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等
摘要:文化是传承的精髓,在对待外来文化的传播,我们应该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韩流文化”在大学生中卷起一卷浪潮,本文对韩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展开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韩流文化的态度不明确。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树立对文化的传播具有广泛的意义。
关键词:韩流文化;汉文化;中国梦;文化交流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课题的提出
(1)我们这次研究的课题是韩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决定我们的调查方向是大学生对韩流文化的看法以及对自身的影响,且调查组成员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大学生,与调查对象比较接近,能降低调查的困难;且样本规模较小;资料收集方式是发放自填式问卷法,抽样程序相对简单。
(2)此次调查我们运用到了专业的知识,调查研究方法,如随机抽样法、整群抽样法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技术如常用的SPSS。
(3)抽样方便,可以利用的资源充足。但是因为我们的调查范围只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学生,由于重庆工商大学女生偏多,所以对调查的结果和数据有影响影响调查的质量。
2.课题的意义
当前由于韩流文化涌入中国,给我国大学生原有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冲击,韩流文化给大学生构建了一种简单随性的全新生活方式,但更多的只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让大学生的情感认知都被深受其影响,所以就需要本次研究,得出结论,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改变我国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其更加能够吸引大学生。
通过韩流现象对大学生的研究,可以深入把握目前韩流入侵的现状和分布情况及对学业的影响,结合以往研究的观点和专家意见,提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做的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生的前景问题,促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改善韩流现象在中国的负面影响。
二.研究内容
1.概念的界定
“韩流”泛指在中国文化领域中所涉及的一切韩国文化现象,它包括韩国音乐、韩国电视剧、韩国电影、韩国电子以及饮食等。
2.研究内容
(1)問题的界定。根据韩流文化的内容可以分为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和态度观念方面。
(2)研究内容的确定。前期通过查找文献的方式,了解以前的研究内容,分析以前的研究基础;后期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对韩流文化的影响的情况,分析其中不合理的部分。
三.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1).文献法。收集关于本次研究的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更加新颖的理论成果,并用于实际中去。(2)问卷调查法。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所以我们会制定调查问卷来收集资料并得出数据,最后进行分析。
2.研究对象:以重庆工商大学在校本科部分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以及SPSS的分析工具,研究目前的现状。
四.理论基础
近年来韩流文化在全球不断飞速发展,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些韩流文化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韩国的各种文化习俗,认识到韩国的发展路程。
正如韩国延世大学中文系教授柳中夏所说“文化和艺术能够克服种种障碍进入对方的领域,在不知不觉中开辟一条和解的道路。”1i韩流文化的确是连接韩国和世界交流的桥梁。但是随着韩国文化的大量涌入我国不但冲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原有的生活方式,给他们构建了一种简单随性的全新生活方式,但更多的只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让大学生的情感认知都被深受其影响。前人对韩流文化的研究仅从韩流文化在中国发展的现象、韩国影视对中国影视事业的影响以及韩流文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
五.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主要是成立课题组,以及研究内容,确定研究题目,拟定研究方案,提交科研申请书,举行课题讨论会,为进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
2.研究实施阶段
确定研究对象,确立调查范围和数量,查找文献理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回收调查问卷。
3.结题鉴定阶段
整理调查问卷,得出有效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得出数据,并开始准备写研究报告,并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的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六.研究成果及结论
我们本次调查的题目是“韩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此次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工商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样本总数为200,实际收回159份。
调查问卷的包括性别,年级,在性别分布上,男性32人,占总数的20.1%,女性127人,占总数的79.9%。年级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现任的大三,总数为115人,占调查“大学生”总数的72.3%。其余分布较少。大一年级的7人,大二年级的22人,大四年级的14人。
(一)根据我们的研究问题,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将问题分成三个方面:
1.学习方面:学习时间安排。比如问卷中的问题:你看韩剧的频率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有空才看”的频率最高为65.7%,反映出大家对于韩剧的观看还是比较理性的,但是“更新就追”占15.7%,仅次于最高的“有空才看”,也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追韩剧表现的很狂热。
2.生活方面:韩国影视、饮食、服饰、韩国产品、旅游。
比如问卷中的问题:你是否有去韩国旅游的想法?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是”的频率为74.5%,远远高于“否”选项25.5%.由此可以反映韩国对我们大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再比如问卷中的问题:在大学期间,你是使用过几种韩国品牌的产品?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1-3”的频率最高为82.4%,反映出大家对于韩国的产品的热衷程度还是很高的。
3.态度观念方面:韩文化相对汉文化的优势、韩星来华演出态度、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未来发展态度。
比如问卷中的问题:通过观看韩国影视剧,和对你的知识和观念所产生的影响是?
其中选择“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丰富个人知识”和随便看看,作为娱乐,没太大影响“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89.2%。可见韩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很深,
(二)韩流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原因:
1.从意识形态上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与韩国地理位置较近,并且韩国的思想观念源于中国,从意识上更接近中国人得思维方法,中国的大众更愿意接受韩流文化。
2.中国文化温和包容的性质:中国对不同文化的包容,韩流文化才能在中国的土壤上发芽成长。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出了中国对不同文化的温和包容的态度。
3.文化的全球化交流: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开展,文化的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多元经济、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存,以韩流文化为主的韩国文化进入了中国人得社会生活中。它以强势的经济基础为后盾,在时间中不断沉淀,孕育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4.哈韩一族对其的追捧:中国大学生是社会组成部分最为活力的人群之一,他们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是一个富裕幻想的群体。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新奇,求知欲旺盛,敢于尝试不同的事物。中国大学生面临着本国实际的压力,包括竞争的压力、求职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他们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发泄的渠道和精神的慰藉,韩流文化就得到了中国大学生的推崇。
韩流文化是一种将东亚传统文化结合西方新兴文化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具有其独特性,就像所有的文化一样,韩流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他得到了我们部分大学生的青睐,但也是我国文化推广的障碍,在面对韩流文化“入侵”我国的现况,也必须对其进行正确应对。
(1)学习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方面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大学生对文化的内容形式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然而我国文化在纵向上虽有明显的进步,但横向上却不尽是如人意,与人们特别大学生的需求不相匹配,又由于网络的发达,这时候韩流文化就在这个时候,以迅雷不知掩耳之势渗透进入我国大学生的身边。韩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但在更多的方面,却对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韩流文化带有许多新兴思想,正对我们大学生的胃口,但是确实没有营养的,就像油炸食品,它的爽脆重重的激发了你的味蕾,让你吃了之后就无法忘怀,但是我们都知道油炸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害处绝对大于他的益处。
(2)生活方面。说起韩流文化,可以说这是当今的潮流文化,在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带有其躁动,逆反,逐新的特点,不然好像青春就白过了。韩流文化就是他们所谓的“新”,在观看韩国影视剧,韩国综艺节目,穿着韩风服饰,韩国食物的时候,大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多样的生活内容,个性的生活方式。但是其中也出现了让我们难以接受的一些结果,比如追逐韩星,很多大学生,已经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程度,他们不满足与虚拟网络世界的“舔屏”,他们需要更多现实生活中的接触来安抚他们内心的悸动。特别是近几年来,韩星访中更是愈演愈烈,让大学生们砸重金追逐他们的“男神”,“女神”。对大学生的生活以及牵扯出来的大学生所在的家庭的生活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态度观念方面。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韩流文化,明显的带有其世俗性和功利性,我们可以从其影视剧中可以看到,豪车美女是男主角的基本配备,宣扬着不切实际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思想,让大学生形成不劳而获,追求奢侈,是大学生陷入追求高等生活的误区,将个人收入,工资奖金等“钱”作为人生的目标,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
七.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韩流文化走向了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浪潮,比较之下,中国文化也在走向世界,如在各个国家各地区建设孔子学院,开展各种文化交流节,艺术活动。但是,影响范围却不大,因为我们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建设薄弱,特别是缺少国际性的、符号化、可参与性的文化品牌,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开发、推广明显不足,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意识和手段落后,很难以商业化的手段,进入西方主流销售渠道。
所以,要在世界推广传统文化,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如果我们基于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就可以满足世界人民的多样化文化需求。而对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也就体现了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自愿、付费接受传统文化的转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自觉传承文化的过程。它的效果远比简单的说教、灌输式传播更好。如制作更现代化,更有创新性,也包含了内在的中国人精神的影视作品。而且在对本国青年的教育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让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能够带出国门,发扬光大,应该加大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强调,积极引导外国人关注如伦理道德、养生之道、处世哲学等富有中国特色的层面,同时创新性地拓宽推广手段,如此才能丰富传播品种,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魅力与生命力,使国外“近距离”认识中国的热情更加持久,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管学院)
参考文献:
[1]汪慧.“韩流”与中国青年文化建设[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2]陈久国,罗媛媛.韩流:青年的精神后花园[J].当代青年研究,2006,(1).
[3]郑小红.“韩流”成因及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4]刘宏森.“韩流”“溪流”——青少年中“韩流”现象微型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1).
[5]吴薇.“韩流”、儒学与校本课程的设置[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5).
[6]王文静.“韩流”现象与中学传统文化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赵丽芳《韩国文化产业爆炸式增长背后的产业振兴政策》(载《新闻界》,2006年第3期).
[8]要英《‘韩流被文化包装的产业》(《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第7期),
[9]黄育馥《中韩文化10年交流的硕果》(载《当代韩国》,2002年冬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