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教辅图书运用二维码呈现与图书内容深度融合的趋势,教辅图书如何有效运用内容二维码实现图书内容的最大增值,是出版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文章在探讨教辅图书内容二维码的发展现状及优势的同时,指出目前教辅图书内容二维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辅图书运用内容二维码的原则及对策。
[关键词]教辅图书;内容二维码;优势;问题;对策
[作者单位]田鹏,江苏教育出版社。
一、教辅图书内容二维码的发展现状
随着二维码在报刊中的运用,教辅图书中的二维码应用也悄然兴起。二维码引入教辅图书最初仅仅是在图书封面或封底设置,链接出版社网站、微博、微信等,提供新书信息、优惠信息等服务,其更多的是出版社的宣传促销手段。近两年,二维码在教辅图书中的运用呈现与图书内容深度融合的趋势,在例题、习题等具体内容旁设置二维码。读者通过扫码,可直接获得图片、动画演示、音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的延伸内容。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大大拓宽了教辅图书使用的广度和深度。此种在教辅图书内容中植入,与图书内容紧密匹配的二维码,即本文所指的“内容二维码”。
内容二维码在教辅图书中运用较早的有2013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解题高手(微视频版)》,该书在每道例题旁设置二维码,使用者通过扫码即可免费观看与之相应的名师微视频讲解,成为开创“移动学习”新模式的领先力量之一[1]。此后,市场上涌现越来越多设置内容二维码的教辅图书,如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凤凰新学案》,经纶文化传媒集团的《课时作业》《教材解析》等。特别是一些以往需要通过光盘来插入音视频的教辅书,如英语听力也转为使用二维码,二维码成为连接图书与影音最为便捷的通道。
二、教辅图书内容二维码的发展优势
当前,运用二维码提供内容增值服务,打造“多媒介复合出版”的教辅图书,已逐渐成为教辅图书市场的一个新热点。尽管总体来讲,相对于封面(底)二维码,目前教辅图书内容二维码的运用较少,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笔者认为作为沟通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的媒介,内容二维码在教辅图书中的运用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第一,内容二维码能弥补纸质教辅载体、版面、印张限制,以及无法及时更新等诸多缺陷,为其提供更多内容拓展的空间。通过二维码链接微课、微视频,直接将名师带回家,能带给学生别样的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和更优的学习解决方案。教辅新政后,面对教辅图书品种高度饱和、内容高度同质的市场困境,谁能以优质创新的内容和服务满足目标群体的学习需求乃至体验需求,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第二,内容二维码的特点是即扫即得,对教辅内容无缝对接、深入挖掘、精确匹配。这使其相对其他教育图书数字出版形式来讲,能避免中小学生在海量数字资源中的信息迷航,大大提高了数字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性,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内容二维码植根于纸质教辅,因此它能充分利用纸质教辅的优势,诸如方便学生书写、计算,内容更具有系统性等。相对其他数字出版形式,内容二维码更适应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总之,精心设置的内容二维码可充分发挥纸质教辅、数字出版两者的优势,使两者相得益彰。无论是从纸质教辅图书的内容创新、品质提升角度,还是从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角度来说,发展内容二维码教辅图书都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三、教辅图书内容二维码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精心制作的二维码内容资源将对教辅图书及其出版机构带来积极的助推作用,但由于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前上市的教辅图书内容二维码存在诸多问题:
1.二维码的设置随意
部分教辅图书没有对全书进行全盘考虑,对哪些地方需要设置二维码进行内容拓展缺少认真、系统的谋划,对各种类型二维码内容资源缺少合理的配比,二维码的设置显得杂乱无章。此外,有的教辅书中设置二维码的数量过多,影响纸质教辅书的使用,使读者产生“扫码疲劳”,失去扫码兴趣。
2.二维码没有与图书内容有机融合
为了迎合所谓“二维码浪潮”,有的出版社过度使用二维码,教辅图书二维码的运用存在 “二层皮”现象。读者扫描二维码后发现,二维码链接的内容或网站资源与图书的内容完全脱节,或者关联少,甚至二维码直接作为广告设置[2]。这样的二维码显然没有与图书内容紧密契合,也就达不到内容增值服务的目的。还有的教辅书二维码微视频内容仅仅是纸质图书已有文字讲解或参考答案的简单重复,且视频讲解时间过短(仅1—2分钟),讲解不够深入,没能对原书内容进行有价值的拓展,因此,这样的二维码设置的意义也不大。
3.二维码内容呈现形式有待完善
有些教辅图书虽然设置很多二维码,但二维码内容呈现形式不能有效服务图书内容,无法给读者带来较好的学习体验。如有的教辅书在需要动画、视频等更直观形式展现的地方,二维码仅简单地以文字、图片等静态形式呈现;有的教辅书中虽然嵌入了很多视频讲解,但基本上都是微视频(电脑录屏软件+PPT)的形式,缺少微课堂(能呈现课堂师生互动场景)、链接网络视频等更为丰富的形式。
4.二维码内容制作质量有待提升
二维码内容制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读者的学习体验和扫码兴趣。当前许多教辅书在二维码的内容制作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二维码链接的图片或视频画面不清晰,微视频讲解中背景噪音较大,发音不标准,语速过快,讲解语言生硬,缺乏上课时的抑扬顿挫感,微视频中动画或实验设计过于简单,缺乏趣味性等。
四、教辅图书运用内容二维码应把握的原则
教辅图书如何有效运用内容二维码,实现其对教辅图书内容的最大增值?基于实践中的认识,笔者认为教辅图书运用内容二维码应把握以下原则:
1.二维码的运用不能影响纸质图书内容的完整性
纸质教辅与内容二维码的关系应是一种主辅关系,二维码链接的内容应是对纸质图书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既然是拓展内容,读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扫码阅读或观看,不能把纸质图书原有的内容故意隐去,然后通过二维码的内容呈现,否则将会破坏纸质图书的完整性,影响纸质图书的使用效果。
2.二维码的运用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
教辅图书中设置二维码不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也不是为了提供装点图书的噱头,而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音视频讲解、实验演示等纸质教辅书不能呈现或在文中极容易被忽略的内容,这些内容又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极为需要的。
3.二维码的运用应重质量轻数量
二维码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教辅图书的内容,但二维码设置过多,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也会冲淡纸质图书的使用价值,产生本末倒置的不良效果。二维码内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二维码内容使用的兴趣和频次,甚至影响学生对纸质图书的信赖。因此,教辅图书设置二维码的数量应适当,重在提升二维码内容资源的内在质量。
4.二维码的运用对不同类型的教辅书应有所侧重
目前市场上的教辅书大致可以分为知识、方法讲解类和习题类(含测试卷)两大类,对不同类型的教辅书设置二维码应有所侧重。如对讲解类教辅书,二维码的内容应侧重问题情境的视频展示,重要知识点、思想方法的深入剖析总结,能够对纸质图书限于篇幅没有讲透或不方便呈现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对习题类教辅书,二维码的内容应侧重对较难题或易错题的思路分析、难点突破、方法规律总结、易错点辨析,以及变式训练题、拓展提高题的推送等。
五、做好教辅图书内容二维码的建议
1.选择合适的教辅图书设置二维码
应优先选择哪些教辅图书设置内容二维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增值效用?笔者认为,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宜选择寒暑假作业、初高中衔接等没有教师指导,以自学自测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类助学读物,以及提优训练、中高考辅导等难度较大的教辅图书设置二维码,提供视频讲解等增值服务;从教师需求角度出发,可选择教师用书或教材解析类教辅设置二维码,给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备课资源;从增强教辅图书市场影响力的角度出发,可选择市场占有率高、在师生中具有较好口碑的主流教辅品种设置二维码,在做好纸质图书内容的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提供数字化精品资源,提高图书内容的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图书品牌价值。
2.选择合适的内容设置二维码
依据教辅图书的类型、内容、定位,应全面梳理教辅图书内容,精心选取确实需要音视频或图片辅助的内容,凸显二维码设置的必要性。笔者认为重点可在以下方面考虑设置二维码:(1)实验视频(理化生学科中重要实验的视频演示与讲解);(2)过于抽象或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图形、动画、音视频等直观展示;(3)题目(典型题、较难题、易错题)的深度解析及变式题、最新考题的推送;(4)重要知识、方法的小专题讲解;(5)课题导入资料、背景知识拓展。
3.精心制作数字化资源
二维码与教辅图书内容有机融合,数字化内容资源建设是关键。只有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才能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二维码在教辅图书上的运用才会有生命力。出版社应以自制数字化资源为主,组建精干的数字化制作团队,以重点纸质教辅为依托,积极进行音视频等数字化资源的研发。优良的数字化制作队伍应由一线教师、技术人员和编辑共同组成,三者协同配合,发挥各自专长。其中,一线教师应为教学基本功扎实,同时对新媒体、新技术有浓厚研究兴趣的年轻骨干教师,主要承担数字化内容脚本写作、音视频录制中的讲解等工作;技术人员要能熟练进行动画设计,精通音视频录制等软、硬件的使用,能协助教师进行多媒体制作;编辑最熟悉教辅图书的内容、结构,编辑应实现由传统编辑向数字化复合型编辑的转变,积极参与从作者选择、内容选择、数字化资源制作到二维码的生成、检错、修改的全过程,以便监控整个制作流程,实现角色和功能的转换。
总的来说,教辅图书运用内容二维码目前仍处于初步尝试阶段,二维码与教辅图书内容的融合有更大的空间。如何使二维码更加有效地运用到教辅图书中,从而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和更优的学习体验,为传统教辅图书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做贡献,需要教辅出版从业人员共同的努力。
[1]刘海颖. 教辅出版渐入“复合”时代 [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5-20.
[2] 孙珏. 图书二维码影音嵌入制作七要诀 [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