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肖艳
内容摘要:全面的了解、研究儿童,观察不失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教师的观察是否客观、有效,教师观察能力的高低与否,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
关键词:观察 儿童教育 能力
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才能教好儿童”。而全面的了解、研究儿童,观察不失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教师的观察是否客观、有效,教师观察能力的高低与否,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
一.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陈述
目前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呈现出来的观察能力参差不齐,在确定观察目的、运用观察方法、筛选并记录有效信息、分析评价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教育背景、所在园所性质以及家庭角色都是影响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观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的观察目的缺乏指向性。这样的观察,往往会导致产生很多无效的记录,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泛泛地为了观察而观察,只有带着明确的目的指向性,才有可能有效地记录到能反映你观察期望的有意义的行为和经验。
2.教师的观察方法缺乏适宜性。近年来,每个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在园本教研和外出培训中,老师学习与了解到很多的观察方法。但是,在具体的观察场景中教师往往只会选择自己熟悉、会用的方法,不知道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才是最适宜的。
3.教师的观察记录缺乏客观性与全面性。每个教师都是有自己的主观态度与认识的,在观察记录时间段、场景、站位等方面的选择,在记录时不自觉地加入自己主观评判性的描述等等,这些都导致了观察记录缺乏客观性。很多教师只就一个方面的观察来分析、评价幼儿,这明显是不全面的。
二.把握观察的要素,学会有效观察
1.要素一:明确目的,是有效观察的前提。观察,就是收集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也就是说,观察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要明确目的“我想观察什么”、“观察地点”、“观察时间”、“观察目的”,“观察方法”、“希望获得什么信息”等。有了清晰的意向,才有可能在众多的活动中看到你的观察对象,才能有效地记录到你期望观察到的有意义的行为和经验。
2.要素二:正确方法,是有效观察的关键。有了明确的目的,接下来就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这才是有效观察的关键所在。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描述观察法和抽样观察法。描述观察法可以分为日记描述和某个具体的事件描述,而抽样观察可以时间抽样或以事件抽样来进行。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对幼儿的情况加以科学的评价,得到相对客观与真实的结论。
3.要素三:客观记录,是有效观察的保障。作为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和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其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儿童本身,而是在于增加对儿童的理解程度,这样才有可能与他们进行高水平的对话,才能反映他们所做的事情,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语言、行为及表情、心理反应等。记录形式一种为表格式的记录,另一种是文字描述式的记录。无论采用哪种记录形式,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客观、真实地反映。
4.要素四:科学分析,是有效观察的目的。如果说客观记录是有效观察的关键,那么,科学分析记录则是有效观察的目的。我们要真正的了解幼儿就需要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发现幼儿的需要、发展特点和优势。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优势是不可能通过一个偶发事件或某个情景就能确定的,它应该是建立在我们对多方面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因为幼儿的某个发展特点和优势的表现只有在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都是一致的时候才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以确定。因此,需要对幼儿表现的多种因素、多种场景进行分析,才是科学与客观的。
5.要素五:促进发展,是有效观察的宗旨。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有效观察的宗旨,就是要积极看待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鼓励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样不仅在我们的心里建立每个幼儿的正面形象,使自己富有成就感,而且也有助于幼儿对自己有正面的认识,建立起自信和自尊。
总之,有效观察是每一位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的基本功。实践证明,把握好以上五要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自我研究的能力,使他们对幼儿的行为和心理有了敏锐的观察和感悟,增强对自身教育实践行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学会有效观察,才能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提高观察质量,真正为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有益、积极的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