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品
瑞鹏去了。我以我画送英雄!
惊闻我校大学生孟瑞鹏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消息,我驰骋于雪白宣纸之上的柔毫颤抖了。作为华水人,又从事了多年的中国人物画创作,我决定以水墨丹青的方式,铭念这曾经怒放的青春,描绘这必将永垂的英魂!
作品正式动笔之前,我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翻阅了大量有关他的报道,观看了遗物,特别是他的日记,还搜集了大量照片反复挑选,同时还交流、访谈了相关人士。可以说,《丰采瑞鹏》这幅画,是在“悲欣交集”中完成的:为一个鲜活滚烫、儒雅睿智的生命瞬间飘逝而扼腕痛切,同时又为华水能有如此超拔的俊彦而倍感骄傲。一位被师友亲切称为“小孟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90后”大学生,在危急时刻能够毫不迟疑,纵身一跃,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别人,这是怎样的忘我精神,这是何等的大爱情怀!
拨开冗务,寒宵把笔,勾皴点染,画室窗外是夜空与繁星,瑞鹏的身影在笔墨间呼之欲出。在整体构图上,我采用了“平远”与“深远”相结合的方法,淡墨勾皴巍峨起伏的山脉,再趁势染以淡赭,意在与前景人物面部及上衣着色构成某种若不经意的呼应。瑞鹏喜爱武术、文学、书画等,大学课余常常登高望远、观景抒怀,巍巍嵩山还留着他的足迹,莽莽林间尚存有他的气息。将雄峻磅礴的嵩山与“瑞鹏精神”在画面中进行“内质”组合,恰如其分——嵩山永在,瑞鹏精神永存!
对于画面主体人物的描绘基调,我敲定在工、写之间。工致易板,奔放易野,都不太适合表现一位青年学子丰沛而又昂扬的内心。浅绛远山素岚缥缈,以其“虚”烘托近景人物之“实”,这是大关系上的比勘。具体到人物本体,则以色调对比为主,头发之黑、肩衣之棕、裤子之灰,悉在一个“浓”字上使力,而上衣大块面淡施藤黄,又令浓不黏腻、淡而能逸,再加上整体勾线佐以含蓄、绵韧的书法用笔,终于收到了预期创作效果。
画面上,清秀儒雅的面容、睿智坦荡的眼神、朴素整洁的衣装、标准黑框眼镜身份标识……瑞鹏手拿课本向我们徐徐走来,步态坚定从容。仿佛他刚从教室出来,还在思索着老师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就像他即将踏风而去,还在考虑着如何建设好、服务好班集体……他既是儒雅斯文的新时代学子,又是侠肝义胆的英雄侠客。他是良知、良心、良善的化身;他是正直、正气、正义的代言;他是敢作、敢为、敢担当的榜样;他是理想、侠义、英雄的典范。他以其英雄气魄,堪称新时期青年的杰出代表,堪称当今社会的骄傲。
画作命名为《丰采瑞鹏》,是因为了解到瑞鹏其人其事特别是其崇高的精神世界后,脑中即刻涌现一个古时形容优秀青年男子的词语“丰神俊逸”,意为儒雅温润、玉树临风,孟瑞鹏极具这种气质。“丰”,原意常指盛、多、大,容貌好看,风度神采等,引申义为“丰富”(指瑞鹏的精神世界)。“采”,原意指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也指神采飞扬,气度不凡。“丰、采”结合,确切地表达了人们印象中之瑞鹏俊美清朗、杰出丰度(丰富的气度)之感。作为画作重要组成部分的“跋”,则以“羊年新春,瑞鹏遽殒,山河噙泪,草木含悲,其操高洁,其志坚韧,胸贮大爱,舍己救人,敬造其像,铭其英魂,楷模当代,垂示后昆”为内容对作品予以诠释,工正、严谨的仿宋体的精心书就则又给画面增添了庄严、庄重之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朱海风教授对此画的创作给予具体指导,而且又饱含激情地为《丰采瑞鹏》撰写对联:“大鲲鹏去矣瑞云是待,小孟子来也华水为家。”深情而隽永地表达了华水人对瑞鹏的思念与不舍,对瑞鹏精神的肯定与弘扬!更为画作增光添彩。
如今这幅画作悬挂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孟瑞鹏展览室,愿它能寄托我们深沉的敬意和哀思,更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能够以他为榜样,坚定信念,刻苦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以告慰瑞鹏英灵!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