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被忘却的钵园

2015-05-30 16:07韩海彬
出版广角 2015年4期
关键词:林氏陈列馆石刻

《钵园谈艺录》由钵园主人林汉涛编著,展现了林氏两代人艺事活动的记录、总结和展望,时间跨度近百年,真实地记录了林半觉先生一生的荣耀、欢乐和痛苦,见证了林汉涛创办纪念馆的辛酸、努力和坚持。

[作者简介] 韩海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钵园谈艺录》由钵园主人林汉涛编著,展现了林氏两代人艺事活动的记录、总结和展望,时间跨度近百年,真实地记录了林半觉先生一生的荣耀、欢乐和痛苦,见证了林汉涛创办纪念馆的辛酸、努力和坚持。

钵园是林半觉艺术陈列馆所在地,位于叠彩山之下。在叠彩山,“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陈毅元帅题刻使得景点“风洞”游人如织,而叠彩山下的钵园,林半觉艺术陈列馆所在地,则鲜为人知,难以找寻。追溯至清代,钵园当时名声赫赫,清代名士袁枚曾多次造访钵园,并赋诗收入《小仓山房文集》,借助袁枚这位当时文坛盟主的地位,清代的钵园广为人知。而民国时期,并无一本关于钵园的著作传世,影响了其名声的发扬和传播。值得欣慰的是,随着《钵园谈艺录》的出版,暗淡了的清代风貌,远去了的民国艺事,忍辱负重的担当,苦心孤诣的坚持,在这部60余万字的图书中得以展示,相信钵园会如袁枚叩门造访徘徊流连一样,再次引得世人的关注。

林半觉(1907—1983年),广西融安县人,字半觉,号觉斋、钵园居士、苍松室主人。早年从学于前清举人石金声,研学《汉铜印谱》,为以后从事篆刻艺术奠定了重要基础。1924—1934年,黄宾虹到桂邕讲学,林半觉得到黄宾虹亲传古印之学,并介绍吴昌硕篆刻之技法。1938年,林半觉历任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广西艺术专科学校的讲师、教授十二年,其间编写篆刻讲义教材多种。新中国成立后,林半觉曾任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专任委员、桂林市文化局顾问、多届桂林市政协委员等职。他积极从事桂林风景文物的发掘考证、整理研究,积累的文字手稿达数百万字。

林半觉借广西石刻展览会横空出世一举成名。1940年2月起,他受广西地方政府命编辑《广西石刻志》,开始访拓古碑,搜集珍贵碑刻1300余件。抗战胜利后,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他在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广州举办了广西石刻巡回展览。展览的目的是,“广西地方政府为发扬地方历史文献,倡导学术研究起见,特派员携全省石刻榻本数百幅到省内各大城市举行展览”,各地报刊热烈报道,震动全国,影响深远。“文革”期间,林半觉将自己几十年呕心沥血撰写的《桂林石刻》精稿24册1300余篇全部捐献给国家。

1984年,《林半觉篆刻遗作集》在日本出版发行,收录了林半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四百多方,这是中日建交后由日本出版的中国当代金石篆刻家的第一本篆刻作品专集。日本京都书画院八十八高龄的理事长秋山公道为专集题写书名,书法篆刻家兼评论家梅舒适先生亲撰前言,称赞林半觉“篆刻精研秦汉,风格朴茂苍秀,高贵尔雅,更充分吸收了近代艺术风格”,给予高度评价。

林半觉去世后,其子林汉涛凭着光大老一辈文化人精神的一腔热血,用了10多年的时间,搜集父亲留下的文化遗产270多箱,并修建陈列馆。位于八角塘钵园的林半觉艺术陈列馆,收藏了林半觉先生的《桂林山水游记》《桂林石刻志》《桂林校碑记》《觉斋印存》《钵园诗稿》《临桂金石目录》《桂林石刻》等百余部遗著和手稿,还收藏了林半觉先生亲手篆刻的120方印章以及他生前珍藏的名人字画、墨迹手稿、书札碑帖、书籍资料等。林汉涛说,“我不怕吃苦,妻子也支持我,我们乐意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心血,搜集、研究、整理并建馆,展示这些大名鼎鼎的已故文化名人的光辉业绩”,这种坚持精神,十分令人感动。

林氏父子做了一件益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文化藏传工作,林半觉艺术陈列馆见证了两代文化人的良心和对祖国文化的深情守望。林半觉20世纪初到达桂林,林汉涛在桂林生活了70多年,钵园见证了林氏父子近一个世纪的桂林情,《钵园谈艺录》所透露的心迹,诸君必能神会默契,为祖国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钵园谈艺录》

林汉涛    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

定价:198.00元

猜你喜欢
林氏陈列馆石刻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某陈列馆鉴定与改造加固研究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王老五破案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林语堂巧释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