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芳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东西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读起来琅琅上口,利记易诵。如我们记忆句子成分时,可以编成: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语必居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用“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读作戎róng”的口诀来记住“戌、戍、戊、戎”四个形近字;可以用“直译对译和意译,增补省略调语序”的口诀来记住文言文的一般翻译方法。
二、概括记忆法
概括记忆法就是对识记的材料进行提炼概括,抓住关键来记忆的方法。这种记忆的方法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和细致的筛选劳动,从而删繁就简,选萃择精,浓缩知识的结晶。这种记忆法在形式上有多种,如内容概括,把《项链》的情节概括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数字概括,如把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概括为“初唐四杰”,把 论点、论据、论证概括为“议论文三要素”。
三、串联记忆法
串联记忆法,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如历代的文学体裁及成就若串联成如下几句,就有助于我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纵向思路:西周春秋传《诗经》,战国散文俩不同;楚辞汉赋先后现,《史记》《乐府》汉高峰;魏晋咏诗盛五言,南北民歌有“双星”(《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唐诗宋词元杂剧,小说成就数不清。
四、趣味记忆法
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起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易于记忆,并能牢固保持。古文里,“山之北、水之南”往往用“阴”字表示,有些学生就是记不住,那么,就可以设为:“我们(长江以南的人)处于阴间”,这一反常的话语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且牢记了水南为“阴”,反之则为“阳”。
五、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干枯的文字,运用联想的方法来进行记忆。如背诵《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眼前出现: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这一千古名句就能很熟练的记住了;在背诵古诗、对联时,还可以运用对比联想,因为许多诗集、对联大多是按对仗的规律写出来的,如杭州岳飞庙有这样一副楹联,写的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和“无”是相反的,埋下烈士忠骨和铸就奸臣是相对比的,相传这里埋着民族英雄岳飞的忠骨,后人由于痛恨奸臣秦桧用阴谋害死了他,用铁铸了秦桧夫妇的跪像放在墓前。只要记住这副对联的上句,下句也就不难凭对比联想回忆起来了。
六、分类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是按照事物的某些内在联系和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归纳的方法。如记忆宋词作家的流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属于婉约派,他们的作品大都抒情婉转,语言清丽,刻画精细,细腻缠绵,内容狭窄;苏轼、辛弃疾、张孝祥等属于豪放派,他们的作品意境雄浑,气象恢宏,或逸兴遄飞,情辞酣畅,内容较宽泛。
七、比较记忆法
比较法,是对不同的识记材料,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辨别,并把握其异同,从而进行记忆的方法。比较的技法一般有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两类。以记忆“罄”“磐”“磬”三字为例,我们可以从字形、字音上“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那么这三个字就能区分的清清楚楚了。
八、迁移记忆法
迁移记忆法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里有知识的前后衔接,符合认知规律。如《马说》中有“马之千里者”是一个定语后置的倒装句,在学习《石钟山记》中的“石之铿然有声者”时运用迁移记忆法很容易就知道这也是一个定语后置的倒装句。
九、接力背诵法
背诵时,可以几个同学进行接力背诵,这样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接力背诵法可以采用“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2.“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
十、反复记忆法
反复记忆法,是对已经识记的材料进行及时、经常的重复记忆的方法。不要以为已经能够背诵的东西,就是永远识记的成分,及时的温习,对保持记忆也很重要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著名的遗忘曲线显示了遗忘的规律:人们对事物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所以學到知识后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才能巩固。巩固,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只有巩固了原有知识,才能积累知识,扩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