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原府徐沟县苏于沛游历考略

2015-05-30 14:48牛江
经济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游历

摘 要:苏于沛,字雨亭,一字秋甫,别名棲岩隐士。清太原府徐沟县人。他一生为诗1200首有余,诗风朴量清利,在晋阳诗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诗人一生好与文人官宦交游,吟咏赋诗。文章对其游历诗稿《南游稿》为研究对象,考述其早年游历经历。

关键词:苏于沛 游历 考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4-182-03

一、清朝游历概况

游历诗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士大夫游走于各个国家,游说自己的经世治略。到魏晋时期,社会激烈动荡,文人墨客、风流贤士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赏山水之兴,清谈玄学。而发展到清代,士人游幕之风盛行,此时是中国历史上幕府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很多人士在取得功名之前都有过游幕经历,以期能获得进取功名的机会。“在清朝出现过三个游幕活动高潮:第一个是康熙十三年(1647)至四十二年(1703)间。第二个高潮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至道光三年(1823)间。第三个高潮是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光绪九年(1883)间。”

按照清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可分为清前期、清中期、清后期三个历史阶段。清前期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清中期包括乾隆、嘉庆两朝,清后期包括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其中,清中期文学呈现出隐藏了哀音的盛世气象。诗歌作为一种最传统文学形式,发展到清代,范围扩大且扩展速度之快,流派众多。“文人”不再仅仅局限于贵族阶层的雅士,更多是指一个精英群体。而此时期的“文人”,还“表现出自己的时代特色——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统一。”

综合尚小明所言,清朝中期的后半期,至清朝后期的前期,此间这段时间恰是清朝游幕活动的第二个高潮。此时的清朝文坛,正处于历史大变革的前期,享受着盛世最后的余音。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这一时期都不乏游历之文人。而此时也正是诗人苏于沛所生活的年代。

二、苏于沛南游考

苏于沛,自署徐沟人,“家方鼎盛,京外宦者皆有人”,其家世在太原府徐沟县上当属望族,且其族人皆能为文,不负“书香门第”之雅号。他本人年少好学,嗜风雅,喜吟咏,写有诗文1200首有余。所传至今之诗集,抄本有《南北游稿》、《西亭小稿》、《赐绮堂诗稿》二卷和《蒲坂诗稿》、《赐绮堂诗摘存》二卷;刻本存有《赐绮堂诗集》四册。在晋阳诗词史上,他上启青主和莲洋,下启王锡纶、刘奋熙、乔尚谦、曹润堂等,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当年的三晋诗坛上,便已有“雨亭先生以诗名三晋有年矣”这样的评价,名声鸿大。

《南北游稿》是苏于沛早期的诗文集作,是诗人外出游历的专门诗作,分为《南游稿》和《北游稿》两集,合订为一册,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本文拟以《南游稿》为研究对象,对诗人的游历情况做相应的考述。

(一)原因考

《南游稿》一集顾名思义,记录了诗人苏于沛南游的种种经历。创作完成时间大抵在其南游归来后,即“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考证出自本人硕士毕业论文《清苏于沛诗集考证研究》)。据其在诗中所言,南游的目的意在“拟遍探南中名胜”(《归舟杂忆》第19页)。

生于乾隆后期,活跃于嘉道时期的诗人苏于沛,出走游历这一年,正是其一生中的早期,血气方刚之时。在此前的诗文中,苏于沛便作有“独不见,秦宫鲁殿劫灰余,峨峨大厦今安在。”的怀古忧思之作,想必诗人也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责任之士。此次南游,定是想有一番见识,爱读史书的他应该更加深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即使学问湛深,还是需要游历才能真正感受历史的浩荡深沉。

此外,苏于沛出游的这一年,也正是中国历史上幕府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诗人是否想在此次出游中想有得取功名之意,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二)路线考

“空间地域的因素,作为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中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历史人物的活动舞台、历史事件的演出场所,而且是历史时期文学艺术创作者歌咏的对象,取譬的素材,理想的归宿。”以下将对诗人苏于沛所作诗集《南游稿》中涉及到的南游地点今址、历史沿革分别做详细考证。

《故關感旧》一首,所写之地为“故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东90里,今称旧关。据《元和郡县志》:“井陉故关,在广阳县东八十里。”此地是诗人出山西境内的必经之地,也是南游行的第一站。

《获鹿驿中送别位菴表兄之保阳》作于“获鹿县”,今位于河北省鹿泉市中部。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乱,鹿泉县改名为获鹿县,“获”当地方言读作“怀”(huái),“鹿”、“禄”谐音,意即擒获安禄山之意。金元时代,获鹿曾升为州。明代以后复称获鹿县。

《柏乡纪梦》中的“柏乡”,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介于邢台、石家庄两市之间。春秋时期称鄗邑,隋代设柏乡县,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于此,史称“槐阳福镇”。

《挂剑台》中所写之地为“张秋路挂剑台”,位于鲁西平原阳谷县境内。又称挂剑祠,亦称季子祠,有徐君墓在其旁。元代时即记载有古碑刻“季札挂剑徐君墓处”八字。明正德十一年(1516)在张秋工部分司任管理河道官的杨淳修建季子祠,并树碑刻诗。其后,明隆庆年间、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来张秋的文人、官员纷纷题咏镌碑,并续修季子祠。

《渡汶河》所作于“汶上”,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临古城兖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汉书·地理志》载:“琅琊郡朱虚县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汶水出朱虚县泰山(今沂山,古称东泰山)。”河流在临朐县东南部向东北流,至高崖转向东流,沿安丘与昌乐边界,到凌河镇偕户村北入安丘市境。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前后,境内始置东平陆县,隶属兖州东平国。此为汶上建县之始。三国魏晋,今县境统属兖州东平国(郡)东平陆县。南朝时改称平陆县、乐平县。隋初仍称平陆县。唐天宝元年(742)三月,改称中都县,移县城于今治。金贞元元年(1153年)更名汶阳县。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此为“汶上”专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

《滕县》一首所作于“滕阳”,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区,南临枣庄市薛城区,西濒微山湖、与微山县相连,北靠孔孟之乡,和邹城市接壤。

《寒食阴平道中》,完成于“阴平镇”,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西南部。《汉书·地理志》载:“阴平,侯国,属东海郡。章怀注:‘阴平,县,故城在今沂州承县西南。”《峄县志·古迹考》曰:“阴平城,县西南三十里。汉阴平县,属东海郡。”此城始建于西汉,为鲁南古城,西汉成帝阳朔二年封楚孝王之子为阴平侯,始称阴平国,属徐州。东汉置阴平县,属东海郡,属兰陵县。唐、宋属承县。金、元属峄州。明、清属峄县。

《邳州留别》涉地“邳州”,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位于苏鲁交界。是诗人进入江南的第一程。

《宿迁杂诗》作于“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湖泊镶嵌南北,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此地原名宿豫,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春秋时为钟吾子国,秦置下相等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由杨庄牌渡河抵清江浦》一诗中“清江浦”,是“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的主城区中的清河、清浦两区部分地区的古称。于1415年开埠,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清江浦一带明清属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清后期作为新县城由山阳县划入清河县,先后为江南河道总督、淮扬道治所所在。

《淮阴道中》的“淮阴”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的腹地,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原称江苏省淮阴县,因古代县域在淮河南岸而得名。

《夜过宝应》作于“宝应”,是江苏省扬州市下辖县。地处长三角和里下河地区。宝应地名是取“胜宝应真”之义,该词取自佛教中常用术语真如,佛教中真代表绝对真理,如是仿佛,无限接近的意思,宝应一词蕴涵有唐匡复旧物,重获正统名义的迫切愿望。早在隋代,今宝应西部的安宜县发生地塌,县民纷纷迁徙至东邻的山阳县境内,并效仿南北朝侨迁郡县故事,在山阳南部重建安宜县。至唐朝安史之乱,唐国力衰败,特别是淮南诸道及地方节度使处于半自治状态,唐亟需“正名”。恰此时,有淮南道楚州进呈河南巩县尼姑法号真如者在今宝应县县南街得宝河旧址北部发现的“定国之宝”。唐政权遂改元,并以安宜为望县亦更名宝应。

“高邮”出自《高邮》一诗,今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地处江淮平原南端。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中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抵广陵》恰是诗人抵达“广陵”之时所作,此为古城扬州的先名,历史上的扬州。

《隋堤怀古》作于“隋堤”,今位于广陵郡,隋代先稱扬州,又改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605年(大业元年)3月,隋炀帝(杨广)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河渠两岸堤上种植杨柳,称之为隋堤。

《谒三贤祠》中所指三贤分别为欧阳修、苏轼、王士禛,是奉扬州历史上著名的三位文章太守。它的典故出自苏轼纪念欧阳修所作的《西江月》词。康乾年间,翰林程梦星、运使卢见曾、盐商王廷璋先后在瘦西湖畔造园,后改为三贤祠。其地今在扬子江北路上铁道培训中心内,尚有遗意。

《江上》一诗成于“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市。原属扬州吴郡丹徒县。东汉建安(196~219)中,孙权治此,称为“京城”;及迁建业,改名“京口”。东吴建国,隶典农校尉。西晋属扬州毗陵郡。东晋南渡,曾为侨徐州及侨东海等郡治所。义熙六年(410),收复徐州旧地;宋永初二年(421),改侨徐州为南徐州,侨东海郡为南东海郡,仍为治所。刘裕发迹于此,宋时称为“北京”。

《春尽日后游红桥平山诸胜》,涉地“红桥”、“平山”二地,其中红桥,后改名虹桥,人称瘦西湖第一景。平山堂则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平山堂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宋叶梦得称赞此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山堂于元代曾一度荒废,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重新修葺。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山堂毁于兵火,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

《发维扬》作于“维扬”,位于扬州市区中北部。维扬是古扬州城的发祥地,2500年前,吴王夫差在蜀冈之上开邗沟、筑邗城,形成了历史上扬州城的雏形。

《归舟杂忆》是一首组诗,所写之地皆为江淮南中名胜。其中《忆秣陵》涉地“秣陵”,这是秦汉时今天南京的称谓。秦代置秣陵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起初均隶属鄣郡,后又一度改属会稽郡;《忆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历史上作为苏州的别称之一,为春秋吴国故地;《忆西湖》所写“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谒孟庙》,正是诗人拜谒先贤亚圣之地。“孟庙”又称亚圣庙,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南。

《端阳前一日次馆陶县》作于“馆陶县”,是今河北省邯郸市下辖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

《雨过青玉峡》中的“青玉峡”一址,地处曲沃、闻喜、绛县三县交汇的紫金山麓,山中有泉,史称“沃泉”,经青玉峡谷白石山崖,急流直下,形成瀑布。《芹泉道中林木蔚然溪流屈曲篱落田畴掩映如画》一首涉地二处,分别为“芹泉道”、“寿阳”。其中芹泉镇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城东部35公里处,属典型的太行山干石山区。寿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东部。

以上诗歌都有一个特点,便是以地名直接入题。《南游稿》中,诗人所作诗歌共涉地34处名胜之地。路线大致为诗人由家乡出发,经山西故关井陉口,入直隶河北获鹿县、邢台柏乡,进入山东鲁西平原阳谷县境内,过汶上,渡汶河,由山东南部滕阳、阴平镇进入江南。第一站,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邳州。之后依次游历了项羽故乡——宿迁、淮安市清江浦、淮阴道、扬州市下辖县宝应、高邮、广陵。此外,在扬州境内,苏于沛主要记录了隋堤、法净寺、蜀冈、三贤祠几个景点。此外还有南京极其附近的历史名胜。继续南下,进入浙江境内,西湖为最后一站。之后便北归,经由江苏高邮、山东邹城、河北邯郸、山西晋南晋中后归乡故里。此行共经过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五个省市。

其中《归舟杂忆》中小序提及写作时间“丁卯四月三日”,即嘉庆十二年(1807年),又依诗人自云“半年浪迹楚江滨”(出自《感怀》),说明此次出行共历时半年。从上表所列,诗人经过之地,北起河北获鹿县,经山东境内到达运河北,从宿迁、高邮等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一路南下,南达浙江西湖。(参考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6.)此次《南游稿》所涉之地,大多是前人游历未所涉及的历史古镇,但却是经过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有些更是兵家必争之重镇,真正证明前人对诗人苏于沛“书史淹通”的评价并非妄语和谬赞。

(三)游历主题

游历诗,以“游”为主,重在描绘“历”。苏于沛的游历诗歌中,大多描写名山大川、历史古城、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上溯最早可至尧舜时代,尤以先秦居多,唐宋亦不乏之,或登临怀古、或泛舟前游。从主题上看,大致可分为自然风光、人文古迹、行旅送别三种,另外还有个别兼及感悟之诗。

1.自然风光。诗人苏于沛,乃一介文人,好吟诗作赋,此次出行时是诗人弱冠之后不久,正是年轻气盛,胸中之气不可遏之时,以期见识更广阔之天地。虽然此前于沛也曾有不少出游的经历,但仅限于京城一带,真正南下江南感受不同风物人情,此乃还是头一遭。因此,对于一路的自然风光其自是应接不暇,对山水的痴迷、自然神力的崇敬寄寓了无限赞叹,所作诗文也是数量最多的。

苏于沛此行目的旨在“南中名胜”,因此所写自然景色最多的当属苏杭一带。其中《红桥舟中》、《雨后至法净寺试第五泉》、《登蜀冈观音阁望江南山色》、《江上》、《舟夜闻雁》、《扬子桥阻风寄朱兰谷》、《春尽日后游红桥平山诸胜》、《归舟杂忆》组诗,包括了《忆秣陵》、《忆吴门》、《忆西湖》、《忆苕上》四首。据上文路线今址考中,关于江南风光描写的出行路线,依次为浙江杭州西湖的法净寺、扬州西北隅的土山——蜀冈,以及蜀冈东峰的佛教古刹——观音山寺、今扬州邗江瓜洲古运河风景区、人称瘦西湖第一景的红桥和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的平山堂和西湖诸景。

以上诗歌描写中,或“浮岚”、或“澄江”、或“如丝细雨”、或“吴云楚树”,不同于北方燕京之地的粗犷,这里的风光更添有几分细腻和秀气。诗人主要以摹景抒情为主,用浅显、直白的语言,冲淡自然,刻画了一幅幅清丽圆润、婉转动人的江水山色,将苏浙一带自然风光连为一片,形成了一幅纵面的苏杭山水图。此外,还有《山阳晚泊》、《雨过青玉峡》、《芹泉道中林木蔚然溪流屈曲篱落田畴掩映如画》等归乡之时的诗作。

2.人文古迹。江南的自然风光历来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偏爱,但也不乏一些人文古迹,对于史书深谙的诗人苏于沛来说,此次江南之行,垂范先贤、怀古抒情亦是重点。其中《隋堤怀古》一首最为代表。

隋堤缭绕接长渠,开辟邗沟千里余。锦帆天子昔游幸,竟将舟楫作乘舆。青青杨柳栽河口,悴尽千夫万夫手。已从水殿蔭珠帘,更向龙舟拂琼牖。从此扬州胜洛州,春风秋月几勾留。开怀每度樽前曲,选胜还登冈畔楼。一朝内殿鸣刀斧,罗绮业中尽豺虎。玉蛾金茧伞如烟,并作吴工台下土。台下又飞花往事,凄凉孰叹嗟?惟有子规最愁绝,年年啼血玉钩斜。(出自《隋堤》)

隋堤,位于今广陵地区,因河渠两岸堤上种植杨柳而得名。此诗以隋炀帝开隋堤一事为主线,叙述了他调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自长安直通江都。又沿渠造离宫40余所,江都宫尤为华丽。同年仲秋,杨广率萧皇后以下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从等一二十万人大举出游江都,水上龙舟楼船相衔200余里,挽船壮丁8万余人,两岸骑兵护送,旌旗如林,穷极侈靡,耗尽国力,所过之处百姓遭殃的昏聩事情。诗人身临此境,吊古伤今,虽叙述为上,实则以抒情为主,缠绵婉转,又发人深省。

此外,诗人还写有《挂剑台》以瞻仰先贤,感慨当下;《谒三贤祠》膜拜效仿欧阳修、苏轼、王士禛三位诗人,借以表达其诗学观念;《拜史阁部墓》歌颂民族英雄史可法、师法文人气节;《谒孟庙》尊崇传统儒家文人等作品。

3.行旅送别。《南游稿》中,凡于沛所过之处,历史悠久,有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皆赋有诗文。这些诗文中,以地名入题,例如《宿迁杂诗》、《由杨庄牌渡河抵清江浦》、《渡汶河》、《藤县》、《寒食阴平道中》、《淮阴道中》、《夜过宝应》、《高邮》、《抵广陵》、《发维扬》、《出江南界》、《端阳前一日次馆陶县》等,诗人游历的行迹一览无余。

行旅之诗往往伴随送别之诗,其中不乏《获鹿驿中送别位菴表兄之保阳》、《邳州留别》、《喜位菴表兄至宿迁即为留别之作》等作品。

4.个人感悟。诗人此行的目的,在前文中已加以考证。行旅在外的游子,除对自然风物的赞叹、人文古迹的感慨,最多的当属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其中《柏乡纪梦》发出“墙角灯已残,床前月尚皎。布衾冷于冰,鸡鸣天欲晓。”以叙述来达到抒情的目的。

另外,《寒》一首“裘敞谁人赠,途长我自怜。回思在家日,高擁博山烟”,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凄苦;《故关感旧》“此地曾经一往还,韶华弹指五年间。谁知破帽残衫后,又跨疲驴过故关”写出了时过境迁、身贫的愁苦之情;《感怀》一首“检点奚囊差足慰,莺花题遍广陵春”,基本是对此江南游历之行的总结。

(四)创作特色

苏于沛游历诗有其特有的特色。首先,以地点入题。整本诗集完全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录了诗人整个游历的先后顺序。可以说《南游稿》是以时间发展顺序为横轴,于沛所过之重要地点,皆有诗文录之,以此作为纵轴,描绘了一幅可以看得见的江南之行。

其次,将自然风光的描写与游历联系在一起。在诗集中,尤其是苏于沛身在苏浙一带之时,几乎游历尽周边所有风光,在行旅之间寄情山水,借景抒情。

(五)影响评价

《南游稿》中,詩人此次出行,是其早期一次重要的生活与创作经历。在这期间,苏于沛身心开放,较多地融入自然与社会,创作了许多富于感染力的纪游,对风物美与历史的深思,大多总带有一丝历史的厚重感、深沉。此间广泛的交游丰富了他的见解与学识,对他的诗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他后期好交游游历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刘世南.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3] 刘文炳.徐沟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4] 李浩.地域空间与文学的古今演变.中国文学与地域风情.学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作者简介:牛江,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专业。)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游历
晚清时期西人来华游历发展历程及影响
在童话中游历
——阅读《能跑会跳的房子》
斑斓纵横
开学相见时的问答
杭州印象
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传统情怀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游历书海——中班孩子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
蚂蚁帝国游历记
游历阳光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