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多维写作元素 创新小说课堂教学

2015-05-30 10:48:04金园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创新小说

金园园

内容摘要:小说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曲折起伏的情节、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深邃宏阔的思想内涵,但如果教师对小说的教学仍然落于俗套,不锐意革新的话,不仅枉费了编者的一番心血,也会让学生与小说文本的距离甚远,如何充分挖掘教材、实现以写促读,作者在小说教学中导入多维写作方式,收效甚佳。本文就从多维写作方式的具体类型及功效这些方面做一些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多维写作 创新 小说 语文素养

一.多点命中,遍地开花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因此教师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可跳出传统的窠臼,导入各种写作的方式,融入到小说的教学中去。笔者在一番教学探索实践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1.补写促想象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留下一点让人思考的空白。小说中运用留白艺术,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利用作品的留白艺术,引导学生在作品所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进行大胆的想象,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扩大学生学习研究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如果学生对留白艺术的鉴赏仅仅停留在大胆的想象,我想是不够的,需要一种方式来把想象到的内容表述出来,那就是导入写作的元素,借助写作的方式,惟其如此,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落在实处。

例如教学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贝尔曼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里如何用它的爱心和生命画上了常春藤叶的情景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性格。交上来的学生习作中,不乏一些想象合理,凸显人物性格的佳作,我在讲评课挑选一些佳作当场点评,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种在忠实于小说文本的前提下运用想象实现再创造的写作训练,不仅可以使原本模糊的情节变得具体清晰,也会使原本凝固的元素变得鲜活,既充实了小说文本,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2.改写激兴趣

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的着力创新,而改写就是教师牛刀小试的一条途径。

所谓改写就是根据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改成另一种体裁或者样式的写作训练,也可以说是以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来诠释原来的小说文本。学生为了能成功改写,必定反复阅读作品,对作品认真思考,在写作时也一定会与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反复比对,等大功告成后,对原小说文本的理解一定会在自己改写的过程中日益深刻。

还以教学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为例,可引导学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改写这篇小说,而这个第一人称“我”可以是贝尔曼,也可以是苏艾或者琼珊中的任何一个,当然改写的前提是小说的情节、主题,环境等主要元素都不变。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这种写作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而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小说的兴趣和热情。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发现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玩”的,自己也可以当一回“小说家”,成功的喜悦势必激发其内心强烈的兴趣,有了兴趣,试问离叩开小说阅读之门还会远吗?

3.扩写凸主旨

所谓扩写,就是在不改变原文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把内容简略的片段加以扩展和发挥,使文本的主要内容更加丰富、主旨更加凸显。可以说这是学习了小说文本之后“以本为本”的“全新写作”。学生要反复阅读,仔细揣摩,分析人物,体会主旨,方可有一番作为,而学生在反复阅读鉴赏小说文本的过程中,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思维能力亦或是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以教学师陀的《说书人》一文为例,文中写到“实际上我们全被迷住了。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但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他说书的内容、情景,技巧等,更多的是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突显说书人说书技艺的精湛,那这个部分可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的前提下就他说书的具体情境进行扩写,学生写作积极性很高,交上来经过批改佳作不少,我还专门开了一节习作交流课,让那些扩写写的好的学生上台朗读他的作品、畅谈自己的鉴赏感受以及自己写作时的思考,这个活动搞下来,无论是台上交流的学生还是坐在台下的充当听众的学生都受益匪浅,对小说的主旨也就把握的更加精准了。

4.仿写学技巧

(1)文体仿写

针对小说文本中出现的古诗词,指导学生在准确分析人物和把握主旨的前提下,模仿古人诗词的手法和意境来写作,此举既能让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又能更好的理解小说,并通过古诗词这种形式把自己的理解诉诸笔端,从而实现小说和古典诗词的完美融合。

以教学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例,节选部分中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的,写的极是精妙,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江月》二词的基础上,模仿它的写法,分别替林黛玉和王熙凤各写一首词,要求与人物个性相吻合。尽管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还是有一些写的比较好,后来我因势利导的讲授了诗词的意象方面的一些知识,实践证明学生掌握的不错,这大概就应了孔子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个教育箴言吧!

导入这种写作元素,本意是拓展学生的视野,推动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和理解,不曾想也促进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鉴赏,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片段仿写

学习小说范文对人物、事件的各种描写方法和记叙方式,加强学生片段仿写训练,并以此为契机,切入小说文本,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以教学师陀的《说书人》一文为例,文本最后一段中有“我”的很多心理活动描写和情感的抒发,放在最后又起到卒章显志的效果。教师可以以此为范本,把相似类型的文章截去结尾,让学生仿写,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范文片段的写作艺术。学生在仿写之前势必要反复品味语言,咀嚼鉴赏,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的了解小说,也有利于学生探得写作之精髓。

二.多管齐下,多方受益

1.对施教者而言,教师在施教小说文本时,经过此种创新处理,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对培养学生多种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考量,也彰显了教师对新课改的参与热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能做到以逸待劳,以导入各种写作方式为契机,强化教师的主导性,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

2.对受教者而言,导入写作元素,无疑是为学生学习小说打开了另一扇大门。通过这种练习,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再是先前传统小说教学时的观看者、凑热闹者,也不再只是停留在对文本的思考、品味、感悟,现在又多了一个写作的环节,而这个环节又是对前面诸多环节的总结。

3.对教材而言,这种创新处理,这种大胆的剪裁,既使这些小说精品物尽其用,也会使小说魅力大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拓展课外小说阅读。

导入写作元素,创新小说教学,使小说摆脱了陈旧的外衣,注入了鲜活的元素,激活了教材,调动了学生,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成就了教师的主导性,真是一举多得,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能坚持“研读挖掘、锐意革新”的精神,小说这种体裁一定会从书中翩翩而下,走入我们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城南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创新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4:10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