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流根
【摘要】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教育考查的方向越来越偏重于学习过程的考查,而不是学习结果.学习结果仅仅是学习过程的参考.小学数学教育中解决问题是其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分析问题解决认知过程更加有利于理解学习,深入探索.至此,本文是根据认知心理学、脑科学等等领域的研究结果分析,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型,为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解决问题;认知模型
引 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设计要符合本阶段数学学习特点,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考查要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考查,而不是仅仅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小学数学教育也是,教师平时应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深入探索的精神,不能仅仅追求学习结果化的应试教育.那么,如何分析问题解决认知过程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1.认知模型结构分析
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认知模型框架就是一个过程.信息的流程主要是接触对象的短时记忆,包括学习者接触的问题,然后逐渐到工作记忆.因为儿童的普遍瞬时记忆不如成人,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瞬时记忆发展较为迅猛.一般接触的事物若不是新事物就会从短时记忆过渡到陈述性记忆,然后再激活陈述记忆中的相关内容进入到工作记忆.一般长时程序性记忆是指在了解一定规则的前提之下进行提取包括长时陈述性记忆和长时程序性记忆中的相关内容,包括问题、词语等等.例如在解题时,我们就需要了解问题内容,进行信息处理,进而再提出相关解题规则,然后进行解决.一般工作记忆是从了解问题包含的信息,然后确定信息目标再到长时程序性记忆这个循环.其中问题情境对学生接触信息、解决问题、了解问题更加有引导作用.学会对问题进行反思、校正.即使在解题完成后,也要及时地作出检查和总结.
2.认知模型的结构特点
问题解决认知模型主要是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结合小学数学学科规律.首先要突出问题情景设立的重要性,因为小数数学本身抽象、枯燥,如果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就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问题情景的设立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其次由于长时陈述性记忆中内容本身就少,而且多以具体实物知识为主,但是随着年级增长,抽象的知识就会偏多,解题复杂性也会增加,教师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建立上就要多加参考.认知模型是从学生的记忆力水平上描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只有充分地了解思维过程,才能建立具有指导性的认知模型.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看到问题就有解题思路,然后直接跳过认知模型的某个环节直接解答,那么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直至影响计算结果.认知模型中有时忘记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就是解题“意愿”.往往解题“意愿”在解题中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解题欲望,也就不会深入探索问题,可能很容易放弃较困难的问题.所以,情感因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也相当复杂.
3.认知模型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育的影响
(1)认知模型是一个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重要手段.因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心理、认知、神经科等等领域都对认知模型有一个初步的研究,但是不同的领域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因为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不能简单地直接获取,必须通过认知模型的建立来分析问题解决过程,建立认知模型的过程也就是帮助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通过分析认知模型可知,问题的解决过程是由一系列阶段构成,其中每个阶段又有自己对信息的深加工.所以要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情境.当然情景设置也要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较好吸收.例如,在一年级《数学》第一册“10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数字0到9创设成一段童话故事.说是有一天,班级内成员0到9这些小同学到野外烧烤,路上要竞选一名同学当队长.这时9和0都要当队长,然而9却对0说:“你这小屁孩居然要和我竞争队长,你圆咕隆咚的这么小,我是最大的,应该我当.”这时0就很郁闷、很伤心,突然看到1在一边玩耍,这时0大呼起来对9说:“我站在1的身后就比你大了.”这时的9沉默了……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学生们认为0说得到底对不对呢?自然这种穿射情景的教学方式自然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数学学习也会无比有动力.
(3)在解决问题时,不能简单的只计算出结果,更多的是要对解题过程进行思考.对于解题结果,同样不能仅仅判断对与错,而要做好问题的反思,查漏补缺.这样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那么,在建立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型时,就要偏重于问题的反思工作.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尚未成熟,对解决问题的耐心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多加引导,做好思维分析和问题反思工作.
总结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建立认知模型,有效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借此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含芳,张履祥,李山川.小学儿童短时记忆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89(1):12-16.
[2]陈国鹏,王晓丽.短时记忆及其策略一生发展的横断研究[J].心理科学,2005(4):812-815.
[3]李德明,刘昌,李贵芸.数字工作记忆广度的毕生发展及其作用因素[J].心理学报,2003,35(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