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湉
【摘要】当前兴起的以校园网和手机信息平台为主体的校园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载体,本文着重对新媒体以及校园新媒体做出相关概述。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科学内涵
(一)新媒体的涵义
新媒体是指在新的网络技术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新式形态,如网络杂志、线上报刊、online-radio、MSN、公交车载媒体、Web2.0宽带网络、Qing-blog、3D或4D电影等,同过去被大家广泛熟知的四项传统传播媒介相比,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网络技术是新媒体的最大亮点[1]。新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大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及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媒平台[2]。
(二)新媒体的五大亮点
美国俄裔新媒体艺术家列维·曼诺维奇根据新媒体的内容要素将其划分为五大细类,即:以数字的方式展示(Numerical Presentation);模块化(Modularity);自动化(Automation);可变性(Variability);转编码性(Trans-coding)[3]。
1.领域无边性
网络无边界,不受地域限制,海量的信息资源不断更新,新媒体的第一大亮点就是不受时间、空间、内容等等限制,随时随地供消费者遨游网络世界,获取各自所需的不同资料、信息。还有就是新媒体的无阶级传播特点,略去了搜索者很多繁琐的步骤与环节,使得信息的扩张和传播更加无国界限定、无时间规定,进一步凸显了新技术带来的全面变革。
2.方便快捷性
新媒體是以高知识含量、高科学技术为伴诞生的,其发展迅速,已由线性的传统媒体报道逐渐转变为如今网状的互联网报道。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存储以及快捷检索的功能,用户可以主动便捷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被动接收。网络媒体的快捷和信息检索优势,有利于高校迅速地传播国际国内时事新闻,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提高正面的思想导向。
3.实时交互性
通过新媒体,传播者和接受者能够在不同地域、不定时间进行互通,且双方的信息都会被隐藏,扮演的角色每次都有所不同,也不断改变、替换。网络媒体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技术背景下,强烈的交互性是新媒体技术革命的最大优势特点,通过这一亮点,资讯的发布者和消息的聆听者是交互的,可以随时变更角色,互换信息,每个参与个体都能在新媒体平台中获取新知识和新资料。
4.个性化服务
新媒体多种多样的载体媒介形式,能够很好的供使用者更替使用,同时也使网络资料得到的不断更新和扩充。新媒体融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为一体,提供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服务,每个人都可以用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传播载体,而信息传播者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传播形式上,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娱乐性。
5.虚拟多重化
众所周知,在网络世界中消息发布者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是多元化的,不同国界和不同背景的信息源都可能来自任何人。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源头或许都是虚拟的,传播者与接收者的互动关系都是不时更替的,且大多数选用特殊符号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
二、校园新媒体解说及现实意义
(一)校园新媒体的定义
校园新媒体是以新媒体的建立和运行为基础,采用互联网、手机通讯平台等媒介为手段,具有信息丰富、图文声像俱全、搜索灵活快捷等特点的一种新兴大学校园媒体形式。校园新媒体以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信息资源,逐渐成为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使它成为大学青年学生们的新宠。
校园新媒体的形式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还包含电子邮件、博客、播客、QQ聊天软件、网络游戏、论坛、手机通信和最新流行的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是信息时代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手段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和辅导员要时刻关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型传播媒介的发展动态,汲取其中相关的有利手段策划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互动项目,努力加强高等教育的学科互通性,用正确的观点和舆论引导学生,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传统媒体带来的信息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青年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了,新媒体的出现,不论从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上都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具有五大亮点的新媒体信息技术时时刻刻贯穿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深受青年人的喜爱和追捧。
(二)校园新媒体的价值影响
1.丰富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载体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新兴的传播媒介应运而生,大学生喜欢追赶潮流和创新事物,因此也成为使用新媒体的较早群体之一。信息科技的更新换代,促使媒介的传播方式日趋成熟和完善,原来单一的、被动的、静态的传统方式逐渐被互动的、自主的、动态的新媒体手段所取代,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在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大学生在通过新媒体技术摄取知识信息的时候,也潜移默化的帮助新兴科技扩大了传播局域,不断增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转变了大学生的交流方式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多以书信、电话为主。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兴的社交网络工具成为了在校大学生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借用MSN、学校贴吧、QQ等聊天载体,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家人、朋友进行联系和视频;把在校的所思所想及时与辅导员汇报和交流;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校相关学生工作项目的执行效率和效果。但由于网络世界的无边性和虚拟性,使得青年学生在展现自我个性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的引发了一些心理问题和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问题,需要老师们及时引导和正确启发[4]。
3.张扬了青年学生的个性主张
信息科技的不断扩大化,使得“新媒体——学生”互动式信息机制正在形成。微博、MSN、飞信、论坛贴吧、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网站等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网络载体”,已然成为在校大学生们最喜爱、最经常使用的新媒体“产品”。通过这种独立的“个人网络空间”,大学生可以不受约束的利用更多载体和方式淋漓尽致地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个性风格,充分体现实际学习生活中被隐藏的真实人格,使他们容易获得实际生活中可能无法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2(6):64-66.
[2]李建秋.论新媒体传播传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转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6):80-86.
[3]蒋宏.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14.
[4]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12(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