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5-05-30 22:55钱胜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尝试新课程数学

钱胜英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通过课前收集、课中重视实践操作、鼓励大胆猜测、营造质疑氛围、设计开放性问题、倡导合作交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后延伸,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尝试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教学内容不仅体现未来社会的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的思考方法,而且要体现出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用数学.

一、组织培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实验,它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涵、课程特点等方面,对所有参与课程实验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有全新的要求.因此,做好新课程的培训工作是新课程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笔者在校内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课标与新教材培训,组织研讨课.在培训活动中,培养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使先进的理念逐渐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以教科研为基础,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是课堂教学.课改开始,我们就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研究.

1.改革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充分的备课也就没有理想的课堂教学,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没有变,而且也不能改变.因此,我们在备课思路上,力求使教材的思路(知识结构)、教的思路(导学过程)、学的思路(学习活动)协调一致,使学习活动有进行的条件和成功的可能.

2.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

探讨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激励机制,开展优秀课评比、课后反思评比、现场板书设计比赛等.

三、走进新课程,转变学习方式的尝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广,有效程度就高,教学效果就好.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呢?走进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

(1)课前收集.学生课前收集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积累的过程.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提高了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实了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认数”中教师布置学生收集祖国名山大川的具体数字信息,孩子们极有兴趣地投入到课前的收集活动中,有的孩子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查阅,有条件的上网查询.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读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积累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2)课中重视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观察物体”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空间和物质材料,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实践操作,认一认、拼一拼、摆一摆、比一比、摸一摸,从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的特征.从亲自感知到理性概括,切实解决了知识的抽象与学生思维形象之间的矛盾,学生的知、情、意也同步得到了发展.

(3)鼓励大胆猜测.猜想是一种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规律、本质时的一种方法.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和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努力营造一个便于获得直觉的背景或氛围,促使学生形成“问题——反复思考——联想、顿悟——产生猜想——验证”的基本思维模式.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时、分、秒”时,教师让学生猜想:现在是中午12点,想一想,再过60小时,太阳会出来吗?猜想后,随即组织学生验证,学生们都非常兴奋地去实践.学生先猜一猜,然后同桌、小组议一议,准许学生出现不同的想法.最后验证猜想的结果.鼓励学生猜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4)营造质疑氛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体现主动学习,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把2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3段,每段的长度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多少米?”这是分数的意义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来说明三分之一的含义,并向他们的做法提出质疑.学生通过反复的讨论、相互的争论,抓住了概念的本质特征,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鲜明而深刻,也体现了教师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而深.

(5)设计开放性问题.设计一些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策略开放、结论开放的题目,让学生参与创造力的开放,体验创新的快乐.例如:一年级学生在教学完认数(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复习题:试试你能写出多少个?

7+□=□+□+8□-7<20

学生练习时兴趣盎然,答案较为多样,既复习了20以内数的大小,又巩固了20以内数的运算.

(6)着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一幅幅形象的页面,一组组动听的音乐,一段段动态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认知的内驱力.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圆饼,再出示一把刀子把它分成两份,动态地显示两份完全重合的过程,然后得出“平均分”,随后再出示一个圆饼,把它分成两份,动态地显示出两份不是“平均分”.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7)课外延伸.课上的研讨与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课下他们学以致用,感受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总之,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也许会抱怨它打破了我们的常规模式,抱怨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可能被否定,抱怨着教学时间不够,抱怨着很多内容需要重新去学习,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的路还是要走下去,新课程需要我们去实践,理念需要我们去证明.

猜你喜欢
尝试新课程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