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东
美国
美国是世界经济超级大国,但是相比中国、英国,美国确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一个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底蕴的国家却可以成为世界头号图书版权贸易国。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运行良好的市場体制、健全完备的法律法规、雄厚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储备、实力殷实的出版商和功能强大的行业组织成就了其世界与出版大国的地位。另外,不像日本这种主要以大和民族为主的单一民族国家有着明显不同的是,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民族构成使其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在其畅销书的作者中可见一斑:《廊桥遗梦》的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和《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白人,《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清崎是日裔美国人,《麦田的守望者》的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犹太裔美国人,《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是阿富汗移民。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出版行业的产品发展方向不是单调乏味的,多向性的选择让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读者都能从美国出版的图书中找到自己文化的影子,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美国本土特色。加之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推动,美国在图书版权贸易中占尽优势。
美国出版并销往世界各地的畅销书可以说俯拾皆是。从美国畅销书写作的历史来看,他们在选题上有高度风格化、类型化的特征,有专门写恐惧的或者惊悚的,还有专门写情感的,这种类型化使得他们在把握同类题材时显得得心应手。因此,深入成熟的市场调查可以帮助出版商细分读者群体与目标市场,精细完善的市场推广可以使本就定位准确的产品“适销对路”。美国一直都是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甚至是文化贸易最大的贸易对象,这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必然性。
英国
在本文对比的三个国家中,英国的本土人口是最少的,只有6304.7万(2012年统计),但是英国却拥有世界排名第三的版权贸易额。从《哈利·波特》《时间简史》《岛》等英国世界级畅销书可以发现,本土人口不算众多的英国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原因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以英语语言为主体的国家作为其广袤的市场腹地。就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而言,是一个覆盖数十个国家,人口超过2.1亿(截至2005年)的大型国家共同体,其内部的文化沟通联系十分频繁和紧密。的因此,英国出版商的视野和立足都极具尖端国际意识。不管是从选题策划再到发行和市场推广,英国出版商都能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的需求,加之英国拥有一批诸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等国际顶尖院校和培生出版集团、DK出版集团等大型出版集团作为领军队伍,英国的出版业始终居于世界出版行业的前沿行列。
日本
作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日本的文化产业同样强劲。日本在“脱亚入欧”后,不仅经济上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日期,在文化方面也并不逊色。日本文化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日本的出版产业是充分体现这一特征比较成熟的产业。日本有着“亚洲出版旗帜”之称。作为一个东亚国家,能够长期处于世界出版行业的前四,说明了日本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明显优于中国。日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作品输出国,世界上60%的动漫作品来自日本,2011年日本动漫产业产值约6000亿美元,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从《挪威的森林》《失乐园》等优秀的图书可以看出日本文学在大量吸收中国文学词汇的同时,创造了独具民族形式的文学形式,并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细腻的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思考。这使日本出版业具备鲜明的“日本特色”。虽然日本的出版业的衰微的势头较过去十分明显,但是作为在文化上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东亚国家,日本的出版业值得中国研究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正如奈格里(美)和哈特(意)(著有《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所说,我们面对的时代是一个“资本主义逻辑全球化的时代”。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一次次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大变革开始,直到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欧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仍然在引领从经济到文化各个方面的潮流。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控制和影响并没有因为它们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而彻底结束。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强大优势把以前的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力逐步转化为文化话语的控制能力。在文化领域,发达国家仍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着剥削与控制,保留着诸多的“文化权利”,其中包括理论话语权、社会制度话语权、日常生活话语权和精神状态话语权等等。
这就是中国对美英日图书版权贸易的“资本主义逻辑”下的文化窘境。一方面,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既定基本国策,中国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文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强势话语权造成“强势出版”现象。“中国经济奇迹”不过最近十余年的事,也就是说,中国作为经济大国进入世界视线的时间也就是区区十余年,无法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数百年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的地位相提并论。经济地位尚是如此,无提文化地位以及文化影响力。加之,中国图书出版业尚有许多方面亟待提高和完善,若想打破中国对美英日的图书版权引进输出失衡的局面,未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