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修心

2015-05-30 20:09李龙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日记习作文章

李龙

惬意的寒假如期而至,转眼假期过半。在家闲来无事,我信手翻阅着往期的《黑龙江教育》(2014年第9期),蓦地,一张熟悉的面孔跳进了我的眼帘——这不是原哈尔滨市香坊区的语文教研员杨修宝老师吗?期刊上发表了杨老师撰写的文章《燕园·笃学·修心》。认识杨老师是在一次教师培训会上,他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刻有幸见到杨老师的文章着实有些兴奋,我便一字一句地品读起来,一番思绪涌上心头……

一、目睹名师风采

那是2014年12月13日,黑龙江省“送培下乡”活动在勃利县高级中学拉开序幕,下午哈尔滨市工农兵小学青年教师王越执教两节语文课,分别是四年级阅读课《乡下人家》和习作指导课《乡村生活》。我作为乡镇小学的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并有幸目睹了名师的风采。

王老师执教《乡下人家》一课,以欣赏农村生活图片的课件导入为切入点,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用“向晚”“捣衣”等词语说话;学生研读课文时,王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乡下独特迷人的地方,引导学生读农村生活的歌谣,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最后动笔描绘学生眼中的乡下人家。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读为写服务,写为读提升。在执教习作指导课《乡村生活》时,整节课围绕“那山、那水、那人家;那景、那情、那趣味”展开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两方面远距离观察生活,然后引导学生以看、听、闻、摸等方式近距离体验感受,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交流互动。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习作教学所要达到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的效果。听完这两节课,我意犹未尽,因为我感受到了那缕自己期许已久又难以企及的教学艺术美。这美,在自己的课堂中只是朦朦胧胧,而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却是这般真切而厚重。

精彩的课堂教学之后,令我惊叹并难以忘怀的是杨修宝老师的现场点评与引领。杨老师在交流中指出:“阅读课要突出综合实践性,尤其重视朗读教学,学生朗读要入情入境,同时给予方法指导——停顿想象法、导读定情法、引读定调法、重点精读法,遏制唱读法(韵母莫读长,‘的字要读短,每句末尾读得轻)……习作课要正确指导,做好评改,在常态课中从读到写,教给方法,经常练笔,学以致用。”杨老师那浑厚而有磁性的嗓音,严谨而儒雅的风度,准确而幽默的点评,处处体现出高超的教学技艺。此外,杨老师的专业引领,教学理念先进,切合农村一线教师的需要,激发了现场教师的学习热情,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14日上午,我们县逸夫小学陆巍老师执教四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大自然真美》,杨老师也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在短短的两天“送培下乡”活动中,两位名师给予我们真实、有效的指导,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4日下午,杨老师一行由勃利县客运站返城,我在候车大厅远远地望着他们,当我犹豫着想去请杨老师指导时,却发现他们已经踏上了即将启程的长途客车,给我留下些许遗憾。

二、寻味文如其人

空闲有余,静心阅读,《黑龙江教育》是我的必修课。我在那次“送培下乡”活动中认识了杨老师,每次见到《黑龙江教育》中刊发他写的文章自然要多读几遍。《燕园·笃学·修心》这篇文章令我耳目一新,初看文题,我想就是“北京大学·认真学习·修炼心性”的意思吧。文章是以日记的形式写的,记录了杨老师在北京大学参加“哈尔滨市第二批未来教育家培训班”7天的所见、所学、所思。杨老师在日记中不时透露出听专家讲座时的思考:思考北大的“三角地”,思考张思明老师的《用心做教育 携手共成长》,亦思考“无论在哪里遇到好老师就是享受了优质教育”……现在回头一看,我庆幸有机会参加了我县的那次培训会,我又何尝不是享受了我省“送培下乡”活动两天优质的教育呢?

文如其人。在杨老师的文章中处处可以映射出他勤奋、笃学之精神,自然流淌着他倾情教研的神韵。我阅读着杨老师的文章,仿佛勿用我读,杨老师浑厚的声音就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文章的一字一句他都读得那么清晰。慢慢地,我似乎读懂了,杨老师置身燕园之内,坐于北大教室,一个笃学者的感怀与遗憾,一位静思者的静心与用心,一位教育者的悲悯与责任——杨老师在文中想起了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中的一句话,“人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是啊,今天的教育工作者都是身上背负着中国教育责任的人,我——一个扎根在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师,其实也是。但是,杨老师深知自身责任,而置身学海之中,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而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平时自身的学习工作中又付出过哪些刻苦的努力呢?似乎各种抱怨、抨击要多于自身的努力。古人云:“见贤思齐焉。”杨老师的这种精神似乎触动了我……

杨老师还有一点感动着我。那就是他用日记撰文,足以看出他善于积累的习惯。反观自己,曾几何时,日记我也是一天一记,又不知何时,日记是一周一记,最后,都已忘记。杨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曾几何时,这也不正是自己的追求吗,只不过是自己走着走着,不知何时迷失在乡间的云雾里。杨老师更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研员,他的教学功底扎实,教学指导有理有据,我从他的文章中不难猜想,他的教师专业成长历程也并非一路平坦,只不过是对教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坚持到底最后才得以成为课改大地上的铁犁。同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觉联想起我校近年的课改工作,教师面对新课改大多是满面踌躇,空有热情,付出很多,但又不得其法,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涛声依旧。揣摩其中道理,我想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不强,专注实施课改不够持久,经验方法不能及时总结,以及自身投入努力不够是其中的原因吧。

在此也要感谢《黑龙江教育》,给我品味杨老师的神采,把我带入这段思绪当中。当我凝视着《燕园·笃学·修心》这篇文章时,心里不断再现着与杨老师的两番“相遇”,对于以后的教育之路我该怎么走,我思考了很多,也想清楚了今后要做什么,怎么做。

(作者单位:七台河勃利县双河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日记习作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