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秋 李玉兰 廖莹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运行等多重叠加机遇,南宁市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遇挑战并存。通过对南宁市当前科技人才政策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人才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科技人才政策建设建议,这对优化南宁市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促进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宁市 科技人才政策 创新 研究
为了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高地,促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来邕创业发展,南宁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文件,从创业扶持、税收优惠、生活保障和奖励激励等方面推进政策创新,形成一整套综合性的人才政策体系。
1 当前南宁市科技人才政策举措
1.1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南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人才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11年起,市本级财政按当年可用财力的1%设立市高层次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专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工作生活条件改善。2014年,南宁市印发《南宁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奖励暂行办法》,该办法对南宁市急需人才奖励的适用范围、奖励办法等方面都作出了要求,从以往人才引进类别重点不明转变到重点推进产业尤其是6大重点产业发展上来,符合条件的紧缺人才,可依据该办法由企业统一申报奖励,由南宁市根据其贡献给予不同的奖励。
1.2 突出区位优势,打造人才特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运行等多重叠加机遇,南宁市全力打造引领北部湾、服务广西、辐射东南亚的人才“硅谷”。2012年南宁市提出了建设人才特区的11项特惠支持政策,引进发展亟需的各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继续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南宁市着手调整并出台《南宁市加快人才特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力争通过3年时间,把南宁人才特区建设成为北部湾人才改革综合实验区中的龙头引领,每年支持6大重点产业及其它重点领域引进10名(支)左右能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团队),每支人才(团队)予以50-500万元不等的创新创业资助,形成“6+X”的人才高端集聚模式。同时,借助知名猎头公司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施“百名工科博士硕士入邕企”计划,开通“绿城联合引智”直通车引才,对重点产业引进的急需紧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投融资人才给予入企补贴。
1.3 加大力度,完善人才后勤保障体系。2014年9月,新的人才安家费政策大幅调整安家费标准,按人才资格条件设置了不同的补贴标准等次,安家费政策支持发生转变,从以往选拔人才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重学历,轻能力的人才的评定标准,改变为既考虑了学历学位层次,更重视专业技术能力,对象由以往的机关事业单位转为以企业引进的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为主,列入引才目录并符合相应条件的新引进人才,按人才资格条件可享受不同标准的人才安家费补贴。
1.4 完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各类高层次创新中心。借助3年行动计划,南宁市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各类专业平台,将专业平台建在企业上,重点支持特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或专业院校合作,设立联合产业研究院等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立起各类高层次创新中心,另一方面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孵化园和产业共性技术区等共性平台建设,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展各级孵化器建设,形成共性平台建在产业上的良好格局。
1.5 拓宽人才的培养渠道,多层次、多渠道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南宁市科技人才小高地,实施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形成本土一流人才围绕重点研发项目强强联合的格局。二是对科技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科技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地人才培养。三是依托科技项目为载体,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推动企业及科技人才开展自主创新研究,从而推动产业化发展。
2 南宁科技人才政策存在问题
2.1 科技人才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科技人才政策知晓程度不理想。根据课题组调查问卷发现:有近61%的我市科技工作者不了解南宁市相关科技人才政策,影响了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二是人才政策在宣传上存在滞后,宣传方式、渠道不够广,仅仅停留在发布会、人才交流会等单一的形式上。三是宣传存在局限,传播范围不广。多数政策只在本地的官方媒体发布,较少在非官方的知名度高的媒体发布,同时,也较少赴先进城市开展专题推介会。
2.2 缺乏科学的科技人才规划,导致结构不合理。南宁市科技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一是南宁市的科研机构不仅数量少,规模较小,且大部分均为推广、应用、普及的科研部门,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研部门少。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科研机构也少,且规模较小,能力不足,不能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二是南宁市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密度较低,《南宁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对策研究》表明,南宁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密度较低不仅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而且低落后于这些省份的部分地级市,与东部地区规模相当的省会城市比,低于福州等城市;与中部比较,低于南昌、合肥、和太原等地区。
2.3 吸引人才的综合环境竞争力存在不足,人才总量较小。由于区域经济实力等原因限制,在有相同的吸引科技人才政策的条件下,欠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综合环境竞争力缺乏,人才增长缓慢。2014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数据显示:国内城市各分项竞争力排行榜前10名单中,综合经济竞争力、知识城市等多项衡量综合环境的排列,南宁只在“生态城市竞争力”前10位,“各城市人口流入数据/人才吸引力” 不在排名前50名。《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2010-2012)》也表明,在区内城市的竞争力对比中,南宁市仅在人才结构竞争力方面具有微弱优势,在人才创新竞争力、人才投入竞争力等方面显示相对弱势。
2.4 存在着“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虽然南宁市人才相对较多,但使用效益不佳。 如一些单位或企业出于政绩、业绩、形象的需要,用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来了一些高端专业人才,但在引进后,并没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平台,导致该市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的投入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3 南宁市科技人才政策发展与思考
3.1 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力度。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政府部门牵头,到企业、高校、区内外开展人才宣讲工作,并重点介绍人才引进与激励政策,扩大本地区人才科技政策的知晓面以及影响力度。②利用媒体、公共信息网络宣传政策。在电视台、电台等传播媒介上宣传报道人才政策的相关优惠政策,在市级相关网站建立人才政策专栏,宣传人才政策及政策,吸引全民对本地科技人才政策的理解和关注。③向人才市场、高校、企业、创业园、孵化基地等人才交流密集的地方发放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宣传材料,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力度。
3.2 内外兼修,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①培育产业集群为创新点,壮大以产业为支撑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关键在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支柱性产业以及特色产业,以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②通过已建立的南宁市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广西基地为载体,围绕自身的重点特色产业、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的重点产业体系,集中力量重点开发和培养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集聚和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集群。
3.3 加强服务意识,继续完善后勤服务保障。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围绕重点产业建立学科齐全、分级分层的科技专业人才动态信息库,从而掌握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分布态势及专业平衡状况为服务对象建立动态服务档案;建立人才服务专业团队,协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3.4 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人才使用效益。①大力提高政策的执行力。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落实方案,扎实做好任务分解、政策细化、政策解读、咨询服务、责任落实、加强监督等各项工作,增强政策落实的系统性。②根据产业重点引进人才,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根据产业重点,有针对性的引进科技人才,同时,提升和发挥科研院所人才优势,加快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环境建设,加大企业培养人才的意识,提高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确保科技人员能有学术发展的空间。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要素,对地处西部地区的南宁市而言,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人才市场,需要根据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因地制宜,及时调整相应的人才政策,从而加强人才政策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人才为南宁市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伍梅,陈洁莲.广西高层次创新性科技人才政策问题与对策[J].科技研究管理.
[2]务腾飞,赵金玲.八方英才汇聚南宁 智力支撑绿城腾飞[N].南宁日报.
[3]《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201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