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彦周
摘 要:近几年,山东省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体现了对于水产养殖事业的重视。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看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培训班;现存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被生产者掌握,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在水产养殖专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中,掌握相应科学与技术的人并不多,一般的养殖户掌握的知识实在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培训,使渔民了解养殖的基本原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具体措施的实施方法等,才能提高养殖户的必产量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有不少地方组织当地的技术人员对部分养殖户进行了技术培训。也有的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到当地进行培训,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是,这个过程中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一、学员的专业方向问题
将不同专业方向的人集中在一起接受培训,从理论上讲,可以使学员接受到多方面的内容,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实际上,则会影响学员听课情绪,浪费学习时间。比如从事工厂化养殖的人对池塘养殖的内容不感兴趣,从事池塘养殖的人对网箱养殖的内容也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根据学员的养殖方式(网箱养殖、池塘养殖、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养殖品种(鱼类、甲壳类、棘皮动物、腔肠动物等)、养殖规格(苗种、成品等),进行分类培训。分类培训具有针对性,与学员的生产直接挂钩,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积极性。
二、学员的技术层次问题
将不同技术层次的人集中在一起接受培训,从理论上讲可以使老手“温故”,使新手“知新”,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养殖老手对于基础知识感到“老生常谈”,只关心新知识,而养殖新手对基础知识尚不了解,对于新知识更是听不懂,自然漠不关心。学员中既有正规院校的毕业生,从事养殖生产的一线人员,也有局、站里的非本专业人员。对于不同技术层次的学员,授课者也很难处理。讲深了,低层次的人听不懂;讲浅了,高层次的人认为没意思。总之,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根据学员对技术的掌握情况(初级、中级、高级),将其分批培训,对不同的批次,讲解不同的内容。
三、学员的需求问题
内容怎么准备,这也是很棘手的问题。讲课之前,教师都要充分备课。有人说,把平时给学生上课的内容拿出一部分讲就行了,也有人说从网上搜集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说一下也行,这样是不负责任的。尽管有些学员参加培训班是为了出来转一转、玩一玩,但是大部分学员还是为了学点东西,特别是在生产第一线的人员(养殖户、企业技术员、经常下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等),他们想学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他们就会感到很失望。有的教师讲课很认真,很有层次,很现代,很科学,但是听课者并不满意,有人说这些东西在我们生产上用不上,不实用,也有人说这些东西与生产无关。讲什么内容才能让学员满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用现场讨论的方式授课,即学员现场提出问题,教师现场解答,存在的问题是时间上来不及,教师也措手不及。教师不是神仙,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装在脑子里,即使装在脑子里,回答起来也未必系统全面,学员对于答案也未必满意。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提出如下设想:在教师做准备之前,组织者做适当调查,统计一下学员想学到什么,然后将学员的要求发给培训单位的教师,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这样,才能使学员听课之后能满载而归。
四、讲解人的语言问题
有一次下午,我给一个培训班上课,课间休息时,有的学员给我说:“……上午讲课的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讲了一上午,全部用浓重的胶东话讲,很多人连一句话也没听懂,不知道他讲了些什么……”教師用普通话授课,以保证授课的良好效果是硬性的要求,而对于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运用语言上没有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全省性的培训班最好不要找那些不会讲普通话的人授课,否则,劳民伤财。
五、培训时间问题
现在的培训班时间很短,一门课也就1.5~3个小时(包括课间休息时间)。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很多,这么短的时间实在是不够用。如果一门课用上一天的时间,效果就好多了。
六、学员的数量问题
山东省从事水产养殖的人数众多,需要讲解的内容也很多,仅利用高校一年中几天的时间培训上百个技术人员和个体户,对于全省来说杯水车薪。只有充分让众多的生产一线人员接受培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让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到高校参加培训固然是一个途径,但更重要的是利用当地局、站的技术人员,或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经验丰富、普通话标准的专家去基层培训,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培训成本,而且能培训更多的一线人员。
综上所述,山东省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的历史不长,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随着逐渐地推行,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培训效果也会逐步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全省水产养殖技术总体水平会有一个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