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竞技体操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5-05-30 17:25:09陈思思王大治张中印
搏击·体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体操队体操

陈思思 王大治 张中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竞技体操发展现状以及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建设进行调查,并对一、二线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和运动成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一线运动员运动级别较高,学历偏低;二线运动员多为外地户籍;(2)-队教练员级别、裁判级别高,学历低;(3)管理机制完善,但引进外地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存在户籍问题;(4)中心体操队硬件设施过硬,但基层较差。

关键词:上海竞技体操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03-0065-03

1 前言

作为中国奥运军团优势项目,中国体操健儿为中国体操事业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贡献,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全军覆没之后,中国体操队经过四年蛰伏,在北京奥运会中重振旗鼓,以9金1银4铜的好成绩站在世界的巅峰。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中国队又一举夺得4金3银1铜的境外最好成绩。遗憾的是,在历届奥运会体操代表团中竟然没有上海户籍的运动员,这不免让人遗憾。文章对上海体操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上海体操队发展中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上海市竞技体操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文章以上海市竞技体操的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数据库,对竞技体操发展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查阅最新的体操发展现状文献。

2.2.2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对从事体操运动的专家、教师进行电话和E-mail访谈,了解上海市体操运动的发展现状,听取了相关专家对本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2.2.3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内容对上海市体操队一队、二队及基层队伍教练员问卷调查,了解上海体操专业运动队的发展现状。共发放教练员问卷15份,有效问卷14份,回收率93%。共发放20份运动员问卷,回收16份,回收率80%,有效问卷共计30份。

3 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员现状调查

3.1.1 -线运动员现状调查

通过表l我们可以了解到上海體操队一线队伍的基本情况,包括运动级别和学历。调查问卷显示男运动员的平均运动年限是在10-15年之间,个别几个超过15年的运动生涯。女运动员的平均运动年限是在5 -10年之间,个别几个是在10年之上。一线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全国比赛,尤其是备战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个别运动员(国家队队员)可能会被选拔参加下一周期奥运会。尽管一线运动员的运动等级均为国家健将和一级运动员,但是普遍也存在着运动员的学习和学历问题,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初中文化程度,所以怎样弥补运动员在学习这一块的漏洞问题还是需要加强的。如今一线队伍正准备下届奥运会及下届全运会,运动员现状是“以赛代练”,以积累更多的大赛经验。总体来说,整个一线队伍的发展比较乐观。

3.1.2二线运动员现状调查

通过表2可以看出二线运动员总共是37名,与一线运动员相比,人数较多。二线运动员的运动等级多为二级,文化程度均为初中,这一阶段的运动员义来自各个省、市或者是上海市体校,区训练队伍所招生或者是引进过来的,不论从技术水平、运动能力还是文化程度都是处于培养和发展阶段,也是选拔运动员的一个具体的考核时期。据调查了解到,二线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主要是以基本功和争取高层次的运动等级训练为目的,逐步培养成一线运动员。而且二线运动员全部出生于2010年之后,平均年龄在11岁左右。在这批运动员当中一部分是要备战城市

表2清晰显示一、二线教练员人数、性别、裁判级别及学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初级教练大多是从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退役下来的运动员,担任执教年限大多在1-5年之间,各别教练是在15-20年执教之上的。而且现有的一、二线教练员中全部都担任裁判I:作,平时常常参加队里的组织学习和全同的裁判培训I:作,在生活中对运动员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比较关心的。但是从教练员的学历来分析就不容乐观,大部分教练员还是大专学历和本科,没有一名教练员是硕士文凭,所以在今后发展年轻教练员团队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学历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高级教练还反映强调说应该加强培养我队的年轻教练团队,加强对教练员的专项技术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并且做好和改善招生政策和解决户口问题,以及对外宣传力度和改善竞赛奖励制度。

3.3上海体操管理现状分析

3.3.1组织机构

竞技体操项目的管理就是体操项目的官员或者组织中的管理者,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各层次的人际关系,抓好人的心理动态,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一种活动和能力,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现象。只有通过高效健全的组织机构才能保障该项目的良好发展和运行,只有做好了组织工作才能对症下药地进行有效的计划与对策实施。目前上海市竞技体操队管理组织机构如图1。运动会及全同青少年锦标赛,通过这次比赛也可以对我对二线队伍的建设具体情况作出;一个结论,总结二线队员的现状水平,并且发现更为优秀的运动员为今后输送一线队伍做出前提工作和准备,这也充分证明上海市体操队二线运动员接替还是比较稳定的梯队人员较为充沛,后备力量充足。另一方面就是反映出对外招生和引进运动员的问题,在编运动员大部分是外籍运动员,本地的很少,所以在建设梯队队伍同时应该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投入。

3.2教练员现状调查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目前上海市体操项目的管理机构,其中上海市行政管理部门隶属于上海市体育局,下面由一分会(上海市体操协会)及一中心(上海市体操运动中心)直接管理。市运动队的水平最高,市少儿体校是主要的梯队建设者,区运动队的涵盖面最广,运动员人数最多。上海市体操发展已形成一体化管理,基层组织负责基本的入门训练及选拔体操苗子,体校及运动队重点培养,以竞赛为主,是项目的主要支柱。

3.3.2上海體操队管理体制 上海体操队是体育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其负责制定各个项目的(竞技体操、蹦床、艺术体操、技巧)训练工作计划以及日常生活的管理。市体操中心主要负责一、二、三线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培养,而上海市各区的训练基地共有12个,主要针对体操运动员的招生问题及培养体操后备人才,以人才资源补充和向市队输送优秀的苗子为主要目标。每个区级训练单位各自负责,竭尽所能的经营所在地的体操事业,发展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提高专业技术。总体来看,整个上海市的体操管理和运行模式已比往年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虽然上海市体操中心成立时间不长,但是从管理方面和运动员的训练以及文化学习中已经有很大进步,充分体现了“体教结合”.以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运作发展,为今后培养更多的体操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3上海市体操队后备人才培养分析

随着我同竞技体育不断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研究成为焦点,如何抓好人才市场的发展是每个省、市在竞技体育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目前上海市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为:上海市按照区来划分,12个区均存在体操训练基地,而且还有一些大、中、小型的业余训练场馆。这些训练场馆均以体操基本功及体操各单项入门为主,上海市基层队伍的的培养还是比较乐观,参与训练的运动员数量较多。而且,上海市经常会举行中、小型体操运动员的选拔和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后备人才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是筛选优秀运动员的方式之一。 从调查情况来看,上海市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优秀运动员的引进问题,这主要涉及上海市户口难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给与大力支持来解决优秀后备人才的落户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梯队发展中的漏洞,不能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这也是优秀运动员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个问题是重中之重,也是直接影响我市体操水平的关键。

3.4上海市体操队训练场地设施分析

通过专家和教练员的的信息反馈,经过分析得出,目前我市一、二线队伍训练场馆的建设非常的全面,其他各方面包括辅助器械等方面都十分完善,而且这些场馆会定期对器械进行维修和调整,大大减少了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为运动员的安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证。为确保明年、后年我市运动队中的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队员的训练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与市一、二线队伍训练场馆相比,上海市各区基层体操训练基地的训练器械和场馆的建设不容乐观,训练场馆较为简陋,场地较小,器材设施严重不足,严重影响我市体操运动的普及和开展。

竞技体操是一项非常注重基础训练的项目,如果基本功没有打好会导致一个运动员今后的发展受阻,因此基层队伍的器材设施配备和场地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同时也为从事该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提供一份安全保障。随着上海体操队运动成绩日益提高和不断取得的进步,体操中心正不断给与各区体操事业支持,对各区场馆建设和器械的补充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如何提高基层队伍的发展,首先要确保运动队的训练场馆和器械保障,才能构建有生力量为上海市基层训练队伍的长期发展和不断提高添砖加瓦。

4 结论与建议

(1)上海市竞技体操一线队运动员的运动级别较高,但学历普遍偏低;二线队梯队建设尚可,但引进运动员较多,应加大本市户籍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

(2)上海市体操队一队教练员的教练级别、裁判级别均较高,但学历不高;应加强年轻教练的专项技术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完善竞赛奖励机制。

(3)上海市体操组织机构健全、权责清晰、梯队建设机制完善,注重运动队管理及文化理论知识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值得借鉴。目前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进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户籍问题,这已成为上海市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桎梏,可效仿北京等地采取的相关措施。

(4)体操中心一、二线运动队场馆等硬件设施齐全,但基层训练队在场馆、器材、经费等方面不容乐观,建议加大基层体操队场馆、器械的建设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解平,阮平,王旦弘,叶立生.上海体操项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1(3):12-15.

[2]周日智,王芹.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选材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49-51

[3]郑春梅,周玉华. 我国竞技体操科学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64-67.

[4]骆意.我国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5(3):60-62.

[5]冯俊彦.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结构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3 ):266-269.

[6]冯玉娟.从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竞技体操的薄弱环节及相应的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70-71.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of Gymnastics in Shanghai

Chen Sisi

Wang Dazhi Zhang Zhongyin

Abstract: With the methods of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of gymnast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aches and judges, in addition, analyz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and competitionresults ofthe first and second teams. The results shows that:(1) the level offirst team gymnasts is high while their education level is low;(2) the level of coach and judge offirst team is high while their education is low; (3)the management mechanismis fine, but there is problem ofhousehold register when introducing outstanding young gymnasts from other cities;(4) thehardware facilities of center is great but that ofgrassroots is poor.

Key words: Shanghai Gynmastics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体操队体操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体操队留影
老友(2022年6期)2022-06-27 03:17:32
第50届体操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成绩分析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体操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