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
作为一名丈夫,他不合格,但他的老伴却默默支持他;作为一名爸爸,他也不合格,但孩子们却甘愿在他的“忽悠”下回到村卫生所上班。他就是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郭光俊。
2014年12月25日中午,在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院,找郭光俊看病的村民排起了长队。“最美乡村医生”这个称号,郭光俊已经连续几年获得了。忙完接诊,一向不善表达的郭光俊动情地说了一句:“其实,这个‘最美不能只是指我,我们全家都挺‘美的。”从医47载,郭光俊行走在前,而身后,是全家人坚定的背影。
立志学医,只为妈妈不再恸哭的背影
1952年,郭光俊出生在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一户农家。因为家贫,6岁起郭光俊就开始分担家务,拾柴,割草。大金店梅村地处登封少林寺南,少室山脉的丘陵地区,推门可望的连绵山脉给了郭光俊无限的童年快乐。
但让郭光俊的快乐一夜发生质变的,是小妹的骤然去世。那时郭光俊12岁,刚上中学。那一年大金店镇脑膜炎流行性爆发,梅村没有医生,不少乡亲因失治而亡。每天傍晚放学回家,郭光俊都会在地边沟旁看到草席裹尸和哭泣的乡亲。
一天,当郭光俊再次走过那条熟悉的山道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瞬间闯入眼帘。是自己的妈妈!妈妈的背影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伴随着一明一暗的纸钱燃烧的烟火,凄凉的哭嚎一声声传来。郭光俊心头发紧,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前,在离妈妈还有两步远的地方,他停下了脚步—那被草席裹着的,是自己的妹妹,年仅10岁的妹妹!
多年后,郭光俊早已忘了那天自己是怎么回家的,他只知道,当哭累了的妈妈终于躺下睡着时,他用袖子轻轻替妈妈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在心里狠狠地发誓:我要学医!我要当医生!
但学医之路却千难万难。第二年,公社成立了中医卫校,郭光俊兴冲冲跑去报名,被人一句话打发:“13岁的毛孩子,个子还没高粱秆子高,学什么医!”无奈之下,郭光俊只好每天偷跑到卫校的教室窗前“蹭课”。他又用家里卖鸡蛋的钱买了《汤头歌》等医书,白天“蹭课”,晚上刻苦自学。
第二年,郭光俊遇到了恩师郝世斋。郝世斋是临村的中医名家,偶然来梅村出诊。郭光俊看见郝世斋背个药箱,就一直不远不近地跟在他身后,郝世斋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郝世斋转身问:“你这孩子,老跟着我干啥?”郭光俊“扑通”一声跪下:“我想学医,您收下我吧!”
就这样,郭光俊得偿所愿。这一学就是5年。5年里郭光俊不愿浪费一丝一毫的学习时间,每天跟老师学习到深夜后再返回6里外的家。这6里的山路,有沟有河,还有野兽不时的嚎叫,光走就要一个多小时,而且还要趟一条河。郭光俊每次学完回家,老师担心他害怕,都会提着灯笼送他到河边,看到他过河了,这才返回。
有一天都半夜了,刚回家躺下的郭光俊突然想起一个问题,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往老师家跑。去老师家时他没觉得害怕,但返回时,胆怯了,“老师没有多说,照旧提着灯笼送我。过河后,站在河对岸,看着老师手上隐隐约约的灯笼烛光,再看看已经开始发青的天,我一下就哭了。那天的那个场景,让我更坚定了一辈子从医的信念。为了我妈妈,为了妹妹,为了老师。”
投身乡村,善良的村医狠心的夫
跟随恩师学医5年后,郭光俊又依照郝世斋的建议赴洛阳“深造”。在洛阳学习期间正值“文革”,出门没有粮票就不能吃饭。为了让郭光俊填饱肚子,全家人没日没夜地劳作,郭光俊也想尽一切办法省钱:“在洛阳那5年,我中午几乎就没吃过饭,顶多是就大葱吃干馍。”
即便如此,家里提供的粮票还是捉襟见肘,这时候,村支书组织村里的精壮劳力组成副业队,去火车站拉架子车赚钱。每逢春节回家,乡亲们都会拿出省吃俭用攒下的粮票和零钱来到郭光俊家,有的一块两块,有的一斤半斤。村里一位眼睛几乎失明的老人,自己从没吃过一顿正经饭穿过一身正经衣服,却将挣来的粮票布票全部给了郭光俊,每次都只有一句话:“孩子,出门在外,抬脚动手都得要钱,咱不能饿着肚子学医生!你只管好好学,钱和粮票不够由咱们大家凑……”郭光俊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在内心默念,一定要早日学成归来,回报乡亲们的厚爱。
亲人和乡邻们的支持让郭光俊度过了最艰难的5年,全村人支持他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村里能有真正为大家治病的医生。之后他又去了北京、沈阳、登封三地数家医院继续深造。
1976年,梅村卫生所原来的中医离开了,村里没医生怎么行?村支书给郭光俊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村里的情况。一边是可以留在大城市当医生,一边是全村村民的殷切期盼。最终,郭光俊选择回到梅村,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
回到梅村后,郭光俊做的第一件事是投入到梅村卫生所的建设中。历经4年艰苦奋斗,一所内设中医内科、外科、中医儿科、妇科的梅村卫生所建成了。
为了方便村民看病,郭光俊吃住都在卫生所里。一个寒冬的雪夜,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午夜12点,一个23岁的女孩被五六个人用门板抬进了卫生所。女孩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右下腹有压痛和反跳痛,下腹出血已渗透了衣裤被褥,染红了门板……根据症状和体征,郭光俊怀疑是宫外孕,应马上送去县医院手术。他赶紧给患者扎上吊针,又喊来十几个人轮班抬着门板,雪厚路滑,车辆不通,大家相互搀扶着,踏着快要埋没膝盖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县医院急奔。
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抢救的药液滴了一瓶又一瓶,而患者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却越来越微弱……郭光俊的心一阵阵地揪紧,拼命地扶着担架往前奔。3个小时后,女患者终于被抬到县医院,经化验确诊为宫外孕,需马上手术。“再晚来10分钟,这姑娘就没命了!”听大夫说完,郭光俊才发现自己里外冬衣尽湿,双手已被冻得难以屈伸,僵硬木疼……
“你要尽职尽责,一辈子当一名保护父老乡亲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乡村好医生!”在郭光俊回梅村的第一天,父亲就对他一再叮嘱。为了信守对父亲的诺言,郭光俊全年无休,24小时候诊。天长日久,媳妇难免有所抱怨,特别是当他连顿安心的年夜饭也吃不上时,抱怨就升级了:“你不管孩子,不管家,我理解,但再怎么忙,安安心心吃顿完整饭的时间要有啊!”每每此时,郭光俊就低下头不说话,任凭媳妇数落:“我没有理,自然要老老实实接受批评。她也不容易,里里外外都要管,让她发发火、泄泄气,心里就舒坦了。”
最美乡医,荣誉的归属是“家人”
郭光俊一腔热血全部倾注在卫生所,获得了家人的支持,但有件事情却在家里掀起了大风大浪。因为执著于 “医术报恩乡邻”,郭光俊引导一儿一女也走上了学医之路,大儿子主攻西医,小女儿主攻护理。
2006年7月,儿子郭文峰医学院毕业,想留在郑州发展。郭光俊一听,直接吼了:“不行!你回梅村!”郭文峰被父亲不容质疑的态度惹恼了,也犯了牛脾气,说什么也不同意,还玩起了“失踪”,电话不接,短信不回。
担心儿子一拗之下真不回来,郭光俊专程“旷工”一天,赶往郑州做儿子的工作。街边小饭店内,郭光俊难得地点了一桌丰盛的菜,端着小酒杯和儿子碰了碰:“儿子,乡亲们有恩于我、也需要我,可再过几年我就干不动了,我干不动了怎么办?就只能指望你和你妹。天下很大,只要用心,哪都能成事儿……”一番酒语一番真情,郭文峰感动了,最终郑重地向父亲点了点头。
儿子的加入让郭光俊如虎添翼。女儿大学毕业后,郭光俊也要求女儿回到了梅村,主管康复护理。一年后老伴退休,郭光俊又将老伴拉进来充当卫生所的“伙头军”,一家四口齐上阵,梅村卫生所很快名声在外。
有了儿女的分担,郭光俊有了更多的时间上山采药。山里的药没有污染,还便宜,所以每年春秋两季,郭光俊都会亲自上山采药,以减轻村民的医药负担。2012年秋天,郭光俊带着弟弟等5人,直奔能出珍品黄连的九朵莲花山而去。九朵莲花山又高又险,一行人一大早出发,到了下午两点多才上到半山沟。郭光俊心下着急,脚下加快了速度,结果一步不慎,从山上摔了下来,腰部粉碎性骨折……
从那之后,郭光俊听从老伴劝说,不再“进军”九朵莲花山,而每到采药季,老伴都会跟他一起同行。结婚40年来,郭光俊忙学医治病,老伴忙工作家庭,两人连顿饭都难得一起吃,这样的采药季,倒成了夫妻俩形影不离的时刻。老两口采着药,谈药材的药性,谈治病的惊险,谈卫生所这些年的变化……谈到后来,老伴便谈成了郭光俊的“粉丝”:“行医几十年,仔细想想,老郭挺不容易、挺让人心疼的。”
面对老伴的肺腑之言,郭光俊“嘿嘿”地笑。2014年12月,郭光俊应邀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事后他认真地说:“‘最美的不是我,是我老伴,我一儿一女,和梅村卫生所的所有员工,还有那些一直扶持我的乡亲、好人,军功章有我的一小半,有他们的一大半,我为他们骄傲!”
而当记者说到“人生最大的憾事”时,郭光俊沉默良久,最终将目光停留在远处老伴忙碌的身影上:“她跟了我大半辈子,我却没能让她过上一天省心的日子。若真有下辈子,一定好好弥补。”
(感谢河南省登封市妇联对采访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