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爱嗑瓜子

2015-05-30 19:52
凤凰资讯报 2015年39期
关键词: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

嗑瓜子的习俗在明代已经流行,清代民国愈演愈烈,晚清之前,“瓜子”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以来南瓜子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花子又异军突起,最终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清时就流行嗑瓜子 中国人精于饮食,喜食瓜子可能源于节俭的理念,而后逐渐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成了一种习俗。

北宋初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在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了“瓜子”。之后,吴越广为流传的《岁时歌》则记载了“嗑瓜子”的习俗,“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 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这说明明清时已经非常流行了。

康熙年间文昭的《紫幢轩诗集》中有诗《年夜》,“侧侧春寒轻似水,红灯满院揺阶所,漏深车马 各还家,通夜沿街卖瓜子。”乾隆年间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也记载了北京的元旦,“卖瓜子解闷 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乾隆帝在新年之际,在园(圆明 园)内设有买卖街,依照市井商肆形式,设有古玩店、估衣店、酒肆、茶肆等,甚至连携小篮卖瓜子的 都有”。文学作品根植于现实。《金瓶梅》《红楼梦》《孽海花》等明清小说中都有卖瓜子、嗑瓜子的情节 。清中前期“锦州海口税务情形每年全以瓜子为要,系海船载往江浙、福建各省发卖,其税银每年 约有一万两或一万数千两,或竟至二万两不等”,可见瓜子消费量不可小覷。

从领袖到平民都爱吃 民国时期丰子恺先生花大篇幅叙述了中国人嗑瓜子的习俗,但他最痛恨用嗑瓜子来“消磨岁月”,把嗑瓜子当成国民劣根性的一种进行批判。当代作家权延赤的纪实文学《餐桌旁的领袖们》还提到,“毛泽东喜欢吃黑瓜子(西瓜子),刘少奇喜欢吃葵花子,高岗是不管黑的白的,能吃的就往嘴里放……天天夜里开会,毛泽东(的瓜子皮)建一座‘宝塔山,刘少奇堆成‘蒙古包,高岗有时一簸箕都装不下,要分两次装。”总之,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喜食瓜子。

南瓜子葵花子是舶来品 向日葵和南瓜都是美洲作物,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辗转传入中国,这大概是在16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晚明的嘉靖年间。在清代,向日葵主要作为观赏性植物,食用及售卖也只是偶有记载。民国时黑龙江的《呼兰县志》较早记载了向日葵大规模栽培,“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这说明葵花子已经开始流行。南瓜子要比葵花子流行得早些。晚清以来,南瓜子可食的记载非常多,远超葵花子。不过到了民国时期,南瓜子虽然已经有广泛的食用人群,但是与西瓜子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葵花子和南瓜子虽然都是瓜子中的一员,但是在社会上流行却是近代以来的事——南瓜子大概从晚清开始流行,葵花子大概从民国时期开始流行。那么明代以来就已经流行的嗑瓜子习俗,嗑的是什么瓜子?不难推测,必是西瓜子。

中国最流行的是西瓜子 西瓜品种众多,从元代开始,各地方志所记载的西瓜品种达50余种,不单有今天我们以食用瓜瓤为主的西瓜,还有专门以食用瓜子为主的西瓜。法国传教士古伯察曾在19世纪中叶前后旅居中国大部分地区,阅历异常丰富,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直接而细致的考察,他对西瓜子的描绘很多:“中国人对西瓜子有着特殊偏爱,因而西瓜在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地方,丰收时节西瓜就不值钱了,之所以保留它们,只是为了里面的瓜子。有的时候,大量的西瓜被运到繁忙的马路边免费送给过往的行人,条件是吃完了把瓜子给主人留下……”(李昕升)

猜你喜欢
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
冬季吃点葵花子防冻
南瓜子保护前列腺 吃生的还是熟的
写好点画
一颗西瓜子
每天吃点南瓜子护牙又护脑
一颗西瓜子
每天吃点南瓜子护牙又护脑
西瓜子和抖勺妹
关于葵花子被偷吃的调查报告
关于葵花子被偷吃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