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5-05-30 10:48莫鹏燕
出版广角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莫鹏燕

在科学信息交流活动中,信息载体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当信息载体发生变化时,必然导致科学交流本身也随之发生变化。以互联网等媒体为载体的数字出版为科学交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不难看出,随着网络数字技术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运用,学术期刊出版的环境肯定也发生了相关质的变化。那么学术期刊如何适应数字新技术,适应新的出版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要讨论的话题。

一、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发展历程

威廉·E·卡斯多夫曾说过:“数字出版源于或者说首次大规模的应用是在学术出版尤其是科技出版领域,最早的几种主要学术期刊的全文在线版本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其出现远远早于万维网的问世,万维网最初恰恰是为了交流科学论文的目的而发明的。[1]”欧美国家电子学术出版物和数据库的创办主体一般是拥有版权的出版机构,其中大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将开发数字出版技术作为其经营重点之一。而且很多欧美大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都会在其网站上提供软件,例如Authority3.0,供作者免费使用,这些软件一方面为作者提供便利,帮助他们制作出符合期刊要求的文章,另一方面又节省了编辑成本,提高了编辑效率[2]。

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从发展历程上讲,可分为原生数字期刊和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原生数字期刊(the born digital journal)是原生数字资源的一种,原生数字资源主要包括原生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章以及开放存取期刊等资源。学术类的原生数字期刊在国外有较多的实践,如Dlib Magazine,国内的原生数字期刊大多为时尚、体育类的杂志,学术类原生数字期刊尚不具备规模。其他类型的学术类原生数字出版也不存在足够的市场。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将传统期刊在内容编辑上的优势,以及数字传播平台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是规模化推进学术内容的数字出版、建立良性市场运作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第二种类型。

二、数字技术可以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

1.数字技术扩大了学术期刊出版的传播范围

学术期刊出版作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和科学知识。而且我们也意识到科学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更取决于其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与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术成果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呢?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就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手段,信息通信技术也扩大了出版产品的传播范围,推动了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国际化发展。

2.数字技术扩大了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服务范围

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应用模糊了学术期刊出版与专业信息服务之间的边界,拓展了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尤其是大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服务范围。徐丽芳老师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模糊了科技出版与科技信息服务之间的边界,拓展了科技出版的产业范畴,促进了科技出版的产业升级,技术作为科技出版企业价值活动的基本构成要件,为科技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与工具。例如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就已经成功地从传统科技出版商转型为“信息提供者”[3]。

三、学术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网络的发展和一些大型期刊网站的建立与应用,为学术期刊传播、交流、文献检索、信息查全查准、利用效率等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化提供了便利。但从实践和学术期刊的发展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数字技术对传统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带来压力

传统纸质学术期刊面临着网络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网络给学术交流带来极大方便,但也影响了纸质期刊的发行,本来期刊发行还有一部分收益可以用以补充期刊编辑出版的运行经费,但现在期刊发行量日益下滑,呈不可逆转之势,必将进一步增大办刊的经济压力[4]。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es)的新任主席、坦普尔大学出版社的社长(Temple University Presses)亚历克斯·霍尔兹曼(Alex Holzman)在2008年的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年会上指出:“学术出版乌云笼罩”。技术在眨眼之间改变了学术出版,开放存取运动、萧条的经济和日益紧缩的州和图书馆预算致使STM的问题已经真正地到来[5]。

2.数字化学术期刊的版权保护问题

欧美一些资金和技术力量较薄弱的中小型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尽管不具备开发数字出版技术的实力,但通常采取和技术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发电子出版产品,并且在合作中仍然会牢牢地掌握电子出版物的版权,而反观国内的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则通常会将从作者手中获取的版权以较低的价格转让给技术开发公司,主要是一些大型数据库出版商,如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版权保护的力度和范围以及版权保护意识都有很大差别。数字化版权问题是我国现今法律法规的一种缺失,已有的法律法规滞后,不适应时代需求,缺乏可操作性,严重制约着数字化版权的价值提升[6]。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知识信息传播迅速,检索、使用方便的同时,版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数字化出版的知识版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必将影响学术期刊数字化的积极性。

3.利益分配争议问题

目前学术期刊知识信息最普遍传播和交流的方式是通过中国知网等几家大型数据库,学术期刊电子版定期由期刊社向数据库提供,但数据库掌握着主动权,期刊社均被动地服从,利益分配的主动权由数据库掌握,对期刊社来说,利益分配就不利。一个学术期刊社平均每年收到各个数据库的报酬总共数千元,不能与其向网站提供的知识资源相匹配[7]。

四、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创新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赢利模式

数字学术期刊的盈利模式,除期刊社的电子期刊、与网站合作的在线阅读等渠道外,CNKI对版权费的收取采取的是与信息资源提供者利润分成的方式,并不再单独向用户收取版权费,它通过电子期刊付费阅读下载、付费检索咨询等方式获利。

今后新的盈利模式,一是数字期刊充分顺应互联网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突破原有在纸介质上用文字图画表达内容的形式,通过技术外包,支持学术成果以多媒体方式加以传播,例如向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方向发展。二是依靠网络出版平台,提供向移动终端传输学术信息和资料的数字化内容服务。三是学术期刊数字化后,除纸版发行收入外,还会增加读者通过网络或手机等终端下载文章、期刊阅读的使用费收入。而且可以对往期刊物再次开发销售,如可以就某一主题、某位作者等将文章重新组合,进行打包售卖;还可就一些研讨活动提供相关的专业文章作为研讨资料进行销售[8]。

2.实现学术期刊的混合媒介经营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学术期刊采用的是一种混合媒介的经营策略。其中,最知名的要数STM(科学技术与医学)领域的《自然》(Nature)杂志。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69年。一方面,大众消费者可以在报刊亭买到杂志的纸质版,另一方面,它也提供电子版,其中包括播客、视频、博客等多种形式,用户可以在网上查阅到1997年以来的所有各期杂志。它的定价分为机构订阅者、个人订阅者、研究生和本科生四个层次。

在AHSS(人文历史社会科学)领域,最好的例子是创刊于1886年的《英国历史评论》(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这本颇有声望的学术期刊同样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并且针对个人订阅者和机构订阅者有不同的定价,单篇文章或者单期杂志也可以在线购买。这种混合媒介的经营方式,能够将数字期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与传统纸质期刊的权威性和审美性完美地结合起来[9]。

3.“内容为王”是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核心

传统期刊出版社要想在数字化建设中,在同数据库出版商的利益分配角逐中夺回话语权,关键是要提升其学术期刊的学术力,这主要靠的就是期刊内容。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始终是核心,这在数字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在不断增强,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和精度、信息的覆盖面以及影响效果等越来越大,读者的选择范围也大为扩大,面对海量的资讯,淘汰将是十分残酷的。学术期刊必须要吸引高水平、创新性的论文,全面提升学术期刊总体的学术质量,要坚持“开门办刊”,广纳稿件,优中选精,产生强大的学术活力。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牢牢吸引读者,使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取得真正的成功[10]。

4.建好学术期刊网站,树立学术期刊网络品牌

学术期刊作为传统的学术媒体和学术平台,在正视网络媒体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术期刊的网络化应用进行发展。已有实践证明,学术期刊结合互联网应用技术进行电子稿件投递、编辑、出版发行以及信息交流与反馈,使得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水平在学术期刊的发展应用上显著增强。对现有的学术期刊而言,网站建设的需求意识符合当前网络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于未来资源的整合也大有裨益。学术期刊网站的建立拉近了编辑部与读者、作者的时空距离,电子邮箱投稿方式以及在线投稿都可以节约作者的投稿成本,也能够及时反馈作者关于稿件的相关信息,便于及时修改和编审,促使科研成果最快发布出去,让广大的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和掌握更多的学术成果信息和科研资讯,同时在线审稿系统的利用也使得待审稿件能够及时送抵审稿专家面前,实现远程编辑和处理,有利于整个学科的快速良性发展。这样,才能树立学术期刊的网络品牌形象,增强读者、编者、专家的交流与互动。

5.完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版权保护

首先,制定和完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立法。由于数字出版不同于传统出版,从内容生产、产品形态到管理过程都具有数字化的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均制定了专门的数字版权法,如美国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而我国的相关立法如《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出版管理条例》以及《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应当制定一部专门的数字出版产业法,明确数字出版的定义、特征和分类,从宏观上规范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在制定并颁布数字出版产业法之后,对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数字出版内容的相关条文进行修改,使之统一。在实施层面,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法律法规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提高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我国盗版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不强。不论是版权权利人、数字出版者、网络运营商以及数字出版作品消费者,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版权意识均有不足,表现在权利人不知道如何维权、网络运营商推卸自身责任,消费者过于追求无偿使用数字出版作品,因此,提高社会公众的整体版权意识迫在眉睫。

五、结语

学术期刊是传播科学发现的重要工具和平台,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和科学知识。在几大出版门类中,学术期刊反映的是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学术期刊出版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我国学术期刊只有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顺应潮流,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科学文化交流与互动。

[1] Brown D. current Awareness of Document Delivery: the changing Market [EB/OL]. http://dx.doi.org/10.1629/060329,2008-12-28.

[2] 郭刚,阮建海. 原生数字期刊导航系统构建研究[J]. 情报科学,2011(9):1327-1330.

[3] 白世伟. 学术期刊举步维艰[N] .光明日报,2013-02-08.

[4] Jennifer Howard. Scholarly Presses Discuss How Theyre Adapting to a Brave New E-World [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8(44):46.

[5] 李仲先. 2006—2010年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理论研究综述[J]. 科技与出版,2011 (3) .

[6] 胡政平. 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利弊及其改进建议[J] . 出版发行研究,2011(10):46.

[7] 查国伟,张小俊. 浅析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多元运营模式[J]. 传媒,2012(6):44-45.

[8] Paul Richardson. 学术期刊可选择混合媒介经营[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29.

[9] 宁平. 数字化视阈下的学术期刊转型发展[J] .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76.

[10] 康建辉,赵萌.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版权保护问题研究[J] .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32-33.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术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