适时的动作,一句轻松的话,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把顺耳、悦耳的话不失时机地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是一道让彼此拉近关系的催化剂、黏合剂,轻松化解了几个小时的僵局 —最后,我们各让 0.5个百分点,成功合作。
无论是短暂的职场生涯,还是这次难忘的谈判经历,都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每一个人都希望出发点和目的地,两点“一线能够畅通直达,实际上,心仪的愿景很难实现 —在迂回
中前进,在妥协中双赢,才是更贴近现实的常态。向现实看齐,从切身的条件和境况出发,在骨感的现实和丰满的理想之间,找到一条可行的途径,轻骑突进;向对手让步,不是软弱妥协、投其所好,而是曲径通幽,找到彼此的需求点和双方的平衡度,减少分歧,缩短差距,从而达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