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

2015-05-30 22:55华建卫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植树解决问题数量

华建卫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学生一遇到解决问题就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部分老师也会觉得教起来总有些力不从心.我个人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有着以下这么几个方面的想法.

一、教材是基础——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段教学

通常我们把小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低年级

解决问题的教学更注重直观的形象思维,更倾向于直接利用题中的条件解决问题,主要引导学生观察直观图形和数学信息,直接从条件入手,找到解题的答案.

例如:△△

○○○○○○○○ 问△比○少()个?

学生可以从图形中直接发现△比○少的部分,从而直接数出三角形比圆形少的个数,

最终借助直观图形迅速地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2.中年级

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分析和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平时的教学可要求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宽是8厘米,长是宽的2倍,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从分析问题入手,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需要知道长和宽的长度或者是已知长加宽的和,题目中已知宽为8厘米,并没有直接告诉长的大小,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分析需要先根据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求出长的大小,再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高年级

学生到了高年级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只简单地分析条件是难以解答的,这也可能是很多老师和学生的一个习惯:拿到问题,先看一遍条件,然后就根据问题开始盲目解答.这样的方法,在简单的问题中不容易发生错误,可是在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例如:小刚在计算4.54减去一个两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减号当成了加号,结果得到6.6,问正确的得数是多少?初看条件,信息很多,理不清头绪,此时就要指导学生多看几遍题目,不仅要从问题出手,更要分析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从问题、从数量关系双管齐下地解决这个典型问题.问题要求正确的得数,则需要知道正确的数量和正确的数量关系.小刚计算的是减法,那么就需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的准确大小,由于小刚运算符号减法当成加号,则他实际计算出的6.6所相关的式子是:4.54+减数=6.6,那么6.6与4.54的差就是减数的大小,然后代入被减数-减数=差的数量关系中,自然就能顺利地求出正确结果.

二、方法是根本——培养数学素养,指导解题方法,启迪数学思维的火花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好习惯,把题目的条件一句一句地理解,来降低题目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在解题时,许多学生遇到练习过的类型能解答,新类型就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不求甚解.因此,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学生灵活解题的关键.

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所谓分析法就是由题目问题入手,问要求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条件,如果条件没有直接出现,再问要求这个条件,需知道什么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植树节,三(1)班植树200棵,三(2)班比三(1)班多植树20棵,两个班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个班级一共植树多少棵,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三(1)班植树棵数和三(2)班植树棵数)?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三(1)班植的),哪个是未知的(三(2)班植的),应先求什么(三(2)班植的200+20=220)?然后再求什么(两班一共植树多少棵,200+220=420)?

综合法是从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把两个有关联的数量放在一起,提出能解决什么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问题,一直到求出题目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已知三(1)班植树200棵,三(2)班比三(1)班多植树20棵,可以求出三(2)班植树棵数(200+20=22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班一共植树多少棵(200+220=420).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方向,已知条件是依据.

三、兴趣是动力——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学生能解决问题时的兴趣和投入程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解决问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从解题中获得成就感.如:小明家到学校有900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学校上午7时50分上课,为了准时上课,小明最迟什么时候从出发? 对于较难题目,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四、应用是目的——让学生从问题的应用中对知识进行反哺,从而巩固提高

比如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如:五年级有女生48人,男生比女生多12人,?也可以根据问题补充合适条件.如:五年级有女生48人,,一共有学生多少人?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按指定的类型编解决问题.如编一道行程问题的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已经能够自编合乎要求的解决问题,说明学生已经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清楚数量间的关系,所以要多让学生进行一些应用性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题目.

综上,通过悉心钻研教材,引导学生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和加强知识应用,使学生明确知识本身,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决问题方法,那么在不断地应用中一定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猜你喜欢
植树解决问题数量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植树
植树真快乐
统一数量再比较
植树鸟的来信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