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玮
摘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共同认可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也是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衡量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一个价值标准。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从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走向,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级能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生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是它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80后是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有些人认为他们的成长环境优越,追求享受,是颓废的一代,但是2008年5月12号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千千万万的80后地震一线,以顽强和坚韧的性格,勇敢、沉着、冷静的态度,与灾难抗争,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勇于担当、敢于承担社会的责任的一代。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大学生都是95后,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优点,比如乐于接受新的事物,敢于尝试,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开朗活泼,积极上进。但他们一般都生活在一个较好的家庭环境中,很少经历困难和挫折,他们和80后、甚至90后相比更自我,更任性,更极端,更叛逆,他们特立独行,缺少坚持和毅力。但是通过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接触和碰撞,我发现这些学生更多的是缺乏信念和理想,缺乏对社会的认同感,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不高。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加以积极引导,通过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
下面就结合思政课教学谈一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
一、爱国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不管它的意识形态如何,爱国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高的道德。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切记只讲枯燥的理论,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并借助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与责任心。比如开学第一周,组织学生学唱国歌(因为不能完整的把国歌唱下来的学生不占少数);每年国庆前夕进行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或辩论赛;观看爱国影片等等,另外还组织学生观看了今年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对学生的震撼很大,使他们强烈的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伟大,增加了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此外,还应该让同学们知道,爱国不是唱高调、喊口号,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是要从点点滴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修德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这凸显出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当代大学生中却不乏缺乏理想信念,道德缺失等现象,而其中追重要的就是诚信的缺失。
古语讲“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立国之本。我们都曾学过《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小古文,故事讲的是汉朝的太丘县令陈寔与朋友约好一起出行,当朋友失约时他没有姑息迁就,决然而去。友人来后发现陈太丘已走非常生气,对陈太丘七岁的儿子元方说道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古代一个七岁的孩子都知道要讲诚信,何况我们现代的人呢!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当中确实存在不少诚信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考试作弊。
作弊的大体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平时不爱学习,为了及格而作弊;另一种是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为了考个更好的分数以便评上奖学金、进学生会或者入党等等原因不惜铤而走险;第三种是从众心理,别人都抄我干嘛不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试作弊现象在大学生当中是非常普遍的,而在这些作弊的学生中不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案例。另外,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级能人才,所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绝大多数没有干过家务活,更不要说使用工具加工零件了。比如金工实习,要求学生用所给工具加工一个小铁锤,有些学生就因为怕脏怕累不愿意自己去做,而是跑到铁匠铺花钱找人加工。这些都表现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经常讲一些诚实守信的案例;考前进行诚信教育;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用人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及国家对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使学生不仅认识到失信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和社会可能会造成的危害,同时还应明白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从而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水平。
三、善学
《三字经》上曾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由此可见学习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而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培育同样需要知识的支撑,大学生如果不能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将来就不可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技能人才,但技是有些学生却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进入高职院校就是来学习技术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就可以,从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不能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是习惯于死记硬背,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勤于学习,还应该善于学习,即学思结合,做到温故知新,活学活用,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践行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培育同样不能纸上谈兵,而是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将核心价值观真正运用于学习,运用于生活,运用于实践,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学会勤俭节约,宽厚待人,谦虚礼让,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学会自律自省,勇于担当,只有做到内外兼修,知行统一,才能使核心价值观不仅成为学生的内在的精神追求,同时还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大学生的变成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它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变成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内化于大学生的内心”又“外化于他们的行为”,进而形成大学生自觉奉行的一种信仰。总之,当代的大学生,只有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并在实践中运用它,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作者单位: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