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徐进与民俗二三事

2015-05-30 10:48欧阳珂珮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徐进豆汁徐先生

欧阳珂珮

画家徐进

徐进,1942年12月生于北京。1978年受聘于《工人日报》社,担任专职画家创作漫画和主持漫画专刊编辑工作,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市老舍研究会会员。他的漫画以讽刺为主,在《工人日报》上辟有个人漫画专栏,并经常担任国内外漫画赛事的评委。作品针砭时弊,构思睿智、笔锋犀利、造型讲究,深受读者青睐,其水墨画多被展览馆和个人收藏;其创作和编辑的作品曾10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说起徐进先生,除却他的漫画成就,印象最深刻的交往二三事,便与民俗密不可分。

我常有机会去北京,因徐进伯父和方成爷爷与家父皆是好友,亦都是新闻出版圈中人士,便时常有相会。

一次徐伯父作东给方成爷爷做寿,拉我们到北三环的一家餐馆。进门牌匾便道“老北京”。一入席,只见桌上摆满了北京人喜欢的各色小吃:老北京的焦圈、豆汁,山西的油面儿、窝窝头……徐进先生便饶有兴致地指着一还冒白烟的笼屉问我:“你觉着它们像啥?”我答:“像耳又不像,似乎太小了!”引得席上大笑,徐先生也笑着,夹起其中一片放到我碗里,说到:“所以这是‘猫耳。”我再仔细看去,暗色的面皮隔水蒸过,半透着光亮,隐隐还带着齐整的纹理,倒真有几分猫咪内耳的意蕴来。据说猫耳朵也不止这一种,在这间小吃店,这种“莜麦猫耳朵”是最受北京人欢迎的。不止是这个,各色的北京小吃形态各异。听得徐先生侃侃而谈那每一个小吃的历史和背后的小故事,饭桌气氛更是活跃。老爷子们听着也来了雅兴,纷纷说起老北京才知道的那些事儿。方爷爷特爱焦圈豆汁,夹起焦圈声明:“我可是老北京呢,瞧这焦圈豆汁,可不是老北京的最爱嘛!这家做得地道!外地人可是不知的……”苗地先生也高声称赞此间豆汁味儿纯正。于是我也好奇地喝了一口,却一下子尴尬在那儿——吐也不能,咽也不能,好容易屏气吞了下去,还没来得及感受到点“美”的味觉,刚刚那一脸怪样儿已全然被徐先生看在了眼里。他大笑着跟方爷爷说:“瞧瞧,丫头可喝不惯豆汁呢。”说罢便教我焦圈与豆汁相配更佳,若佐以芥菜头的酱菜丝才算讲究,又说到豆汁为何被北京人偏好等等。无论是出自他口中的描绘,抑或是呈现在笔下的部分,都传神地展现了这样的画面:“灰绿的色泽,透着淡淡的光;入口酸中带着微涩,饮罢却有回甘的物态,以及被挑动的好这一口的食客味蕾被满足时的表情”。于是,一同吃饭也成了非常有趣的事儿,不仅有各式味道、各种故事,那各色形态和人物的情态也随之被带入他的画境,然后成了新的故事。那些画作仿佛民国时期的陈师曾先生留下的《北京风俗》里那般,在寥寥数笔间“寻常市井入丹青”“于游戏之中,寓警世之意”。

徐进先生用他对生活的敏锐触觉捕捉着散落在民间的风俗画卷,如端午漫笔中展现的“锣鼓丝竹即开场,白蛇传奇世无双”“采得菖蒲酿美酒,赋诗填词踏青游”以及“持艾簪蒲额头王,彩线缠粽保安康”“端阳驱疫笙歌怒,龙舟竞渡跃中流”,让这些被保留或者改变的文化,跟随他的笔下线条连缀成串。他不仅仅是再现了一些民俗,更重要的是,在讲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生活里变或不变的故事。

猜你喜欢
徐进豆汁徐先生
豆汁儿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豆汁 老北京的标志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豆汁儿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很久
徐进个展
华夏酒谜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